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育儿百科知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育儿百科知识图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书在手,天下我有 | 华人家庭育儿宝典之《华人育儿百科》
再过几天,孩子就一周岁了!看着他活泼可爱的样子,由衷的感慨:这一路走来,为人父母不容易啊!
想当初,不知道自己怀孕了,和闺蜜去泰国旅行,舟车劳顿,喝了啤酒,吃了感冒药、咽炎药、晕车药,天天做按摩。回国发现怀孕时特别担心宝宝的健康!
怀孕2个月,见红了。半夜去医院急诊,望着医院门口的泡桐树,默默祈祷孩子平安。
怀孕6个月,妊娠糖尿病了。从此开始每天扎6次手指,吃饭限量,并且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日子。住院调血糖,眼看着人家吃的像慈禧太后,我吃的像忆苦思甜。
本来以为等孩子生出来就熬出头了,生出来才知道,原来他待在肚子里才是最省心的时光!
要不要给孩子保存脐带血?
都已经满月了,黄疸怎么还在?
流水的尿不湿,铁打的尿布疹!
万恶的肠绞痛,愁人的黄昏哭!
怎样才能和长辈一起愉快地带娃?
都说三翻六坐八爬,自己孩子怎么干啥都比别人迟?
为啥孩子要多和爸爸玩耍?
学步车到底能不能用?
……
我常常想,如果能更早些看到这本《华人育儿百科》,一定会大大的缓解我初为人母的焦虑不安,也一定会减少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和误区!
《华人育儿百科》共有8部分28章300项内容,不仅囊括新生儿日常照顾方面的知识,也把对象幼儿的年龄段延伸到了0~6 岁,针对各阶段孩子的身体、心理、认知发育及社会情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集合了各主笔医生与专家多年来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业知识,对父母普遍的疑问进行了完善的解答,是一本适合所有华人阅读的育儿指南。
01 序言
从翻开这本书的序言开始,我就被打动了。《华人育儿百科》是由台湾长庚纪念医院院长带领长庚纪念医院儿童医学中心15门分科的百余位骨干医生等联手编写的。但是序言里面并没有介绍自己和团队的权威性,也没有让读者不明觉厉的专业理论,而是给家长写了一封信,以儿科医生的身份,朋友的姿态,将一些非常实用且重要的育儿建议,娓娓道来。
02 兼顾了儿童心理和教养
如果这本书只是专注于常见的育儿问题、常见婴幼儿疾病,那么也就只是一本内容全面的工具书而已了,但是本书并没有止步于此,不仅涵盖了以上问题,还兼顾了儿童教养和心理,甚至还有24个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亲子游戏。
许多新手爸妈认为从出生到1岁,孩子需要的只是基本照顾,谈教养要等孩子大一点再说,事实上,教养应该从0岁开始,父母与孩子如果可以优质互动,对婴儿发育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养方面,书中有两点最让我感觉到受益良多:
1、父亲参与育儿对宝宝的身心发育有何影响?
在传统华人家庭中,大部分育儿工作都是由母亲完成的,其实是不合理的。研究指出,父亲参与育儿无论是对夫妻关系、孩子的身心发育还是父亲自己都是有好处的。
幼儿时期父亲陪伴玩耍的经验较多的孩子,长大后的自尊发展、人际关系和婚姻质量都较好。
从母亲怀孕时就要开始邀请父亲共同育儿。共同阅读相关书籍,充分讨论对孩子未来照顾和教养的想法。避免将来两人因为教养观念不同,引发许多冲突和不满,孩子也无所适从。
此外,夫妻双方应有不同的分工,妻子一定要学习放手,不要总看丈夫照顾孩子的方式不顺眼。妻子的肯定和感谢是丈夫持续参与育儿的动力来源,而丈夫对妻子的温柔和爱意是妻子在艰辛育儿过程中最好的安慰,父母恩爱和睦,也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的人生礼物。
对于“妻子一定要学会放手”我深有体会!
