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转眼间闺女已经一岁了,摇身一变成了“甜妞2.0”。从初次带娃时的紧张茫然、手忙脚乱,到现在的镇定自若、驾轻就熟,我也庆幸成功升级到了“甜妈2.0”。
账本的流水演绎着生活的点滴,翻开一看,养娃第一年花了3.5万。不知道各位小伙伴觉得,在中部地区四线小城,这个费用算多还是少呢?
其实,如果除去酒席支出,真正花到娃身上的有2万左右,我觉得应该算适中吧,摸石头过河第一年,也特不容易,满分100分,自评70分。
但如果能从我一年来掉过的坑、绕过的弯儿、牺牲过的脑细胞和身体力行实践过的,与养娃相关的日常事情入手,解读下数据,挖掘点儿干货,给广大新手家长送上一份实用攻略,那就再多蹭个加分项吧。
话说,孩子出生后的头等大事儿肯定是“吃”。而“吃”又分为两部分:一是宴请酒席,二是娃儿自己的口粮。
从上面的分类支出趋势图里就能看到,在去年3月、4月总支出中一枝独秀的就是“宴请酒席”,其实还有10月份的一小点儿,一共花了1.4万左右。对于不同的家庭,这部分的花销差距会是比较大的,也是比较难把控的。
可如果想省钱又办的不失体面,我的经验是:提前做好心理预期,明确预算计划,然后严格执行。当时我们要分三批在不同地方办酒席,心理预期是办得热闹不寒碜,预算计划是分类划档,能省则省。
所以,家人亲戚朋友这边,就近选择小酒店的普通档次,考虑的是环境好、氛围宽松且包桌套餐低;为单位领导和同事安排的是大酒店的中等档次,考虑的是档位在线,形式隆重,氛围正式,紧跟主流不掉队;而在老家招待时,选择亲戚开的山脚农家院,借机回老家重聚,赏风景话家常,自由自在,其乐融融。
至于娃儿的口粮,最好能够母乳喂养,除了省钱,其他好处也是多多;再不济那就混合喂养,省点儿是点儿;如果实在不行,那只能全靠配方奶,花钱上也不能饿着娃儿呀。
对于全母乳喂养的就不再说了,只能实名羡慕。因为我家妞是混合喂养,母乳吃到6个月就停了,后来全靠奶粉撑,好在近期辅食也在加量,逐步替换掉了一顿午餐奶。
对于奶粉养娃的家庭,我的建议是:对奶粉一定要有基础认知,最贵的并不是最好的,大牌的也有坑货。不要盲目跟风,从原料产地、有无蔗糖、安全质量和性价比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对娃负责,也对钱负责。
记得我之前为给孩子准备奶粉,特意花了不少时间来研究。其实对于0~12个月宝宝吃的一段、二段奶粉的生产和监管,国家相关规定是特别严的,各大商家奶粉基础营养成分区别不大。
但有不少所谓的高端奶粉拿“特色添加配方”当噱头卖高价,大家可以从奶粉配料表上面来看,因为配料含量是从高到低的先后依次排列的,这些排在最后面的,基本上含量成分是可以少到忽略不计的。
其次就是对于正常的健康宝宝来说,刚出生的孩子消化系统还在逐步完善中,乱七八糟的“特色成分”添加进来,绝大多数时候,并不会起到1+1+1>3效果,甚至还会是负担。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配方奶粉,比如水解蛋白类的,那是适合早产儿或免疫力比较低的宝宝,大家千万不要一去奶粉店就被忽悠了,要有自己的基础判断力,少交智商税。
说完了“吃”,咱们接着来唠唠娃儿的“穿”、“玩”和“用”。我的建议是:
衣服不用准备太多,根据孩子出生季节提前准备2-3件即可。
如果有亲戚朋友家孩子穿过的小衣服,只要是纯棉的,比较干净的,好好洗晒一下都可以用起来。因为孩子长得特别的快,很多衣服可能用一次甚至用不上就已经不合适了。
比如,我当时为孩子准备了7-8件,有全棉时代的2*短袍+2*长袍组合套,还有一些新生儿连体衣、爬行服等,后来亲戚朋友又送来四五件。结果不到三个月,还有没轮到穿的就已经小了,短袍穿上就成了肚兜,长袍也成了短褂。后来,只能拼凑着穿,发挥余热……硬是把连体衣穿出了个性风衣的赶脚。
婴儿衣服最好用纯棉的,日常用品及玩具,不一定非是名牌,但一定要有质量保证。
