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脸上湿疹用什么药膏(最详尽的婴儿湿疹护理手册)

 魔术铺   2023-01-28 05:32: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作者:丛林

婴儿湿疹是婴儿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婴儿湿疹与成人湿疹不同,目前国际皮肤科界认为婴儿湿疹是特应性皮炎的婴儿期表现,,也可能是特应性皮炎的早期。在我国北方民间称为“胎毒”,而南方常称作“奶癣”。通常在出生后第2 或第3个月开始发生,皮损主要发生在额部、两颊和头皮,个别可发展至躯干、四肢。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婴儿湿疹的症状

皮损主要表现为渗出型及干燥型。

1.渗出型

通常开始表现为颊部瘙痒性红斑,在红色斑片上有表皮内小水疱形成,破裂后形成渗出、结痂,皮疹具有多形性。常因剧烈瘙痒、搔抓、摩擦而致部分痂剥脱,显露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引起许多继发性损害:结痂、脓疱、浸润和感染。

浸润性斑片最终会呈现苔藓化特征,最重要的特点是口周不受累。皮疹可迅速蔓延到整个面部及头皮。少数者可以因处理不当发展至全身成红皮病(常常是突然发生)并有大量脱屑,可伴有腹泻、营养不良、全身淋巴结肿大、继发感染出现发热等症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干燥型

表现为淡红或暗红色斑片,密集小丘疹无水疱,表面干燥没有明显渗液,上覆银白色鳞屑,常累及面部、头皮、颈部、前额、手腕和四肢伸侧。这些部位是儿童能够搔抓或摩擦到的部位,也与婴儿的活动有关,如爬行等。臀部和尿布部位常不被累及。

3.其他型

除上述两型外,还有人分出脂溢型,其特点为皮损发生在头皮、耳后等皮脂腺发达区,可产生黄色厚痂,临床基本特点和渗出型相似。

多数患儿,皮肤症状会在2 岁时或在2 岁之前消退。

婴儿湿疹的病因

目前认为婴儿湿疹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免疫因素有关。此类孩子常有先天性遗传过敏体质,部分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或特应性皮炎家族史。

食物过敏是婴儿湿疹的一个重要因素,IgE介导的食物变态反应参与了婴儿湿疹的发病,至少35%~60%湿疹患儿是食物过敏引起,尤以牛奶和鸡蛋白在生后第1年最常见。这些食物过敏反应到3岁左右可能减弱或消失,代之以部分孩子会出现对屋尘螨、花粉、真菌等吸人性过敏原的反应。

婴儿湿疹的治疗和护理

婴儿湿疹应按特应性皮炎治疗,治疗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 (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一般护理:

提倡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开始时间同正常婴儿。添加方式建议少量、逐一增加,充分蒸煮。对于有明确过敏的食物避免食用;衣物应为略薄、纯棉质地、宽松柔软; 居室环境应凉爽、通风和清洁,勤换衣物和床单,不养宠物、不铺地毯、少养花草,尽量减少生活环境中的过敏原。

2.皮肤护理:

主要包括如何洗澡及使用润肤剂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

(1)沐浴: 可清除皮肤表面的碎屑及痂皮,使皮肤清洁;减少皮肤衣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降低细菌感染的儿率;增加皮肤含水量;但在洗澡过程中不建议用毛巾搓澡,以免破坏皮肤屏障。洗澡水温以 32-38度为宜,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每次10 ~ 15分钟;建议使用清水洗澡,如有必要可使用低敏无刺激pH为弱酸性(约为6)的洁肤用品。

(2)使用润肤剂恢复和保护皮肤屏障功能:外用润肤剂不仅可以阻止皮肤水分蒸发,增加皮肤含水量;还可以外源性补充皮肤脂质含量,修复受损的皮肤,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浴后3分钟内立即使用润肤剂,效果最佳,每日1 ~2次根据剂型不同,润肤剂分为润肤露 (乳)、润肤霜及润肤膏三种,应根据气候、皮损部位和特点合理选择。

3.外用药物治疗

主要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及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控制皮肤炎症反应,其屮,外用糖皮质激素为一线治疗药物,而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乳膏)是婴儿湿疹长期治疗的首选方案。婴儿湿疹患处可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联合应用抗生素药膏,如莫匹罗兴软膏。临床中应根据患儿年龄、皮损性质、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的选择原则

初治时应选用强度足够的制剂,以求快速控制炎症,此后逐渐降低外用制剂强度或使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维持治疗。

(2)特殊部位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的使用

面、颈、阴囊等皮肤皱褶部,皮肤较薄,经皮吸收能力较强,原则上使用弱效或中效制剂,2次/日,最长1周,之后采用间断疗法或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替代治疗。对于面部仅有皮肤干燥或轻度皮损的患儿,原则上仅使用保湿

润肤剂。

(3)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的注意事项

此类药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主要有1%吡美莫司乳膏和0.03%他克莫司软膏。多用于特应性皮炎患儿的面颈部和皱褶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与外用激素联合应用或序贯使用及长期维持治疗。其不良反应为局部烧灼和刺激感,不适用于皮肤有糜烂和溃疡处。

4.系统治疗

(1) 抗组胺药和抗炎症介质药物

用于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者,可选用第一代、第二代抗组胺药等。

(2) 抗感染治疗

当继发大面积细菌感染伴发系统性感染症状时,可应用一代或二代头孢类抗生素或半合成青霉素治疗;继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首选阿昔洛韦治疗。

(3) 糖皮质激素

原则上尽量不系统应用此类药物。

(本文已获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作者介绍

丛林

医学博士,陆军总医院皮肤科高年资主治医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委员。主编及参编专著5部,在国内外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2008年因在四川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获个人三等功。

主要擅长:对痤疮,银屑病,白癜风等慢性难治性皮肤病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尤其擅长敏感性皮肤,激素依赖性皮炎等损容性皮肤病的修复治疗。

如果有更多问题,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母婴家庭课堂,点击菜单栏“微咨询”,找到医生进行咨询。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542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