韦氏智力测试(潇潇万言不觉晓)

 魔术铺   2023-01-27 00:11: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清风计划##健康宝贝课堂#

开篇----告诉你一个多动症的孩子真实的情况

作为一名儿科大夫,我觉得应该把一个真实的,教科书式的病例拿出来,让家长们知道我们是如何诊断和治疗小儿多动症的。

(1)病史

患儿,男,8岁,二年级,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2年”就诊。2年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走神,一节课听不到10分钟,小动作多,上课时会在椅子上动个不停,或坐在位置上看着窗外,有时会突然起立,离开位置,无法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必须在家长监督下完成。看电视及玩游戏时可以集中很长时间。学习成绩波动较大。与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常与老师争执、跟父母顶嘴。父母初中文化,其父幼时有类似情况。幼儿园期间上课也无法安静,不能与其他孩子好好玩耍,想要他人东西时就动手打人。

(2)临床检查与评估

在诊室中坐立不安,不一会即离开座位跑来跑去。对答切题,易分心。其余检查阴性。

(3)辅助检查

持续性操作测验:注意力重度障碍。韦氏儿童智力测试(正常):言语IQ为88,操作IQ为118,总IQ为102.

(4)临床诊治思维

该患儿,男,8岁,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为主要症状,症状持续2年以上,对其学习、社交、家庭关系均造成影响。幼儿园时已出现较多问题,其父幼年时有类似情况。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V)诊断标准,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混合型共病对立违抗障碍”。

(5)治疗

给予盐酸哌甲脂缓释片18mg 每天1次晨服,辅以行为治疗。1周后回访,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显示中枢神经兴奋剂盐酸哌甲脂缓释片和行为治疗有效,继续上述治疗。

并不陌生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俗称小儿多动症,是以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为核心症状的精神行为异常。

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 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多动症多呈慢性过程,症状持续多年,甚至终身存在。

约7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终身。更甚的是,因为孩童时期的忽略,会导致成人无论在工作表现、日常生活或人际关系的互动上产生困扰,以至于陷入自信心不足、挫折、沮丧、不明的脾气暴躁,甚至产生忧郁症。

另外,继发或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及情绪障碍的危险性也提高,成年期物质依赖、反社会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的风险亦可能增加。

对被诊断为小儿多动症的患儿如果不尽早治疗,在成人期可能出现人格障碍甚至违法犯罪等反社会行为,对患者学业、职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消极的影响。

综合国内7项大型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为4.31%-5.83%。国外学者一般认为,多动症的患病率约为3%-6%。粗略估计,我国约有1461-1979万的多动症患儿!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家庭和社会因素

很多家庭和社会因素可能不是多动症的直接原因,单独存在也不一定会造成多动症,但一经出现就会对多动症儿童有重要意义。不良因素常常会引起儿童心理、行为异常,加重多动症症状。而好的因素可能会防止多动症的发生,也可减轻多动症症状。

(1)家庭因素:

多动症儿童与家庭环境不佳或家长的不合理教养有一定关系:

①做父母的经验有限,对待孩子观点不一致或存在严重的分歧;

②家长工作忙,对子女关心不够,忽视儿童的物质和心理要求或只顾自己玩乐,无心多管子女;

③家长文化水平低,教育子女简单粗暴甚至对子女躯体虐待和心理虐待等;

④对孩子期望太高,严加看管,使孩子失去“自由”,产生极大心理压力或者对孩子过度溺爱、百依百顺、养成娇生惯养的自私心理;

⑤父母关系紧张或家庭不良事件,如父母关系不好、离异或亲人亡故等;

⑥其他:如家长的个性特点,家长脾气急躁,过于要强等。

(2)社会因素:

学校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如学校学习观点不明确、过分强调分数而忽视心理健康、学校气氛活泼不足,加上老师教育方法不当等会导致儿童丧失学习兴趣、学习压力过重。

另外,城市化和现代化步伐增快、电影电视内容的影响、电脑游戏的引诱、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变、社会道德规范的削弱等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不同年龄的儿童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1.新生儿期(出生到28天)

很多多动症儿童在母孕期胎动特别多,出生后有神经不稳定的表现,易兴奋、好哭,睡眠没有规律,易惊醒、惊跳、夜哭,但并不是特异性症状。

2.婴儿期(--1岁)

