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眼睛不跟着物体走(孩子无法融入同龄人的活动)

 魔术铺   2023-01-27 12:23: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孩子无法融入同龄人的活动,这些办法你试试看

关于社交,之前我们写过两篇,今天重点说说在外面遇到同龄的小朋友怎么引导孩子加入他们,和他们互动起来。

谱系孩子在干预过程中尽量不要一条腿走路,在某一个方面(语言或者认知)猛下功夫,最后永远是在0~1的路上。

孩子语言认知能力好不代表社交就自然好,能力差也不代表就不能抓社交,一切都是事在人为的事情。

我是从孩子深度沉迷期开始抓社交这个事情,第一步先抓与人的链接,持续抓了3年多,目前孩子各种傻玩还好。

所以社交干预不是等孩子语言有了,认知上来了才可以进行,任何阶段都可以开始,只不过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对家长的挑战差别比较大。

在正式开始今天的内容之前,大家先看下下面这张社交发展过程图,同时检测下自己的孩子当下卡在了哪个环节,那我们就从哪个环节开始下手,重点突破。

孩子无法融入同龄人的活动,这些办法你试试看

虽然每个孩子的外在表现都是不愿意和同龄人玩耍,但是在实际引导其社交发展过程中,突破的重点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不愿意玩的内在原因各不相同,特别是早期阶段。

有的是家里的内部社交——亲子关系的构建,还没搞到位;

有的是胆子忒小,各种害怕;

有的压根就没有和陌生人接触的意愿;

有的是有意愿但没能力,如表达太弱、玩法太少、不跟随、不模仿;

有的是因为大人的各种原因压根就不给孩子创造机会;

……

假设存在上述的情况,当我们带孩子在小区或其他场所遇到同龄孩子,作为一个陌生的外来者,如何让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同龄孩子玩耍起来呢?

最近因为疫情的原因,学校、幼儿园放假,兴趣班、机构停课,各种游乐场所关闭,孩子们活动的范围受限,小区的各个角落里都聚集着三五成群的小朋友,滑梯上、沙池里、草丛中、野花旁……

有玩过家家的,有玩跳绳的,有一起骑自行车的,有玩水弹枪的,有玩球的,有玩泡泡的,有玩猫捉老鼠、警察抓小偷、老狼老狼几点了等游戏的,还有玩扑克牌的……

看到每个孩子脸上都荡漾着开心的笑容,我们不免也想让孩子加入他们,但是作为一个陌生的后来者,如何在此环境下找到突破口,让自己孩子与大家链接成功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如何抓住眼前的社交机会,让孩子的社交能力得到发展。

哪里都去不了的特殊时期,孩子反而在父母的正确陪伴与引导下可以彻底迎来一个新的成长周期。

01 观察

无论做什么事儿都不能毫无准备盲目下手,只有观察准了琢磨透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别看孩子这么多,玩法这么多,他们有自己已经形成的各种或熟悉或陌生的圈子,表面上看似乎不好介入,实际上这个圈子也是肥皂泡,挺易攻破的。

老虎还有打盹儿的时候,何况是小孩子们,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何时才是他们的“打盹儿时间”,然后利用这个时间自然地介入。

别一出来看见同龄的小朋友就对着孩子说,看前面小朋友在干啥干啥,你也去吧。

孩子往后退几步,你再催几下,孩子再退,你再催,催不动就开始吼,骂,孩子哇哇哭,最后只能以离开收场。

记住,永远不要强迫孩子社交,而是吸引,是巡回着轻推。

在观察找谁玩、怎么介入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时间

观察一下,玩耍的孩子不太多时大概几点,孩子们特别多时大概几点,快散伙了,人又变少时大概几点。

不同时间段人数不同,孩子们年龄不同(大点儿的小学生都要上网课一直到下午三点),对家长引导的难易程度差别也挺大的。

人少时相对更易引导成功,因为他们在等同伴过程中是“打盹儿”时间,没人和TA玩,那咱们就是最佳人选,同时人少时咱们孩子接受度也会大点儿。

跟咱们孩子同龄或者略偏小的,相对玩法更简单些,咱们孩子跟随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时间比较晚时,有的孩子的玩伴离开了,这也属于“打盹时间”,咱们正好可以候补上。