因为我是剖腹产,所以住院时基本上都是先生在月嫂指导下照顾宝宝。我在月子里几乎没有抱过孩子,先生只要在家里,就会跟月嫂学习,主动担当。给孩子拍嗝换尿不湿洗屁股洗澡做按摩,哄孩子,无所不能。
但是我出了月子以后,开始有精力自己照顾孩子了,我就总觉得先生笨手笨脚了。不管是给孩子穿袜子还是穿裤子,看他做什么都费劲!而且看他跟孩子玩儿,我总担心有危险,有点儿悬!我总忍不住提(唠)醒(叨)几句,甚至直接干涉,先生总觉得我不相信他!
在这本书的指引下,我尝试着放手让先生去带孩子,我去休息,或者出门和朋友聚会。事实证明:先生完全可以把孩子照顾的很好,而且孩子明显更喜欢和爸爸一起玩!
我发现孩子和我在一起时,会相对比较安静,爸爸一出现,他就会兴奋和激动;我每次抱起孩子的姿势基本都是差不多的,爸爸会以各种方式抱起孩子;我比较喜欢和孩子玩玩具,而爸爸喜欢让孩子在他身上骑马或者让孩子在他身上爬!面对新事物的时候也不同,在小区里遛弯儿,如果看见一只小狗,我会本能的靠近孩子保护孩子,而先生会让孩子和小猫小狗靠近,在安全距离内尽可能的近距离观察小动物,和小动物互动。所以我家宝宝从来不怕猫狗,回老家时喜欢和我家的大橘猫一起玩儿。
2、如何与祖父母一起快乐育儿?
首先要考虑的是意愿问题。如果祖父母很明理也乐意帮忙,沟通上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如果祖父母被迫照顾孙辈,那最好考虑找育儿嫂或者托儿所,否则老人身心疲惫,而且家庭关系受损。
另外要考虑祖父母提供的照顾方式和质量、教养理念、以及是否容易沟通。
如果可以,父母不要一心只在乎孩子,要多对祖父母表达感谢、欣赏和赞美,必要时也应该给予一些经济上的回馈。
我家的情况是:姥姥和奶奶身体都很好,也都很乐意帮忙照看下一代,所以形成了一个轮岗制度。每个人来我家帮忙照看半个月,然后就可以好好休息半个月。
两位老人毕竟都已经将近40年没有照看过小宝宝了,所以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且现在的育儿理念、照顾方式,很多都和我们小时候不同了。我和先生会提前和老人沟通注意事项,老人也很开明,都可以理解和接受。
不重要的事情,也就任由老人安排了,重要的需要调整的事情,姥姥主要由我沟通,奶奶主要由先生沟通。
记得有过一个小插曲,有一次老人半开玩笑半吓唬孩子说:再不听话不要你了。虽然孩子那时候才9个月,也许没有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是这个方式是特别不好的。可是老人在跟我说这件事的时候,特别兴致盎然,想到照看孩子这么辛苦,而且老人是因为不懂才会这样说,我不忍心这个时候扫兴给她做纠正,我只是简单应了一声。然后抱起孩子,微笑着跟孩子说:奶奶和你开玩笑呢,我们都很爱很爱你,会一直在你身边保护你,然后亲了亲宝宝。宝宝很开心的笑了。
晚上先生下班回家了,奶奶又说了一遍这个事情,先生就跟奶奶说了这种做法特别伤害孩子,老人立刻特别虚心的接受了。
我和先生都觉得,生养孩子其实就应该是孩子父母的事情,但是现实情况确实需要人帮忙。老人牺牲了自己本来可以自由娱乐的时间精力,来帮忙照看孙辈,我们真的很感恩。所以平时沟通的时候,我们会比较注意方式方法,也经常给老人买他们喜欢的需要的礼物。
◎儿童的心理发展中,有几个方面是十分重要的:
a.社会互动:良好的社会互动起源于良好、稳定的婴幼儿期亲子关系。
b.自我管理:具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才能拒绝诱惑、克制冲动及延迟满足。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于学龄前便开始发育。
c.了解他人与社会:分享与服从是社会化的重要指标,这个能力在12~18个月大的婴幼儿身上已经出现。孩子会通过父母的设限来了解外在环境的限制。父母养育孩子的态度应该尽量保持开放、灵活和积极。
d.自尊:人必须先喜欢自己,别人才会喜欢你。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虽然爱他们,但是却不能放纵他们,虽然对他们提出要求,却也要愿意倾听他们的意愿并尊重个体差异。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之下,孩子才有机会学习尊敬他人。
心理问题常常伴随着行为障碍,是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忽略和认识错误的地方。
比如书中提及的分离焦虑症:
婴幼儿在跟主要照顾者分离时出现分离焦虑,属于正常的发展现象。大部分孩子在3岁时候便能建立起信任感,了解分离只是暂时现象。但也也有很多孩子很多年走不出这个焦虑。
