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走路或跑步踮脚尖的孩子,家长着急万分,担心是出了什么问题。
但实际上,在孩子学步期(10个月~2岁左右)出现踮脚尖走路的话,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这有助于孩子提升平衡能力,加强脚部的肌肉力量,学习如何调控自己的姿势和速度。
但如果孩子到了3、4岁,还是经常踮脚尖走路,影响了正常活动,比如经常摔跤、不会维持蹲姿等,那就要及时进行干预。
造成踮脚尖走路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肌肉紧张、肌张力过高、长短脚等,还有很多因素目前还未能全部知晓。今天我只简单分享与感觉统合相关的部分原因和简单训练方法。
触觉敏感
触觉敏感的孩子,他会感觉踩在地上不舒服,就会踮起脚尖,减少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训练游戏
毛毛虫变身(适合2岁以上)
准备一张床单或毯子和几个小枕头,把床单铺在床上,让孩子躺在床单上,双手举过头顶。
家长把小枕头轻放到孩子身上,然后滚动孩子的身体,把床单裹在孩子身上,注意要把孩子的头露在外面。
然后家长说“小毛毛虫要变身啦”,边说边把孩子从床单中抽出来,孩子展开双臂模仿小蝴蝶飞舞的样子。
压马路(适合3~6岁)
让孩子趴在软垫子上,家长用大龙球在孩子身上轻轻按压滚动,如果孩子喜欢这个游戏,那可以稍微加大一点力气。
当然要注意力气不要过重,要考虑孩子穿衣服的薄厚程度。也可以用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球在宝宝身上来回滚动,减缓触觉敏感。
通过大球滚动对孩子身体的压力刺激,强化孩子的触觉处理能力。
脚印作画(适合2岁以上)
准备不同材质的纸板,比如A4纸、瓦楞纸、木板等,再准备不同颜色的颜料。
在宝宝的脚上粘上颜料,踩在不同质地的纸板上,然后家长和孩子一起在脚印上画画。这个游戏主要训练孩子脚掌的触辨觉,并提供脚掌触觉刺激。
跳地垫(适合2岁半以上)
准备不同质地的垫子,比如指压板、防滑垫、地毯等,地垫之间间隔10厘米左右,让孩子先在地垫之间练习跨大步,然后慢慢过度到跳跃。
这个游戏通过不同的动作,提供脚底不同的触觉刺激,轻轻踩的刺激和用力跳所带来的刺激是截然不同的。
前庭觉失调
有的孩子为了追求前庭感觉的刺激、满足自己的摇晃感觉而踮起脚尖走路,让自己走起来较为不稳,以不稳定的步态增强前庭觉刺激输入。
训练游戏
奔跑时钟(适合3岁以上)
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相距一米左右,两人分别抓住绳子的两端,或家长抓住孩子的手腕,让孩子以家长为中心,以旋转的方式跑动起来。
奔跑过程中可转换跑的方向与速度,当然要注意速度和频率,避免儿童出现不适。
纸箱跳跳熊(适合3岁以上)
让孩子踩到废弃的纸箱中,通过自身的跳跃使纸箱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肌肉控制和动作计划能力,满足前庭发展需要的运动需求。
小兔子跳(适合4岁以上)
准备一根长绳子或跳绳,或家里的地板缝隙,让孩子双手双脚撑地,先手掌前进,然后双脚往绳子左边跳跃;再用手掌前进一段距离后,双脚紧随往绳子右边跳跃。
本体觉失调
有的孩子喜欢不同关节的压力感觉,当踮起脚尖走路,当受力面积变小,受的力就会感觉变大,进而满足本体觉的需要。
训练游戏
小小海盗船(适合3岁以上)
让孩子趴在地板或床上,双手向后伸出抓住双脚后,将头撑起,眼睛看向屋顶,尽量保持几秒钟这个姿势,可以增加孩子对身体的认知。
超级小吊车(适合2岁以上)
让孩子趴在一个板凳上,双脚离地,身体前倾拿取地上的物品。或者让孩子坐在小板凳上,双脚抬起,去拿取地上的物品。这样可以锻炼孩子对肌肉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平衡拍球(适合4岁以上)
家长准备一个平衡垫,让孩子踩在平衡垫上双手交替拍球,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平衡和协调性,又能提高孩子对脚部触觉的感知,提高身体分化和动作计划能力。
最后有一点要注意,家长不要在孩子学走路的时候,给他使用学步车。长期使用不利于宝宝锻炼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影响后续的发展。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