所以每天你别等小区里所有孩子们都出来玩得正嗨的时候才带孩子出来,那时很难介入。

最好每天第一个出现在小孩子们天天玩耍的地方(每个小区基本都有这样孩子天天集中玩耍的固定区域),最后一个离场,这样机会会相对多很多。

2)人员结构和特点

大孩子大概多少,小孩子大概多少,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多少,这些孩子哪些是老人带的,哪些是父母带的,哪些是自己出来玩的,或者是跟着哥哥姐姐一起玩的等等。

在这些孩子中,哪些孩子表现得伶牙俐齿又没什么坏习惯?

哪些孩子玩法特别多?哪些孩子一身臭毛病?

哪些孩子擅长创造新玩法和引领并已经做起了孩子王?

……

去观察这些孩子的大概情况目的很简单,就是从中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最佳对象。

我们孩子语言落后,会的玩法又少,所以理想的玩伴胜过一打牛叉干预老师。

还有的孩子一开始不太容易接受一群人一起互动,如果只能选一个孩子作为玩伴,为什么不选个最理想的呢?

没得选时只能逮谁玩谁了,现在既然有这么多选择,我们何不好好挑一挑。

另外有些孩子的家长比较忙,不能全程看着孩子,如果你观察到大人需要离开又不放心孩子时,你恰到好处地说声“您去忙吧,我正好在这里可以帮您盯一会儿”,对方对你的好感立刻就建立起来了,方便下次继续一起玩。

3)玩法

目标有了,我们就去观察目标的玩法,他们天天玩得最多的是什么?怎么玩的?他们有什么兴趣爱好?

如何利用这些玩法和兴趣爱好打开介入的窗口?

如果这些玩法并不切合咱们孩子的兴趣,我们如何将两种完全不同的兴趣和玩法融会贯通进去且彼此还能接受?

这需要我们花时间琢磨、思考和尝试。

02 准备

观察了三五天后,我们基本上对小区里这些孩子谁和谁是一伙的,谁是个“坏孩子”,谁是个“好”孩子,谁的妈妈比较忙碌,谁是哥哥姐姐一起玩的这些情况了如指掌。

我们的目标对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兴趣,表达水平如何、社交能力如何也都大概心中有数了。

这时我们就要开始做准备了。

如果是女孩子的,那我们可以准备一套更有吸引力的过家家玩具或者各种娃娃、玩偶等,因为大多数女孩子都非常喜欢各种假想游戏,如,过家家、各种角色扮演等一类的玩法。

加上之前你已经看过她们每天是怎么玩的,可以根据这些元素和对方的特点,事前想出对应的更有趣和有创意的玩法。

尽量在家里事先和孩子玩几次,保证孩子可以接受这样的玩法,而且能理解游戏的规则是最好的。

因为孩子会玩,而且不陌生,所以他们更愿意参与。

如果是男孩子,他们不管玩枪,玩车、玩沙子、还是其它各种追逐,您都可以根据观察到的玩法来做准备。

同时还要事先看下这些玩法哪些是你尝试后教会了孩子的,哪些是自己孩子压根不喜欢的,不喜欢的你有没有办法激发出孩子的兴趣,让TA喜欢?

一般来说在不喜欢的玩法中加入孩子喜欢的元素,孩子更容易接受。

比如,孩子不喜欢玩沙子,就喜欢乱蹦乱跳,但是对方孩子喜欢玩沙子。

你可以试试将沙子装进几个小道具里作为障碍物,放在不同的地方让大家跨越障碍物,看看对方是否愿意?