分离焦虑症发生率为3.5%~5%,平均发病年龄为7岁半,有些病程短暂,但有些则会变成慢性症状。
分离焦虑症的成因可能与父母没有建立安全依赖关系或是过度保护有关,如果父母在面对孩子分离时出现了焦虑行为,或是父母本身就经常焦虑不安,也容易让孩子学到焦虑的模式。
分离焦虑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但如果孩子的情绪状况很不稳定,建议辅助药物治疗,先稳定孩子情绪,为接受心理治疗奠定基础。
在我6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去市里办事情了,傍晚才到家,我那天感觉世界都崩塌了,等妈妈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痛哭不已。因为我以为妈妈死了,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妈妈听我说了这句话以后,紧紧的把我抱在怀里。
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情,才明白这就是分离焦虑症。因为父亲不擅表达且脾气暴躁,所以我和父亲一直都很少交流,我也几乎没有和父亲亲近过。父亲在家对我而言,只是在同一空间上多了一个人,并没有让我有心理上的温暖和依靠。一旦妈妈不在家时间稍长,我就会觉得简直是世界末日。
这种焦虑一直伴随我到青春期,这可真是一种折磨啊~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先生是个温柔有耐心的人,我相信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可以轻松度过他的分离焦虑期。
03 章节设置清晰、检索便捷
平时不觉得,一旦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当妈的立刻开始紧张。上网查阅,问妈妈群里的小伙伴们(这个时代的妈妈,很多人真的是靠伟大的群养娃),问有经验的同事朋友们。
但是网上信息太多了,哪个更权威?
妈妈群里的小伙伴们,不一定能及时回复,能及时回复的,孩子的症状也不尽相同。
而有经验的同事朋友们,很多人早就忘记小宝宝时候的事情了!
一时间,真的是兵荒马乱啊!
而此刻,如果我们手中有这本《华人育儿百科》,那就等于有了定心丸,那感觉真的是一书在手,天下我有啊!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非常赞,排版功不可没!
目录用颜色做了不同的标签,读者非常容易检索出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本书的结构采用问答和主题的形式来展开。标题抓人,很多都是家长关注,但是社会上各种说法都有,真假难辨的选题。在这里终于可以找到权威答案了。而且文中加入醒目的“医生在线”和“小贴士”,提供权威的建议和诊断。
文中的语言专业而简练,行文流畅,说理透彻,医学用语通俗易懂。问题和方法一目了然。阅读起来轻松畅快!
书的最后简直就是一颗彩蛋!附了一个按照拼音序列制作的重要词条和关键词索引目录,根据这个目录里的关键词,能够很快找到相关问题在书中的具体位置。按图索骥的方法方便又快捷。
04 与同类书籍对比
每一本育儿书,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智慧结晶。相信有很多妈妈,阅读了很多本育儿书,简直是在用神农尝百草的精神在养娃。我自己的体会是:
《崔玉涛育儿百科》主要关注的是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方面,其中一些内容,需要更新迭代了,而且,毕竟是一位儿科医生的一家之言,作为一个个体,就算水平再高,也难免会在某些方面相对不是很客观。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是权威中的权威,美国儿科学会是由6万名儿科医生和护理医生构成的组织,书中所有知识结论都是基于美国大量婴幼儿样本研究得出的,而且一直在不断的更新。但是毕竟是西方的育儿理念,有些内容并不适用于华人家庭。而且这本书比较厚重,中规中矩的排版使得阅读和查找稍显辛苦。
《华人育儿百科》不仅内容权威全面,而且立足华人传统经验,将西方育儿理念充分本土化,是融西方育儿科学与东方育儿智慧于一身的全能型百科,能让父母更快上手,也更适合华人家庭。
所以,《华人育儿百科》不仅是一本卓越的育儿书,更是华人家长的良师益友!
