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做国际技术翻译7年多,再加西班牙语二外,在语言学习上也算有些心得,所以经常遇到朋友会问如何教孩子学习英语。
我一般会推荐父母陪孩子一起看英语节目,比如BBC频道推出的phonics自然拼读,还有闪卡学字sight words,总之学习资源超多。在众多节目中,早教英语学习,我首推Cocomelon,这个节目2016年前叫ABC kids TV。
这个节目有多厉害呢?
目前,频道的订阅量达到8500万,据统计2019年5、6月期间,该频道日均点击量达到8.3亿次。这是个什么量级呢?全美最受欢迎的4个电视频道,在电视热播季,日均点击量仅1.3亿次。2020年5月期间,其最受欢迎的儿歌合集“Bath song + More nursery Rhyme&kids song”,点击次数达到26亿次,成为全美点播量最高的Youtube视频,也是全球范围内点击排名第二的Youtube视频,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时尚明星。
那Cocomelon成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我们国内儿童节目打造又有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就从“节目本身”、“ 传播”和“对国内早教节目打造的启示”三个方面来分析。
1. 节目本身“ 教育性KSA”、“创意丰富的画面” 和“具有感染力的笑声”
(1)“教育性KSA”
一个儿童节目必然离不开教育性。教育学课程设计有一个理论KSA,K代表知识(knowledge),S代表技能(skill),A代表态度(attitude)。
K: 从知识上看,Cocomelon全部内容都是英文儿歌,包括哄睡的摇篮曲,例如“black sheep”,还有认知儿歌,例如动物朋友、ABC字母、形状、颜色、数字以及儿童最喜欢的各种工程车等等。内容广泛,寓教于乐,儿童在听童谣的过程中,也学习了早教的内容。
S: 从技能的角度看,节目基于婴幼儿的发展规律,根据他们特定的行为习惯,打造了一系列儿歌。比如,你可以看到一个无助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入厕,全家一起帮助孩子养成自己入厕的习惯。再比如,小孩儿到了养成刷牙习惯的年龄,全家一起引导孩子刷牙。这个节目不仅适合孩子,更适合新手父母,在童谣之中,你可以看到父母引导孩子的具体方法。
A:从态度上看,整个节目都体现出一种“游戏力”,这也是该节目最重要的一个教育理念,也可以称为情感引导。《情感引导: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指出,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比如在Johnny Johnny Yes Papa一集中,孩子偷吃糖果拒绝承认,爸爸引导孩子笑哈哈,孩子就张开嘴露出了嘴巴里的糖果。再比如孩子不愿意穿衣服鞋子,母亲就用泰迪熊对孩子进行引导。在这些情感引导中,没有威胁,没有语言暴力,全都是耐心而又充满智慧的父母。现实中,面对许多孩子的问题,父母各种手足无措,而这些创意的儿童节目已经为父母提供了最好的解决方案。
(2)“创意丰富的画面”
一个好的儿童节目除了教育意义外,也离不开好的创意。Cocomelon频道成立于2006年,一开始他们只是推出2D童谣动画。2D画面就像精美的绘本书,每一帧都是精良制作,画面普遍以暖色调为基础,渲染欢乐的童话世界。
日本绘画之父松居直在《我的图画书论》一书中提到,“优秀到图画书,文和图之间有独特的关系,它以飞跃性的、丰富的表现手法,展现仅仅文章或仅仅图画都难以独立表现的内容”。
这句话用到Cocomelon 2D童谣上,再贴切不过了,童谣语言的意思与画面内容高度切合。比如, Hickory Dickory Dock,伴随着童谣,小老鼠沿着机械齿轮爬上大本钟,大本钟一敲,“叮”钟声一响,小老鼠掉了下去。然后猫追着老鼠,狗追着猫,狼追着狗…大象,形成了一个循环。
松居直老先生也说过,现在许多儿童绘本图画扭曲,颜色怪异,机械没有机械的力量感。但是cocomelon中的大本钟,齿轮的美感都可以深深地打动观众,跟不用提精心的故事设计。
再比如,Humpty Dumpty,一只鸡蛋爬上城墙,摔下去坏了,王后用针线把鸡蛋缝了起来。画面既幽默,又有童趣。那只爬墙的调皮鸡蛋,完全就是孩子童心的真实写照。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即使是成人,看着这些高质感画面也会被触动童心。
(3)“具有感染力的笑声”
《感官品牌》一书指出,声音,是品牌建设中的第二大法宝,声音也是品牌的一部分,比如戴姆勒汽车,有专门部门研究开门声音。
Cocomelon从2016年开始打造专用的人物,一家5个人,三个小孩儿,加父母,他们与其他一些动物一起生活在一个童话世界。