或者将沙子做成孩子喜欢的各种造型和形象等。

一般来说,改变NT孩子的玩法更容易些,特别是如果你能做到让对方觉得很有趣有意思,甚至赋能过对方,贿赂过对方,他们是非常愿意听你指挥的。

另外,你也可以在对方的玩法上创造出更有趣的玩法。

实在搞不动了就带上各种好吃的,将这些好吃的背着自己的孩子分享给对方后,让对方再分享给自己的孩子。

提前彼此贿赂下也能一定程度让彼此增加好感。

大家要牢记,咱们孩子能力弱,啥啥不会,啥啥不能的,不能将他们往其他孩子面前一推就完了。

那样,就会出现孩子链接不到两分钟或者压根就不靠近就走了,或者有时我们看中人家但是人家嫌弃我们无趣无聊不愿意和我们玩了等情况。

最后我们自己也因为觉得孩子能力不够,而放弃了和其他孩子接触的机会。

圈内有一种主流声音——孩子不发展到何种能力时,是不能花心思搞外部社交的,理由很充分,因为“能力不够,挫败感太强,以后更不愿意和人玩了。”

你把孩子领到人堆里一放,干着急啥办法没有,那是有可能造成这样的影响的。

一旦有了这样的经历,就会自然而然地认同这种主流的声音,然后一门心思在机构里搞认知,训练语言。

所以整个过程都需要大人介入,大人冲在前面去吸引对方,靠我们的孩子即便是喜欢的方向也很难拉住对方。

就我个人观点,无论你采取什么干预方向和方法,社交都建议同步抓,不能为了发展认知和语言,就把社交这块儿舍掉。

孩子的能力是同步发展的,我们之前专门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聊过这个问题。(点击重温“重构您的育儿观“)。

认知语言、生理运动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在孩子能力弱的时候,需要我们大人去当孩子王吸引对方,让对方觉得自己有趣,有意思,愿意和你互动,从而增加对方对自己孩子的包容度和接纳度,而不是觉得我们的孩子不说话,或者有时回应得不合TA心意就弃我们而去,所以我们要将准备做进对方心里,不管是吃的,玩的,如果能超预期那就更好了。

03 操作

万事俱备,就只差真刀实枪的实践和操作了。

1)吸引对方加入我们

假如目标对象喜欢假想类游戏,你也做足了准备,早早地来到玩的地方,这时对方和TA的玩伴也几乎同时到了目的地。

你正在和自己的孩子玩着这些天他们玩的游戏,你们玩的有趣程度甚至超越了他们。

这时您用眼睛的余光瞥见了目标对象,发现他们正饶有兴致地看你们玩,您可以停下来假装对他们说,“我们玩昨天你们玩的***,太有意思了,你们看把妹妹高兴的。你们太有才了,创造出这么有趣的玩法。现在我们人少,缺**角色,你们来扮演吧,我看前几天你们扮演此角色时出神入化,太有水平了!”

这时几乎没有孩子能够拒绝你。

您们的玩法,您对对方的熟悉程度和了解,您对TA们赋能说的每一句话都让对方感觉,“我真的不错,真的厉害”。

在整个过程中,您要不断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和整体氛围,将游戏环节设计得尽量超出孩子们的意料之外,能给到TA们惊喜。

下次对方看见您再主动追着找您互动的机率就很大。

玩耍结束后,别忘了再赋能下这些孩子们,各种小奖品,小鼓励准备足足的,再很有仪式感地颁发给他们。

对于胆子比较小、内敛、恐惧多、蓝色气质类型的孩子来说,吸引对方追随您们是上上策,早期尽量少督促自己孩子去迎合别人,而是要让别人来迎合自己的孩子。

2)追随对方

这种做法相对更适应于外向风格或者已经对同龄孩子有意愿接近,只是显得不那么主动的孩子。

或者是那些还达不到见谁跟谁玩的程度,只是经常愿意看别人玩,但是加入得很少,甚至偶尔玩不了几下就跑了的孩子也适合这种做法。

你们来到目标对象跟前,看见他们正玩得热火朝天,你们先不要上来就直接加入,等待合适的“打盹儿时机”。

比如,中场他们停顿时,或者有的角色没有人那么喜欢承担时,您可以说,“看你们刚才玩得真好,真有水平,真开心,弟弟也很喜欢,让他加入你们***吧。”