主要表现为不安宁、过分活跃,安抚困难、容易激怒、过分哭闹、肢体动作过多、喂食困难、日常生活非常不规律、大小便训练非常困难。抱在怀里乱动、不安宁、发脾气。7~8个月等到会爬行时,不断地四处乱爬,很少有安静的时候;到了学习独立行走常常以跑代走,喜欢喧闹的环境,大人抱也抱不住;

3.幼儿期(2-3岁)

比较活跃冲动,不能静坐,翻箱倒柜,经常到处捣乱,好破坏,不能将玩具整齐地收拾完毕并归回原位。此时多动特别明显,走路不稳,狂奔乱跑,一刻不停,易摔跤,有的甚至冲向街道或爬到危险高处,注意障碍此时已经出现,不听大人的话,难管教,注意力难以集中,东张西望,心神不宁,睡眠不安,喂食困难,虐待小动物,遗尿等。

4.学龄前期 (4-6岁)

症状逐渐明显,活动量大,注意力集中时间多不足十分钟。如看书没翻几页就换另一本,或者将书撕碎;看动画片或听故事时也经常分神,从来不会专心致志地完成一件事,如涂颜色、画图、游戏等。小动作尤其多,喜欢乱窜,喜欢用手触碰或用脚踢打物体,容易受伤;

在幼儿园中,不守规则,不能静坐,不听课,画图、使用剪刀等对要求协调性的活动较落后;同享玩具或依顺序等待感到困难,或常常擅自去抢别人的东西。儿童参加活动不经思考,对常规活动极为厌恶,情绪波动异常,好发脾气,有明显的破坏性、攻击性、挑衅性行为及冲动性行为,与同年龄儿童打架次数频繁。

5.学龄期(7-10岁)

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各种行为问题会逐渐增加。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有对立违抗、态度低落,学习问题突出、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差等。

(1)对立反抗:有四成的多动症儿童会在学龄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行为规范障碍,常会表现出攻击行为和违规行为,如固执、过度反抗、违反校规等,即使很小的事情也会导致其失去控制,从而与父母和老师发生争执,长此以往,导致其性格越发难以控制。

(2)态度低落:表现在儿童常有明显的自卑心理,自我满意度较低,如气愤自己学习不专心、闯祸、与同学及老师的关系差等,从而导致其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甚至由此引发更为严重的不良行为,对其学习和生活造成更大的影响。

(3)学习问题突出:多动症儿童由于疾病的困扰,导致其在学习上较一般儿童困难,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从而导致其难以快速吸收新知识。无法专注于课业或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会对其自信心造成严重的打击,厌学或者容易发生暴力行为。

(4)情绪困扰:表现在脾气暴躁、不听话、闹别扭等一系列的情绪,但是由于年龄的限制,导致其不会有效表达自身的感受,从而导致儿童与父母及同学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对其产生影响。

(5)人际关系差:由于疾病的影响,导致儿童脾气暴躁,难以与其他同学和平相处。

6,青春期(11-18岁)

虽然动作方面活动过度有的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减轻,但其他很多症状会延续,甚至成年后仍残留若干症状,注意集中时间短暂,缺乏动力,具有攻击行为,好冲动,对刺激的反应过强,过失行为多,情绪易波动,说谎,容易发生事故,自我形象不好,与同伴的关系难持久,参加集体活动有困难,经常与人争执或打架。

如何区分多动症儿童与顽皮儿童呢?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

目前有几百个研究显示,ADHD的治疗是以药物辅以行为治疗,但行为治疗需配合药物治疗才有显著效果。

第一线药物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哌醋甲酯,包括3种剂型:立即释放型(利他林),缓慢释放型(ritalin A、metadate),延长释放型(专注达)。非兴奋剂类药物托莫西汀(择思达)为次于中枢神经兴奋剂被美国及其他欧洲部分国家批准用于治疗ADHD的药物。

什么时候需要药物治疗,以下提供一些线索。

1.孩子目前的状况严重吗?

已经影响到他/她的生活了吗?如果没有,可考虑先进行其他疗法,如行为训练。如果回答“是”,则继续往下看。

2.孩子满6周岁了吗?

因为所有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对年龄的最低要求是6周岁,因此如果孩子没到6周岁,建议避免药物治疗。如果回答“是”,则继续往下看。

3.是否在药物治疗前尝试一下其他可能的治疗?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尤其是在孩子的症状并不太严重时,可以考虑尝试。如果尝试的效果不佳,或症状加重,可再选择药物治疗。

4.孩子会不会对吃药有看法?

