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婴儿咬(抖腿)

 魔术铺   2023-01-28 00:13: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对于父母来说,可能每天看着孩子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可能突然有一天发现孩子开始抖腿、咬指甲、撕嘴皮,并且,咬的手指蜕皮甚至流血,家长如何纠正都不起效,求助心理医生。

医生诊断孩子患上了“强迫性皮肤剥离症”,这是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因为长期的焦虑导致的。家长越训斥、越阻止,反而会让孩子陷入更深的焦虑中。

一些家长可能觉得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小毛病,但其实这些我们以为不大的毛病中,藏有很多隐患,如何停止孩子这些“强迫症”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小毛病里的大隐患

咬指甲:病从口入和指甲畸形

孩子生性活泼,到处玩儿,指甲又没有得到及时修剪,所以指甲缝里有很多污垢。孩子不停地咬指甲,就像直接趴在地上吃脏东西,特别容易诱发肠胃疾病,引起腹痛和腹泻。而且口腔也不是绝对卫生,孩子在啃咬指甲时,很容易损伤甲沟,如果不慎感染病菌,那就可能患上甲沟炎。

咬嘴皮:影响牙齿发育,增加唇炎风险

当孩子总是去咬嘴皮的时候,本来因为舌肌和唇颊肌的压力被保持在平衡状态的牙齿,会受到影响。再加上若孩子正在长牙的关键期,更容易让牙齿参差不齐,甚至影响孩子的颜值。如果产生感染,不幸患上唇炎,还可能会形成粘液腺囊肿

长期以往,会对强迫行为产生依赖

咬指甲、撕嘴皮,除了会感染,引发炎症之外,还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孩子习惯了用此种强迫行为来缓解压力和焦虑,就会形成习惯。很多人直到成年都没有办法改善,甚至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介入。

宝宝强迫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抖腿、咬指甲和撕嘴皮是我们所谓的以身体为中心的重复行为(body-focused repetitive behaviors)。这些行为中有许多是简单的习惯,这些习惯通常来说不成问题,也不需要治疗。但是,当它们反复出现,难以停止并造成严重的困扰或功能障碍时,它们就会上升为精神健康障碍的水平。

重视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比一味让孩子改掉这些小毛病更重要,否则孩子就会因焦虑情绪得不到缓解内化为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分离焦虑,寻找安全感

断奶期或者妈妈哺乳期满返回职场,这种分离感会使孩子产生强迫行为,表现为咬指甲和撕嘴皮,孩子通过这种行为来寻找丢失的安感。

引起父母的关注

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如果突然出现撕嘴皮、啃指甲之类的行为,家长要想一想,孩子是不是用这样的方式引起你的注意。家长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在陪孩子的时候,手里刷着手机或者看着电视,疏于和孩子的交流。

感觉统合失调

一部分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也会出现这种“寻找刺激”的行为。这类孩子对疼痛的敏感度低于常人,只有通过轻微的刺痛感,才能满足对本体感觉的需求。就是我们说的“用痛觉感知自己的存在”。如果孩子的强迫行为特别严重,家长应该考虑这一点。

如何帮助孩子改善强迫行为

首先家长的重视一定能帮助到孩子,但强迫行为的改变本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长的持之以恒,才能用更健康的方式来帮助孩子。

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是因为分离焦虑,那家长就要从满足宝宝的安全感出发,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或者在即将分离的时候,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孩子逐步适应,不要突然走开,伤害孩子的分离感。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出现咬指甲、撕嘴皮等强迫行为时,家长不用大声呵斥,可以平静地借助别的东西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孩子注意力在手上,就拿玩具或零食粘住孩子的手,让他的注意力从咬指甲中抽离出来,越是呵斥,施压,越会让孩子更加关注自己的行为,下次还是会不由自主的去咬指甲、撕嘴皮。

寻找替代物

孩子的强迫行为得到纠正后,很容易变化成另外一种。比如孩子爱揪头发,家长用各种方法让他改掉后,过一段时间,可能发现他又开始扣手。

面对这种情形,我们最好给孩子找一个替代物,比如一个小巧的可手里把玩的玩具,告诉他如果想扣手,可以玩这个。当然,父母选择的小物件无伤大雅,不会造成误吞等危险动作,都可以成为孩子戒除强迫行为的过渡方案。

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时,家长习惯将其当成“毛病”,进而寻找各种手段,改正孩子这些毛病,但是却忽略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其实无论孩子出现什么坏习惯,父母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行为偏差的心理原因,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539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