育儿早教知识
早教主阵地应在“家庭”,而非“早教班”!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爸爸妈妈如何能不带情绪地去教孩子
生活中,妈妈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难免会大动肝火,即便是我们想忍着有时候也会控制不住的想发脾气,孩子还小,可能很多时候并不了解成人,他们会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每当这个时候,家长又开始后悔自己的行为。我们应该怎么才能不带情绪地去教孩子呢?别急,答案就在下面。
1、首先你要跟自己和好
爸爸妈妈在知道自己管教失控后首先都会觉得“自责”。看着孩子受惊吓的样子,爸爸妈妈其实是非常舍不得的,许多父母发了脾气以后,都想要用尽方式去弥补、修复亲子关系。爸爸妈妈会哄孩子,很少反思、了解自己,往往下次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陷入恶性循环。所以,爸爸妈妈要以“学到经验”的心态原谅自己,接着才会用放松的心情与建设性的方式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2、反思当时的情绪状态
第一步,学会休息,不要让自己太劳累了。疲惫会让自己的心神涣散,因此,一定要休息好,这样爸爸妈妈才能够有精力反思自己。爸爸妈妈要先想想为什么自己会失控。自己是因为本来心情就差,身体不舒服,还是因为一再说教很多次都没用,一下子没有了耐心?爸爸妈妈慢慢想清楚后,再去哄孩子。
3、重新整理思绪
要是爸爸妈妈知道了自己为什么发脾气,第二步就是要重新思索自己想要什么,怎么样解决。比方说:发现自己特别在意孩子顶嘴,是不是孩子说话的口气不好呢?还是自己不容许孩子有个人想法?孩子怎么样自己才会满意呢?爸爸妈妈两个人可以一起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4、安定自己
如果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爸爸妈妈最好用冷处理的方式,像是觉得自己要失控了的话,先离开现场冷静一下,防止坏情绪的出现。在短暂的休息时间内,整理好情绪。当自己安定下来的时候再和孩子进行对话。当你已经顺利地找到自己情绪失控的原因,同时也知道下次应该怎么做了以后,再去哄孩子。
跟孩子和好的六个步骤
1、向孩子坦诚你的错误
我们示弱,孩子很容易原谅我们的。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多多交流,请求他原谅自己的一时冲动,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爱。
2、让孩子知道你学到的经验
爸爸妈妈在骂孩子的时候总是这几句话,孩子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因此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下爸爸妈妈为什么会这么生气,问问孩子,这样讲,你会不会了解呢。这样孩子下次便更容易懂得你的意思。
3、问问他,你想妈妈下次怎么办
孩子也喜欢被人尊重的感觉。当孩子非常不听话,同时你火气上来的时候,你不妨主动出击,跟孩子进行沟通 “当妈妈很生气时,可是就这件事情而言,你希望妈妈怎么说,你会明白呢”。
4、下次让孩子主动提醒你
经过这次事件你可以和宝宝来个小约定,“如果下次你做错事情的时候,爸爸妈妈又要发脾气了,你一定要劝妈妈哦”这样的方法既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妈妈会生气,知道自己做错了。
5、回到事情原点,就事论事
孩子对于你刚才的情绪失控表示理解了,要是想让孩子的错误不再犯,要跟孩子好好讲讲,好好给他上上教育课,这样孩子才能够明白。例如:“刚刚妈妈叫你吃饭收玩具时,你明明答应了我,但是为什么还在玩玩具呢。”然后讨论这件事可以怎么解决,孩子也就懂得下次该怎样做得更好了。
6、谢谢孩子的原谅
跟孩子和好的最后一步,一定要感谢孩子原谅自己,你可以和孩子勾勾指头,跟孩子保证下次,一定不会乱发脾气,而是要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及想法。
不要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做好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就是整个家庭的中心,一些爸爸妈妈特别疼爱孩子,甚至为孩子包办一切,就想为孩子做好所有的事情,让孩子一点都不操心。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是不好的,事实上放手让孩子自己干才是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常见的家长包办现象
1、最常见的生活事务包办,在孩子上课前为孩子整理好书包、准备好明天要穿的衣服、孩子出门的东西都由爸爸妈妈拿着,甚至连收拾书包等力所能及的小事,都是爸爸妈妈帮忙做。
