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能亲婴儿的嘴吗(孩子跟奶奶亲还是妈妈亲)

 魔术铺   2023-01-28 12:17: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孩子跟奶奶亲还是妈妈亲?错过了几个关键期,妈妈很难弥补回来

韩国畅销小说《坡道上的家》的同名韩剧中,有这么一段情节:

妈妈因为工作原因,将女儿暂时交给婆婆照顾几天。一周后,妈妈去接女儿回家,孩子却怎么也不愿意走了,说什么也要和奶奶待在一起。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有的孩子可能自小被奶奶或者外婆抚养,所以表现得跟老人更亲;也有的孩子在跟老人相处一段时间后,就跟父母表现得疏离。

那么作为父母,如何才能与孩子建设更好的亲密关系,避免出现这种孩子与自己不亲的情况呢?

孩子跟奶奶亲还是妈妈亲?错过了几个关键期,妈妈很难弥补回来

为什么孩子和奶奶更亲?是不是你错过了依恋关键期

其实,“孩子和谁更亲”这个问题早就有学者研究过。其中有多种想法和假说被提出来,目前学术界最主流的说法是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提出的关键期概念:婴儿依恋关系的阶段性。

按照鲍尔比提出的关键期概念,婴儿和照顾者形成依恋关系的时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0-2个月,孩子刚刚出生时的哭声是本能的,婴儿这时只希望大人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认人。

2-7个月,这个时期的婴儿会对照顾者做出更多反应,同时能够分辨出谁是固定抚养人,表现为谁带娃就和谁亲,没有特定的依赖对象。

孩子跟奶奶亲还是妈妈亲?错过了几个关键期,妈妈很难弥补回来

8-24个月,最关键的时期,依恋关系初步形成。孩子有了记忆和固定扶养人的概念。可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育儿嫂。当这个扶养人不在时,孩子会焦急大哭、到处寻找。也就是所谓的“认人”。在这个时期,母乳妈妈有先天的优势,婴儿饿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寻找母亲,更容易与孩子建立依恋关系。

24-48个月,也就是两岁以后,孩子的依恋关系将有机会重新分配。就像0-8月的宝宝是谁照顾就和谁亲,8-24个月的宝宝谁陪伴得多就和谁亲一样,两岁后的孩子将进入依恋矫正阶段:孩子会重新开始依恋他最喜欢的人,这和他们逐渐拥有了初步的社交能力有关,孩子喜欢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人,也渴望与这个人一起玩更长的时间。这对于父母来说,是与孩子建设依恋关系的最后时机。

孩子跟奶奶亲还是妈妈亲?错过了几个关键期,妈妈很难弥补回来

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家长应该怎么做?

很多妈妈可能会有疑惑:为什么我和孩子奶奶一起带孩子,孩子却总是和奶奶比较亲呢?

以后如果我去上班了,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少,那该怎样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呢?

我们还是从不同的关键期讲起。

0-8个月时,孩子出生后尽量选择母乳喂养。尽管刚开始婴儿还不会认人,但是现在就开始坚持的话,以后会起大作用。

孩子跟奶奶亲还是妈妈亲?错过了几个关键期,妈妈很难弥补回来

8-24个月,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产生分离焦虑,具体表现为很粘人、大人一离开就哇哇大哭。所以父母尽量不要离开孩子太长时间,跟孩子在一起时,多陪孩子做一些小游戏:比如互相扮鬼脸、逗对方笑等等。

对于妈妈来说,应该如前文所说抓住母乳喂养的优势,喂奶时间就是培养亲密关系最好的时机,这时候尽管很多妈妈都已经开始上班了,但孩子在家里每次感到饿的时候,就会想到妈妈。所以我们不建议过早断奶,美国儿科学会等权威机构之所以大都建议母乳喂养到孩子满24个月,除了考虑到母乳的营养优势之外,亲密关系的维护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孩子跟奶奶亲还是妈妈亲?错过了几个关键期,妈妈很难弥补回来

一岁到两岁阶段,这时候大多数父母都很难整天24小时陪伴孩子,那么是否意味着只能看着孩子与自己疏离?

答案是否定的,陪伴除了需要时间之外,还需要质量,所以父母应该抓住每天下班后有限的时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父母应该全身心地投入,陪孩子一起做游戏,带孩子探索新事物,父母这个阶段的策略就应该是“时间不够,质量弥补”,让孩子感受到快乐,自然就会对父母依恋。

孩子跟奶奶亲还是妈妈亲?错过了几个关键期,妈妈很难弥补回来

写在最后:

鲍尔比的依恋关系理论是通过对实践的总结得出的一套理论,尽管不一定非常严谨,但肯定符合绝大多数的人群。所以作为父母,要把握住婴幼儿成长的关键期,通过高质量的陪伴与孩子建立依恋关系。这既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也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546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