这话尽量对他们中的领导者说最合适,因为往往一个小团伙里都会有一两个主角,其他孩子都听TA的。

不管是追逐也好、骑车也罢,还是挖沙或是其它活动,因为之前您观察过他们具体玩的过程,又私下做过功课,所以有了您们的加入,整个活动有趣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大家都会感到特别开心。

如果您一上来就冒冒失失地问,“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可以吗?”

这样被对方拒绝的概率会比较大,别人正在兴头上,啥不缺,莫名被入侵和打扰,这种感受实在不咋好。

3)创造新机会

您事前把各种适合多人玩的活动和道具都做了功课,也在家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过,自己孩子也确实喜欢玩这些。

那这时您就直接早早地来到目的地搬出各种家伙什儿即可,尽量多备几份,方便大家都不缺。

比如白天可以玩的有泡泡水、绳子、揪尾巴、球、伸缩球、飞盘、圈圈、障碍桩、弹弹球、奥特曼卡牌、弹射对接球、绳子……;晚上有带光的冲天火箭、手电筒、带声光电的遥控车、动物玩偶、飞碟等等。

晚上,在黑漆漆的夜空中突然出现夜明灯似的飞行物还自带音效,非常容易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很容易让他们加入进来。

一句话,你的活动比对方有意思,他们自然就凑过来玩了。

4)注意事项

  • 早期的时候尽量不要一上来就玩各种规则类游戏,而是先没有任何目的的玩起来,玩高兴了为唯一目的。

    因为哪怕是简单到一个“老鹰捉小鸡”,需要的认知都是很多的,包括谁是老鹰,谁是小鸡,谁保护谁,自己是谁,明白怎么才不被谁吃掉等一系列规则。

    如果你的孩子对人的链接勉强还可以,那在过程中你就尽量不借助任何道具,就是以和人玩为主,玩各种我们孩子和目标对象都喜欢的活动。

    如果你的孩子太难引导,那就上面这些各种有意思的道具借力下,通过道具实现彼此的链接。

  • 整个过程永远不强迫孩子社交,而是吸引和巡回着轻推(反复强调这句话,大家要牢记)。

    接纳孩子不愿意社交这个心理和事实,每次出来不要奢望孩子马上链接成功,链接成功了正常,没链接成功也正常。

    回去复盘改进后第二天再战,每天变着方法优化着进行,直到链接成功。

    千万别没链接成功就觉得是浪费时间,或者觉得各种追逐玩法过于简单,孩子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也是在浪费时间。

    同龄人之间简单地追逐对一个人一生人际关系的灵活性、可塑性都有极为重要的生理影响,特别是神经发育。

  • 多在外面玩几次熟悉信任之后,遇到天气不好等因素时可以你来我往的约着上家里玩耍。

  • 每天回去之后一定要记得复盘整个过程。

    有哪些得失,孩子哪些地方需要你支持,如何改进?

    同时为第二天玩什么,怎么玩再具体优化下之前的准备,争取每天都能链接成功,且大家都能玩得很高兴。

    虽然我们不会因为链接不成功就失望,但也要拼尽全力往链接成功的方向努力。

  • 不管我们的孩子暂时喜欢否,有兴趣否,同龄孩子社会上一些主流的玩法建议家长们都要做了解和功课。

    这会让对方觉得你不LOW,彼此有共同的语言,你有魅力,你是个”知音对象“,有趣、有料、有意思。

    在家长的引领和支持下,孩子达到了相对长期的平行互动之后,随着社交力度的增加和深入,会不断有新的挑战冒出来,具体如何应对我们会在之后的社交篇中详谈,今天先聊到这里。

    //END


    想获取更多关于自闭症家庭干预的第一手经验和资源,请关注自然共养社区或私信我

  •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532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