2、家务包办。孩子慢慢长大了,其实是有劳动的能力的,可以一个人完成很多家务,就算是有些有难度的工作,孩子其实也是能够力所能及的帮助爸爸妈妈的。可是,有些家长害怕孩子辛苦,什么都不让孩子去做,其实这样一来对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是不利的。
3、学习包办。如今孩子要学得东西越来越多了,有些爸爸妈妈害怕孩子的学习负担太重了,所以为孩子学习操碎了心。
二、包办对孩子的害处
1、孩子缺乏独立性,自理能力特别低下。
2、孩子缺乏主观意识,做事情容易随波逐流,缺乏自己的意见。
3、也许会让让孩子变得很叛逆,孩子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觉得事事都被管着,没有自由。
4、养成习惯后,要是有些事情爸爸妈妈不帮自己干的话,孩子就会不开心。
三、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干
1、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实在超出能力范围的,家长再来帮忙。
2、有些事情让孩子一个人去做,让他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其实有的事情孩子能够做的很好。
3、从小要养成孩子爱做家务的好习惯,让孩子成为家长的好帮手。
猜你喜欢
1. 早教育儿百科知识大全
2. 19个月的宝宝早教知识
3. 1到3岁育儿知识大全早教
4. 关于幼儿早教的知识
5. 三岁幼儿早期教育知识大全
6. 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大全
婴儿养育知识的书
婴儿养育知识的书
婴儿养育知识的书,中国的家庭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养育,因为在宝宝整个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要多学习相关的养育知识,下面是婴儿养育知识的书。
婴儿养育知识的书1
1、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7版)》
简单介绍一下:
这是一部儿科医生推荐、值得父母信赖的育儿百科。凝结百位儿科医生的智慧,经过7次全面修订,内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全面性。在本书中,你将获得以下方面的信息。
妊娠期的营养、运动和筛查;
分娩的过程及相关事宜;
新生儿的全面护理;
早产儿的健康问题;
母乳喂养及配方奶喂养;
辅食添加、睡眠及如厕训练;
各种能力分阶段发育里程碑;
各阶段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方法;
作者介绍:
美国儿科学会简介:美国儿科学会由6、7万名儿科保健医生、儿科专科医生和小儿外科专家组成,始终致力于保障婴幼儿、较大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安全和幸福。该学会掌握了科学、全面、先进的儿童养育和儿童健康知识,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在全世界极具影响力的儿科学会。
〔美〕塔尼娅奥尔特曼:儿科医生,3个孩子的妈妈,卡拉巴萨斯儿科诊所创始人,美国儿科学会发言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美泰儿童医院助理临床教授,著有《美国儿科学会婴幼儿养育基础》等书。
2、《崔玉涛育儿百科》
简单介绍下:
崔玉涛医生凝聚30余年儿科从医经验和16年科普经验的育儿大百科全书。从准妈妈孕晚期到新生儿6岁,一本书提供全方位的科学育儿指导。
全书包含近200幅功能性照片和图表,近500个养育要点,上千个育儿知识点,33个专题知识,120个崔医生特别提醒;附赠崔玉涛医生亲自讲解的32个育儿技巧小视频;结合国际先进育儿理念,针对中国家长常见的日常养护误区、儿童常见疾病和意外问题,给宝爸宝妈简明易懂的科学指导和合理建议。
作者介绍:
崔玉涛:中国知名育儿医生。育学园创始人及首席健康官,育学园儿科诊所所长。从事儿科临床和健康科普工作30余年,曾任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北京儿童医院NICU副主任。累计出版育儿专著150万字,热销300万册。2014年至今在全国百余个城市举办300余场月日讲座,新浪微博粉丝数超过800万,被宝爸宝妈们亲切地称为“育儿男神”。
婴儿养育知识的书2
《正面管教》
豆瓣评分:8、7
推荐理由:
超级经典!这书比我们很多人年龄还大!全美销量超400万册。它是1981年出版的,算起来41岁了。后来很多育儿书,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它简直当代育儿书的“妈妈”。
内容简介:
《正面管教》中告诉21世纪的父母和老师们: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惩罚和娇纵为什么对孩子都不好,并且不管用?