在用药前需要与孩子进行沟通,使其理解用药的目的,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更是要在其同意的基础上才能作出决定,否则会影响用药的依从性。

5.孩子是否会按时、按量、正确地服药?

由于药物的特殊性,如果服药的时间、剂量及方式不对的话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开始药物治疗之前一定要确保这条的完成。如果孩子自己难以完成,则由家长来帮助实施。

如果以上的问题都能得到完满的解决,那么就可以开始药物治疗了。当然,在治疗的过程中仍需要保持谨慎,定期与医生进行沟通,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将治疗风险降到最低。

药物治疗可以快速、有效缓解多动症核心症状,同时也是开始其他治疗的基础。在经过严谨的评估、诊断后,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孩子进行药物治疗,同时注意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有一个极端是,认为吃药就可以了,而不改变自己的养育技巧,或错失了行为改变的机会。

“感觉统合训练”究竟是什么,治疗效果可靠吗

经常有家长咨询“什么是感统失调”、什么是“感统训练?”,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哈!

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基础认为,感觉统合失调,即人在接受来自于视觉、听觉、平衡觉、本体感觉的信息时,大脑不能协调地处理信号,与儿童的注意力缺陷,动作增多有关。感觉统合训练一般先由专业人员测查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与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订训练计划,通过使用感统器械,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参与,以此改善感觉统合功能,从而治疗多动症。

感觉统合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触觉学习、增强前庭-本体感觉、手脚及身体协调、触觉学习-身体协调相结合、增加运动能力和整体感觉统合功能。通常让孩子处于一个被垫包围的环境中,给孩子指令,让他做各种训练活动。

比如剪纸、涂色、玩跷跷板、蹦床、走平衡木、走直线及投、拍、爬等动作,并训练孩子在皮肤受到触觉时也能根据指示集中注意做某项事情。通过这种形式,给孩子提供了一种感觉输入的控制,使儿童能够统合这些感觉,并同时做出适应性的反应,以此减少不相关信息的注意,增加有意注意,并控制不适应、不协调的行为。一般来说,感觉统合训练的频率是每周两次,每次1小时左右,每10~20次为一个周期。

目前在国内非常流行感觉统合训练,大多数儿童治疗机构都提供这种治疗,并宣传其在促进儿童大脑及小脑发育中有极好的疗效,可以使动作协调、注意力提高、甚至是促进智力发育。

然而,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感觉统合训练的神奇疗效,尽管训练可以使儿童的动作协调性得以提高,但对于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给家长的一封信:怎么和多动症儿童相处

多动症儿童的主要问题是行为问题,常见多动不宁、攻击破坏,容易兴奋、激动和喧闹。他们总是坐不住,爬上爬下,爱发脾气,不服从管理,缺乏自控能力。他们的无意注意较有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尊敬的家长,针对多动症儿童,您将注意哪些方面呢?尤其是当他正处在学龄前期的时候(4-6岁),可塑性很强,如果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他将来的学习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将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哟!

(一)意外伤害

学龄前期因多动易引起各种意外情况发生。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1.加强安全教育,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学龄前儿童语言及理解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对新事物有较强求知欲,家长可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告诉他们哪些是危险行为,将预防意外伤害的常识融入日常生活中,让他们能够识别危险和保护自己。

2.加强环境安全管理:由于儿童好动、好奇心强,对环境辨别能力差,需要采取一系列环境安全管理,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率。在一些具有危险隐患的地方张贴安全标识;特别是在家中,家长要及时关门,窗户阳台用安全网隔离;开水瓶、锐利器具、带电物品等应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儿童接触电源;鼠药、农药、各类药品及消毒剂、洗涤剂要妥善放置,并告诉孩子药品或物品的用途及危害性,不可随便拿取,逐渐了解并适应周围生活环境。

(二)行为方面

1.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项目:不能急于纠正儿童的多动行为,否则会物极必反。家长可帮助孩子选择活动项目,找到其感兴趣的项目,带领孩子培养其注意力,使好动行为活动减少。好动的孩子在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时会很认真并具有钻研精神。

2.帮助孩子释放过多的精力:可以选择一些体力游戏让孩子把过多的精力消耗,如跑步、跳绳、蹦床、打球等。孩子喜欢动,如果横加阻止反而会引起逆反心理,导致其更加好动。尊重孩子的想法,帮助他排解好动的天性,这样孩子才会在该慢的时候慢下来。