在所有专用人物的歌曲都是以最小的宝贝为主体,每一集都以甜美笑声为背景音。这种“幼儿独有的具有感染力的甜美笑声”成了Cocomelon最大特色之一,也是它最重要的制胜法宝之一。
《游戏力》一书指出,笑声能够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笑声也可以帮助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连接,笑声可以冲破无力感的堡垒。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陪孩子听过许多儿歌,但是没有一首儿歌像Cocomelon一样,把甜美的幼儿笑声作为音乐的背景。即使是成人,听到这种笑声,都会有内心融化之感。家里的小朋友偶尔闹情绪时,一听到这个笑声,也会停止吵闹。
比如,Peekaboo躲猫猫这一集中,爸爸用手蒙着脸,每一次拿开手,小朋友都发出甜美的笑声,整整一集完全被笑声填满。孩子听完这首歌,也要求父母一起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然后孩子也模仿发出这种笑声。
Cocomelon的这种笑声,已经成了该公司一个专利,具有高度辨识性。家里的孩子一听到这种特有的笑声,就知道Cocomelon上映了。
2. 传播上, “依附母体文化” “ 受众窄化的精准定位”“依附新媒体平台”
(1)“依赖母体文化”
《超级符号原理》一书指出,人类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文化母体,——如何把我们的商品、我们的品牌,寄生到人类生活这个巨大的文化母体当中,是打造超级符号需要思考的第一步。
那么Cocomelon是如何寄生文化母体的?
首先,童谣本身就是人类的文化母体,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遗产,基本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特有的童谣。Cocomelon 2006年一推出之时,就是打造2D童谣,现在节目的小名称Nursery Rhyme本身也是童谣的意思。后来,节目开始打造自己的童谣,歌词有许多变化,但是音律一直不变。不得不说,这个超级IP在宣传美国文化方面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其次,童谣与重要的节日建立连接。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新年,推出对应的主题歌曲。在这方面,Cocomelon既关注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播,也关注全球共有的节日。
最后,与普世的价值观建立联系。在孩子养育中,“关爱”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就像《超级符号原理》的莜面符号案例中融入了一个“爱心”。而Cocomelon虽然没有将爱打造成一个标志,但是爱却充满了所有的作品,除了父母孩子之间的爱,还有有对大自然的爱,对动物的爱等等。
(2)“受众窄化的精准定位” :
近年来,世界少儿节目整体出现窄众化发展趋势,如BBC按照年龄把节目细化,分别开办了 Cbeebies频道主要针对 0~6岁的婴幼儿;CCBC频道针对 6~16岁学龄儿童;青少频道针对 16~24岁青少年。
Cocomelon定位人群是学龄前儿童,也就是0-6岁。2016年,它推出了专门的角色,一家5口人,三个孩子加上父母,大部分都是以最小的宝贝为主角。设计的内容,从简单的字词学习,到习惯的养成。
2岁左右的孩子有些什么习惯要学习呢?
在家里学习整理自己的玩具,刷牙洗脸,甚至是入厕。随着年龄增长,孩子要开始学校生活,如何与家人告别。在生活中会遇到生病的情况,如何去理解看病吃药。每一首3D儿歌动画,都跟根据儿童心理发展场景,特定设计打造。从幼儿出生到入学,打造了一系列3D童谣。
可以说,这是新手父母的一剂良药,陪着孩子一起看节目,借助节目引导孩子,充分利用孩子喜欢模仿的天性,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3)“依附新媒体平台的大数据”
梁宁在《增长思维》中提到商业模式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注重产品,第二阶段注重流量,第三个阶段注重数据的挖掘。
新媒体属于第三阶段,相对传统媒体,他们具有数据上的优势。举个例子,电子读书与传统纸质读书的区别,传统纸质书卖出之后,出版商要了解市场反应,基本上只有两个数据,一个是销量,一个是评分。但是电子书平台,他们可以了解读者的阅读一本书的详细信息,比如阅读时长,最喜欢看的内容,从哪一部分开始,从哪里停止阅读。这些内容为书籍的改进提供了更进一步的数据。