怎样用既不惩罚又不娇纵的正面管教方法培养孩子受益终身的良好品质?
如何用正面管教方法自动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如何赢得孩子与父母和老师的合作?
如何消解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超级父母”对孩子会有什么危害?
各种性格的父母会对孩子有什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父母如何发挥自己性格中的优点,避免缺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老师们如何避免对学生造成管教问题?
从3岁到青春期的十几岁的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和老师,都将因为《正面管教》而彻底改变家里和学校的气氛,改变自己的人生。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豆瓣评分:8、7
推荐理由:
这是一个从业20年的心理治疗师写给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书,它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是如何影响亲子教育方式的,以及如何才让孩子不要复制我们自己的老路,打破育儿恶性循环。
内容简介: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很多家庭中,这种关系经常出问题,令人痛苦,甚至很难再回归正常。
这是一个从业20年的资深心理治疗师的畅销儿童心理学巨著,在英国掀起巨大轰动,全英家长热烈讨论,甚至没有孩子的人都迫不及待地买来,用于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简单一句话:它用育儿理论讲透了亲子关系,以及围绕着我们的家庭成员关系,所有人际关系,让我们更自在地活在关系里。这是一本关于“关系”的书——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与过去的关系,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也许你是一位工作忙碌的父母,你的孩子仿佛从不入睡,总是在哭闹或尖叫,敲打平底锅,戳插座,喊着要更多的糖,看更多的电视。这些让你感到疲倦和绝望,很难保持冷静和理智。你是一位好家长,但还可以变得更好:菲利帕佩里的这本畅销书,将帮你打开育儿的新视野。
与一般的`“亲子教养书”不同,这本书并没有把养育孩子当作令人生畏的杂事。孩子不是一堆有待处理的麻烦,也不是一个需要精益求精的项目。育儿是一种关系,孩子是要被理解和支持的个体。归根结底,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不仅会使他们以后成为更优秀的人,而且也会使你自己变得更好。
它的阅读体验并不轻松,正如作者所说,书里的内容会让你觉得很难受,很不舒服,甚至很生气,要牺牲你的自尊来阅读。因为它会让你直面自己在陪伴孩子的过程所犯下的种种错误。
任何父母都会为了孩子奉献自己,但美好的愿望也许不会带来理想的结果。父母的心愿就是让孩子幸福快乐,让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在无心之中伤害了孩子。
这本书会剖析我们在亲子教养方面犯下的错误,尤其是那些我们从来不想犯的错,这些错误的深层心理根源,以及有了过错之后我们如何弥补,修复裂痕。
这本书将帮你:
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如何影响了你的亲子教养方式。
看清亲子关系是如何变质的,以及如何让它恢复正常。
与孩子建立真正的联结,学会用心倾听,培养情绪稳定的孩子。
打破恶性循环,及时补救与修复裂痕,避免把你以前吃过的苦复制到孩子身上。
学会处理自己与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在和谐的关系中成长。
学习如何与婴儿、儿童、青少年和长大成人的孩子相处,让亲子关系变成孩子一生的力量之源。
这本书充满了睿智和明智的建议,是每个父母都想读的书,也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拥有的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推荐理由:
据说这本是中国家庭教育里程碑之作,创造了多个销量神话,也是优秀名师尹建莉老师的第一部家庭教育著作。这本书我觉得特别好的一点,就是在书的最后总结了各种家庭育儿的问题,并且相关解读也标注出来
比如说“为什么孩子没有同情心?”可以参考12页和235页。“如何防止孩子产生虚荣心?”136和181对这个问题有相关解读。便于家长按图寻找。很多家长会的老师都推荐哟!
