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妈都说,当了妈之后,才知道自己对于“人类幼崽”的便便如此“关心”。宝宝的便便正常,自己吃饭都香;宝宝便便有异样,全家人都跟着担心。
这不,群里有个妈妈就在问:“我家宝宝刚满30天后,就开始不拉臭了,十几天都没有动静,一家人都急坏了,是便秘了吗?你们家的宝宝出现过这种情况吗?我要采取什么措施吗?”
过来人都知道,满月后的宝宝如果突然连续几天不拉臭,很有可能就是攒肚了。但对于缺乏经验的新手爸妈来说,初遇这种情况难免着急焦虑,恨不得把关于便便的问题一股脑全问清。
下面我就把群里各位妈妈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家人们在遇到类似的情况下可以多份淡定。
step1:看懂便便的“变化”
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会排出暗黑色的胎粪,类似焦油似的粘稠物质。
一两周后,颜色逐步转变为棕绿色,粘性也慢慢降低。
再过一两周后,便便的颜色进一步变淡,转为棕黄色或者金黄色,并在今后保持稳定。
添加辅食后,宝宝的便便开始成形,黄色居多,常伴有食物残渣。
小提示:吃母乳的宝宝和吃奶粉的宝宝便便形状略有不同。母乳宝宝的便便更软,颜色更黄,略带酸臭味;奶粉宝宝的便便颜色较深,介于黄色与褐色之间,往往臭味更重。
虽然健康的便便被称为“软黄金”,但并不代表其他颜色的便便就有问题,偏棕、偏灰或者稍微透红的都是“好便便”。
step2:了解便便的正常频率
很多爸妈都关心宝宝便便的频率,并希望找到可以参照的规律。其实每次有家人问的时候,我的回答都不够积极。
很多书本和科普文中给出了大概率的频率建议。比如一周内的新生儿每日大便可达十几次之高;满月后,母乳宝宝3天1次或6次每天、奶粉宝宝3天1次或1次1天等都算正常。直至添加辅食,宝宝的便便大概率维持在1~3次每天。
小提示:可以看出,每个孩子的排便频率差异很大。过来人的真实建议是,6个月内不要考虑宝宝大便的频率,尤其是吃母乳的小家伙,他们1天拉10次,或者10天拉一次,都很正常!如果家人过于较真推荐频率,很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焦虑。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看懂便便的颜色、性状、以及宝宝排便时的表情和状态就行。
step3:宝宝为什么会攒肚
首先,攒肚是一件“大好事”!这是伴随着宝宝消化系统发育成熟所出现的正常情况。满月之后的宝宝,就可能出现突然不拉臭臭的情形,少则3~5天,多则十几、二十天都不少见。
这段时间里,宝宝吃下去的食物将被尽可能的吸收,便便在体内形成和停留的时间变得更长了而已,这和宝宝消化功能增强有关系。
step4:攒肚和便秘如何区别
实用公式:“排便=宝宝表情+便便性状+宝宝精神+日常奶量”。给大家推荐一个排便公式,攒肚和便秘用这个公式一对比即可一目了然。
①宝宝表情:
便秘的宝宝排便困难、费劲,往往牙关紧咬,眉头紧锁,发出“吭——吭——”的用力声。如果拉不出来,扯疼了小PP,还会引发宝宝哭闹。攒肚的宝宝排便通畅,表情也较舒缓。
②便便性状:
一粒粒坚果状或者形似香肠,由多个小块黏结在一起就代表大便干硬,宝宝排便困难甚至引发便秘;攒肚宝宝的便便都比较理想,类似于香蕉一样状质软且表面光滑,或者像香肠一样,表面只有轻微的裂痕或皱褶。
③宝宝精神:
宝宝拉不出便便,肚子难受的紧,精神自然会差,玩也没劲,吃也不舒服,指不定又哭又闹。攒肚的情况下,食物得到了充分的消化,在肠道中积聚到一定的量才会被排出,自然不影响宝宝的吃玩睡,精神状态也与日常相差无二。
④日常奶量:
宝宝便秘了,肚子无法及时排空,精神受到影响,奶量也会相应下降。可对于攒肚的宝宝来说,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该吃吃,该喝喝,奶量也较为平稳。
step5:缓解便秘的实用方法
一旦确定宝宝便秘,很多家长第一时间就会想着买药,或者使用大肠润滑剂来给宝宝通便。但这种方式容易改变宝宝的排便习惯,经常采用,会让宝宝产生依赖感。
过来人的建议是:宝宝便秘,一定要找准这两个月原因,是奶量(水量)摄入太少?还是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爸妈们应该如何做呢?第一,保证宝宝的奶量充足,6个月后的宝宝可以多喝水,给娃做做腹部按摩或腿部屈伸运动;第二,家人们可以多给宝宝吃纤维含量高的蔬果,比如芹菜、西蓝花、西梅、火龙果等,含有山梨醇的水果也可以。
如果在调整饮食后仍然无法得到改善,再去考虑肠道润滑也不迟。
各位家人,宝宝攒肚和便秘的区别了解了吗?你们还有什么解决便秘或区分它们的好方式,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我是职场妈妈育儿路,90后职场妈妈,关注宝宝的健康成长,期待与您分享更多的孕育小知识。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