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了解陶艺的基本造型特点和其独特的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 掌握陶艺中泥条盘制的表现方法,培养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 激发美化生活的热情和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学重点:泥条盘制的盘制方法和造型特点教学难点:泥条盘制的盘制方法预习指导:1、通过互联网了解陶艺的历史和基本造型特点,重点欣赏泥条盘制的作品2、预习泥条盘制的搓泥条方法、单环盘制、连续盘制方法和制作实例作业练习:学习并应用泥条盘制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无论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还是尼罗河边的陶罐,泥条盘制法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陶瓷造型方法之一。就是把泥搓成长条,再圈积成型。此法是制陶的技法中最为古老的方法。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已经大量使用盘制泥条的方法成型。日本的绳纹古陶也是利用泥条盘制的方法成型。
泥条盘制的方法应该说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它几乎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古人创造出在辘轳上拉坯以前,泥条盘筑法可以制作较大型的器物,比如大缸、罐子等,现在西双版纳等地的原始部落依然保留这种方法制作日常陶器。国外常常将泥条盘筑和手捏成型一并通称为“手筑(Handbuilding),指不借助任何工具纯粹用手制作。现代陶艺家之所以喜欢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由于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另一方面是他们更倾向于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
搓泥条方法一:
1.取一块稍湿的陶土,大小为刚刚 容于两手之中为宜。两手交互前后滑动,手掌靠近的小指部分一面勒紧粘土,一面捻出使其向下延伸。
2.揉搓的过程中,感觉双手的手掌稍稍向内倾斜,而用力靠近小指,轻轻用力尽量少摆动。
方法二:
1.取一团泥,先由粗捏至长条的形状,放在案板上。
2.双手五指岔开,手指和泥成45度,用力均匀轻轻前后滚动,由掌心到指尖反复地操作。
3.随着泥条的伸长由粗变细,双手逐渐向两侧移动。
4.搓泥条的过程中,有时用力不匀把泥条压扁,可以将压扁的泥条拧成麻花状,继续在案上搓动,即可复原。
陶艺造型和一般的捏泥巴不同,最关键的不同是:捏泥巴可以随心所欲,但陶艺在造型之后要放在烈火中经受考验,有时一件造型非常漂亮、独特的陶艺坯体,如果没有按照陶瓷造型的规律制作,很有可能在窑炉里烧炸.坍塌,最后功亏一贵。陶艺造型有时并不是很好掌握,陶艺家们也常为此大伤脑筋。所以陶艺制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造型技巧和经验越多,造型成功的机会就越高。正因为如此,制作陶艺的过程就充满了探险的神秘,而成功的捷径就是学习和了解一些基本的技法;
保持空心,这是陶艺造型要掌握的第一要素。
因为陶艺作品要在 800——1300度左右高温的窑里进行烧造。在这个过程中,陶土里所含的水分和气体会蒸发出来,如果造型的时候是一块实心泥土或者陶坯的某部分太厚;水分和气体就会难以冲破重重的阻力跑出来.就会渐渐聚集起来,最后像炸弹一样爆开,造成陶瓷器的破裂。所以陶艺在造型的时候要注意让它保持空心。我们看到的花瓶、杯子是空心的,人体雕塑其实也是“腹中空空”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在空心的情况下,陶坯的某些部分依然很厚,可以在不影响外观的情况下,在它的背面或里面扎一些小洞作为排气孔,给水分和空气提供一个个“出逃”的路径。
质地和造型要平衡,是陶艺造型要掌握的第二要素。
通常陶土、瓷土中所含瘠性物质(即陶.瓷土里颗粒较大的熟料)越多,耐高温的能力较强,能烧造一些造型复杂的陶瓷作品而不变形、坍塌,但是质地会显得比较粗糙。这就是为什么瓷器细腻,而通常的造型相对比较简单的道理,比如碗盘、花瓶、小件人物、动物雕塑等;而陶土颗粒粗大,造型就可以灵活、复杂得多;可以制作大型陶塑作品。所以,您要注意陶土、瓷土的质地和造型之间的平衡,注意这样的平衡有时就像走钢丝一样,需要小心翼翼。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