内容简介:
相比许多家教图书,这本书有以下特点:
第一、本书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
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
第三、本书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婴儿养育知识的书3
护理喂养疾病-《美国儿科协会育儿百科0~5岁》
建议阅读时间:根据月龄读,可以作为随时放在案边查询的工具书
推荐理由
如果你目前只有时间读一本书,请先读这本。
这个应该是育儿宝典了,大部分宝宝喂养发展问题里面都有答案。你可以按照顺序读下去,也可以作为工具书,根据孩子月龄读或者孩子生病了进行查阅。
这本书有每个月龄宝宝发育特点,包含了身体发育、喂养情况、运动发展、认知发展等,而且还有一些宝宝常见疾病应对方法。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fact-based,所有知识结论都是基于美国大量婴幼儿样本研究得出的。而且美国儿科协会每过几年都会重新更新一些知识,修订或者淘汰之前陈旧的知识。现在美国已经有第六版,国内是第五版,我看到2岁以前的知识基本都是一致的。
如今国内很多儿保医生的知识都是没有及时更新的,甚至一些国内著名育儿书籍的知识也是没有及时更新的。像四个月喂果汁、体重增长不好就加奶粉、1岁以后才能吃蛋白等等比比皆是。强烈呼吁国内妈妈可以买这本书看!
2、 规律作息和睡眠问题-《实用程序育儿法》
建议阅读时间:宝宝1个月之前读完,可以对今后规划宝宝作息有个全面的安排。而且小月龄宝宝更加容易培养好习惯。当然如果你错过了,现在补看也可以。
推荐理由
从宝宝出生开始有意识地建立规律作息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很多孩子呈现出的很多睡眠“坏习惯”(抱睡、奶睡、几小时一醒等),其实很多是我们之前育儿的随意性而养成的。要戒除这些坏习惯必然要经历孩子反抗,而且宝宝越大反抗越大。因此,从一开始养成好习惯太重要了。
这本书的优点就是理论不多,都是实操指南。对于新手妈妈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家那时的规律作息(EASY模式)就是按照这本书调整的。
但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对于育儿学霸型妈妈就会觉得没有理论基础,而且写得比较跳跃,一个问题也许需要跳着看两个章节才能系统看完。
建议大家可以先学习这本书,如果你家睡眠问题实在太多,或者你想系统了解一下睡眠问题,推荐另一本书《婴幼儿睡眠圣经》。
2-3岁的孩子 第十五讲(育儿百科 作者松田道雄 )育儿知识整理
2-3岁的孩子 第十五讲 口吃
这个年龄出现口吃的孩子是很多的,特别是男孩儿居多。刚开始孩子并没有在意,而母亲则吃惊不小,慌忙给孩子纠正或批评孩子,这样一来,孩子也开始紧张起来。
口吃的原因,有的也很清楚。如:本来是左撇子,硬想让孩子改成右撇子,让孩子拿勺子左手为右手,或把左手拿着粉笔抢过来,严厉批评了孩子;尿床以后;恩爱的夫妻忽然不和打起架来;在朋友或姐妹里有个非常能说的人,本人想说点儿什么事儿被他们抢先说了;下边又多了个宝宝等等这些情况都可以导致口吃的发生,但大多数都不管怎么也寻找不出引起孩子的情绪障碍的原因。
这个年龄孩子出现的口吃,即使不做矫正,有的快点,有的慢点,早晚都是能治好的,最重要的是父母的乐观态度,父母对孩子的口吃必须像是没事儿一样,对待孩子说话时,不管是口吃不口吃,最忌讳的是战战兢兢地看孩子说话的嘴巴。
领孩子去医生那儿,在众多人中,让孩子实际表演口吃,对孩子来说真是莫大的耻辱,这样孩子还没等发音就已经忐忑不安了,当然要口吃了,本来三个月就能治好,这样用半年的时间也治不好。不要让孩子吃特殊的药物,领三岁的孩子到口吃矫正学校去,只会使孩子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口吃。
育儿百科知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育儿百科知识图片、育儿百科知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