3. 给予孩子关注和爱:多动的孩子部分缺乏被关注。学龄前期的儿童年龄小,在他的世界接触最多的就是家长,如果家长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孩子,孩子通常会制造多动来引起大人的注意,这时,家长需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多动的孩子更需要关心及更多的爱,也许只需要给他一个拥抱、一个亲吻就能让孩子安静下来。

4.尊重和表扬:多动的孩子更需要得到尊重及表扬。孩子顽皮是其天性,家长不能总是抓住孩子的缺点或者顽皮而去责骂孩子,这样既打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及自信心,也扼杀了孩子探索事物的欲望,同时也会疏远亲子关系。这样的孩子习惯了责骂,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一旦他们得到表扬或者得到肯定,他们就会变得很乖巧及自信。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孩子顽皮的时候去寻找他们的亮点,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表扬,孩子可能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5.家长和孩子互换角色 例如,让孩子从一个受教育者变成教育者,大人扮演一个好动的角色坐在孩子旁边,模仿孩子平时的一些好动行为,让孩子感受好动对他人造成的困扰,使孩子意识到这种好动行为是不好的,通过角色的互换让孩子的好动行为自行减少。

(三)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①合理安排多动症儿童的休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注意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尽量分配一些易完成的工作,让其有可以独立完成任务的满足感。

②对安静行为给予鼓励。例如当孩子表现出安静听讲、小动作少,安心游戏、与同伴合作完成某件事时,应及时给予口头表扬或奖励。如乱跑、乱喊、恶作剧时则给予批评或取消某种权利。

③及时表扬。当儿童出现期望的行为时应及时表扬,而不应含糊其辞地表扬整个人。如没有破坏玩具、没有和小朋友争抢玩具、没有打小朋友等。因为对于儿童来说不能分清行为与整个人的关系。表扬不只是语言表达,也包括非语言表达。

④耐心引导。儿童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不解,小脑袋瓜里充满各种各样的小问号。大到冰箱、彩电,小到一粒石子,他们都要摸一摸、玩一玩,忙个不停。其实,他们是在有意无意地探索世界的奥秘。每一次行为的后果总是给儿童带来一定的体验,好的结果使儿童充分享受欢乐,从而趋向这种行为。反之,儿童会避开引起不快的体验。好的行为习惯是在不断地反复中得到巩固,不好的行为只有在不断出现后被反反复复矫正才能戒除。所以,要耐心引导,对孩子的教育充满信心。

给老师的一封信:——儿童行为处方

老师:您好!

_________同学经检测,其学习问题与注意力集中困难和冲动行为有关,学习和执行任务时容易放弃或容易转换注意力。我们也开了些控制注意力的药物,会有些作用,更重要的是教育方法方面的调节。就该同学的行为特点,提几点教育要点,或许有所帮助。

1、给其建立简明易懂的日常课间活动要求,不要繁琐;

2、把班级规章制度用形象化的标志画或写出来,醒目些,贴在容易看得见的地方;

3、把对他的学习、日常生活的目标简单归纳,经常讲给他听;记住,目标不要太多(2-3个),要具体;

4、做得好当场给予恰当表扬,或记分奖励;注意适当当众的表扬;

5、一有机会就告诉他,什么是让老师满意的行为;

6、可能的话,和他建立一个私人暗号,一有必要就做出来;

7、尽可能和他家长保持联系;

8、上课时,尽可能多在他身旁走动;

9、对于不影响上课的小问题可以视而不见,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所谓“抓大放小”;

10、不要让他和另一多动或调皮的同学坐在一起;

11、尽量座位靠前和中间排,不要靠窗口,安排在行为规范的同学旁边;

12、上课时,不要让他在眼前放置过多书本或其他东西;视线里东西尽量可能少;

13、与他对话时,尽可能眼睛看着他,对视;

14、尽可能把要求提得简明扼要,避免冗长说教,要就事论事;

15、批评时,不要针对他个人或他的性格(自尊),只批评他不好的行为本身;

16、批评时尽可能避免当着别的同学;

17、批评时尽可能避免刺激他的人格(自尊),避免讥笑;

18、布置作业,把任务分解若干块较好,使他感觉任务不太繁多,否则易厌烦放弃;

19、在进行教学时,可考虑让他中间简短休息,因为他的耐受性较其他同学欠佳;

20、说话声音不要太高,用低沉平稳的声音有时很见效;

21、各科老师一起协助;

22、所有上诉要求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一定要注意培养和训练他的自尊感!

要点可能多了些,在老师的配合和协助下,相信会对该同学有所帮助,谢谢!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524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