对于早教节目Cocomelon,在推出节目之后,他们可以利用平台的数据反馈,了解自己节目的优缺点。根据这些数据,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节目品质,一步一步做出越来越精良的作品。而这些互动的反馈,比如点赞数量、评语等等,都是传统媒体没法匹及的。
新媒体产生的大数据,既有利于发行商,也有利于观众。有了大数据的支撑,发行商能更加细化地定位儿童节目受众。同时,借助新媒体带来的技术变革,儿童也可以享受到微众化的精准节目。
3.Cocomelon对国内儿童节目打造的启示
(1)精准定位,打造针对性强的早教节目
BBC的频道设定提供了参考,Cbeebies针对 0~6岁的婴幼儿;CCBC频道针对 6~16岁学龄儿童;青少频道针对16~24岁青少年。
《影视》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我国大陆地区少儿电视节目普遍存在两个问题。
A:目标受众的定位过于宽泛,一般都泛泛地把观众范围定为 0~l8岁的少年儿童,有的节目还包括18岁以上的青年人群。
B:儿童节目思维成人化,比如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大部分剧集中灰太狼都被自己的老婆用平底锅猛击头部,还有灰太狼每次在阴谋失败后被小羊们“惩罚”甚至被炸飞的暴力情节。处于模仿期敏感期的儿童,很容易受到这些过度成人化思维的不良影响。
这种问题的出现与节目定位不精准有很大关系,近年来,随着父母对早教越来越重视。一些针对性更强的儿童节目也开始出现,比如《得到》推出专门为青少年打造的节目,爱奇艺推出宝宝巴士等节目,虽然定位范围在缩小,不过仍然还有细化空间。而COCOMELON不仅仅是观众上精准定位,在内容上也是体现窄化,仅打造早教儿歌动画。
(2)内容上遵循幼儿发展规律,针对新手父母在幼儿习惯教育上的痛点
国内的儿歌大部分是价值观教育,或者是道德教育,又或者是单纯地注重知识的学习,比如捡到一分钱还给警察叔叔,我爱北京天安门之类,又或者是识字节目等等。
但是对于新手父母在早教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却没有提出解决方案。比如整理玩具,孩子拒绝睡觉,拒绝穿衣服,Cocomelon针对这些具体情况,设计了习惯引导儿歌。
此外,针对成长中的现象,比如生病,父母不知道如何给孩子解释,如何帮助孩子应对的情况,Cocomelon推出认知类儿歌,帮助父母引导孩子认知。又或者面对孩子的淘气,父母不知应该如何应对,针对此类具体的生活场景,养娃过程中的具体问题,Cocomelon都给出了解决方案。
此外,它在为父母提供具体解决方案的同时,也传递了正向的育儿观念。比如,孩子开始有了好奇心,要学习做面包,父母陪着孩子一起学习,而不是一味担心孩子弄脏环境,一切包办。再比如,孩子喜欢玩游戏,父母便摘下成人面具,和孩子一起玩乐。
总之,这种专门打造人物,专注家庭早教理念的作品,国内似乎确实十分欠缺。
(3)依附母体文化和大数据,将传统文化特色重新演绎,打造精良早教动画
《哪吒》就是一部典型的依托母体文化的作品,故事的内容依托中国神话传说,它的成功也让我们看到中国精品动画的未来。
在童谣方面,中国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只是,这些童谣,不管是出品年代,还是动画形式都有些陈旧。比如,比较热的童谣节目《贝乐虎》,还处在较为低质量的2D画面时代。
再看看Cocomelon,画面是西方绘本特有的精良品质,而中国也有特色绘画。在电影行业里面,比如《大鱼海棠》就是个很不错的案例,用传统剪纸、绘画技术演绎影片。
此外,Cocomelon,改编童谣的歌词,保持同样的韵律,重新打造早教儿歌,也是传统文化重新演绎的一种方法。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也算是博大精深,可以提供庞大的母体文化,只是在童谣新演绎方面,目前还没有看到突破。
自媒体平台为动画创作提供许多自由度,像B站主打二次元,爱奇艺有一些早教节目,只是制作品质前欠佳,完全走向可爱风,没有自己的独特气质。这就是日本绘画之父所说的,机械没有了机械的美感,动物颜色都失真扭曲。
中国童谣,要突破时代的舒服,传统文化重新演绎是一条出路。
写在最后:
如今的Cocomelon已经走向了文化产业打造的路线,推出人物玩具系列以及图书系列,显然它已经成为早教行业的一个超级IP。而这一切成功的背后是,对制作方对婴幼儿发展心理无微不至的关注,也是对新手父母窘境的细致体察。它的成功也给国内儿童节目的打造带来一定的启示,未来儿童节目应该更细分受众,细分节目种类,做出更专业频道设定。只有这样,儿童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中,才能得到更加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或者说,教育的改革可以从童谣节目上做起!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