因为现在不少童装,甚至黑心厂家的婴儿装,款式多又便宜,看似物美价廉,难免鱼目混杂,含有甲醛或其他危害物质。可能按预算金额只能少买两件,但也要买的放心,高性价比并不是只看白菜价,路边儿5块钱的地摊货,真心不敢给孩子穿。
我在孩子的用品上面,有几笔不菲的支出,比如进口游戏围栏、实木无漆婴儿床等,这些都是优先考虑材质、安全性和质量,然后是性价比。
婴儿用品眼花缭乱别蒙圈,按需购入莫着急,实用第一。
这个其实是我的踩坑教训,之前觉得可能需要什么就提前买了回来,结果有不少都是闲置的。比如待产时候就备上的吸奶器、热奶器等,后来完全没用上。但也有裂墙推荐的,比如蒸汽消毒器,基本上每天都用,使用率最高;还有后来入手的辅食机,认真考虑后,选择的最基础款,可以蒸可以搅碎就够了,制作辅食起来也非常的方便、省事。
因为这些东西到真正需要的时候,考虑清楚,当天下单,隔天就到,真没必要提前都买回来,摆成排,结果呢,就是放好久了发现好多用不上的。退货退不了,扔掉吧?是花银子买来的新东西,转二手折价也麻烦……
缓口气儿,咱们再来说下【医药保险】这块,从支出趋势图上就能看出来,在半岁之前,照顾得当的话,孩子是很少生病的。但从半岁到1岁这段时间,会有些头疼脑热小问题,其实这也是正常的成长过程,是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在逐步运作和发挥作用。
1、建议新手家长一定要多去自学一些基础知识,科学应对孩子的发烧、咳嗽、腹泻等小毛病,搞清楚病因和发病原理,这样就不至于过度紧张,也不至于被个别不良医生误导,花钱给孩子买罪受。
我最近半年基本每月都要跑趟医院,而很多次都是开了药回来还没吃呢,她自己就好了。最搞笑的一次是,医生说是肺炎,最好住院,我们打算先拿点药儿回家,第二天再去入院,结果隔天孩子就好转了很多,我么又怕流感高发期去医院住院交叉感染,就没再去,又过2天后,她自己就彻底好了。
2、建议新手家长在孩子出生后,要及时为他配置基础社保和商业保险,越早越好。
因为很多商业保险健康告知项里面会有询问到“孩子最近两个月是否住过院”,如果这项不过关,可能有些保险可能就暂时不能买。所以历经多次跑医院、总是担心孩子生病住院的我,在12月份赶紧又给娃儿增加了少儿意外险 +住院医疗险+少儿重疾险+少儿万元护,构织成一张强有力的风险防御网,希望用不上,但有了会更心安。
至于【宝宝教育】这块儿,亲子早教班到底有没有必要上?
因为对于宝宝来说,半岁以前学翻身、学爬、学坐都是需要进行引导的,大动作慢慢开始里程碑式儿跃进;半岁以后游戏互动和情感需求空前高涨,精细动作也要在游戏玩耍中逐步提升。
但这段时间的引导教育,简单来说,就是陪伴、互动和游戏。去早教班体验后,我发现在家做和在早教课堂上做都差不多,所以就自己学习自己教娃,省了这一笔支出吧。
结束语:
有人爱说养娃就像打网游,创建帐号打怪升级,除了要付出时间与精力,更多的是靠充值搞装备和强化,所以高端RMB玩家总是全区最牛的。
但其实与游戏固定成长机制不同的是,养娃之路总是充满了不同成长可能性,也有很多随机不确定性。所以在养娃这个“大型副本”里,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且身为土豪盟友外的普通玩家,但愿大家都能找到好用且不贵的那本“超级秘籍”。
>","state":1,"icon":"https://p1.toutiaoimg.com/img/developer/app/tt976ce1d10846a114/iconfb03c8c~144x144.jpeg","type":1,"name":"随手记","cover_img":"","inserttype":"single","summarycount":"","errortip":"","showerrortip":"","schematip":"","showschematip":""}'>(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文章来源:随手记社区 @云锦書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