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带娃的时候,妈妈们常会被宝宝“吐奶”的问题困扰,老话说“漾胖”,也就是吐奶的宝宝长的更快一些。但这句话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吐奶情况多发生在6个月以内,喂养习惯和宝宝的生理特征都有一定关系,等宝宝的身体逐渐成长,这种情况也就越来越少了。
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吐奶?
正常的生理现象
在《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中是这样描述的:婴儿吐奶是因为他们还只是婴儿,他们一口气吞下奶和空气,空气在胃里落到了奶的下面,当胃收缩时就像一把气枪把一部分奶射到了食道,这样你的肩膀上就有了发酸、凝固的奶渍。
事实上,由于新生儿的肠胃没有发育完善,胃部呈水平位,所以吃奶后会有轻微吐奶、溢奶的现象,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吐奶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母乳过敏导致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警惕宝宝可能是出现了“母乳过敏”,妈妈可能吃了一些引起过敏的食物,比如乳制品、谷类和坚果、咖啡因、辛辣或容易胀气的食物,这些食物在妈妈吃下后2小时就会进入乳汁,输送给宝宝,如果宝宝对这些食物比较敏感,也会出现吐奶的现象。
奶粉不适合
由于各品牌的奶粉在制作工艺上可能会有所不同,某些微量元素会有差别,部分宝宝会出现对牛奶蛋白过敏的现象,进而吐奶。
吐奶后应该怎么处理
宝宝吐奶后,可以在宝宝的身体下方垫上东西,同时扶起宝宝的上半身,以免呕吐物进入器官,影响到呼吸。
吐奶后不要马上喂水,这可能让奶液呛入食道,引起不必要的情况。
30分钟后可以增加喂奶次数或补充水分。
但在宝宝持续呕吐期间,只能给宝宝喂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辅食。
奶粉喂养的宝宝,建议更换低蛋白的奶粉,减少对肠胃刺激。
我家二宝在喝奶粉时也是换了几种品牌才不吐奶了。每个宝宝情况不同,家长多留心观察宝宝吐奶后的反应。
如何缓解宝宝吐奶现象?
喂奶后宝宝经常吐奶,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调整,能让吐奶现象大大得到改善。
1、控制奶流速
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都要控制奶水的流速,不能让宝宝吃的太急。母乳妈妈可以用手指有节奏的按压住乳房,减缓出奶量,控制宝宝吃奶的速度。奶粉喂养的情况下需要更换奶流量小的奶嘴,按月份使用S或M号。
2、喂奶时少食多餐
妈妈们在不确定宝宝的食量时,可以减少每次喂奶量,增加喂奶的次数。只要宝宝不哭闹,说明他们并没有感到饥饿,不用过于担心。
3、喂奶姿势调整
母乳妈妈喂奶尽量选择侧卧,这样有利于宝宝吮吸,如果坐着喂奶,尽量让宝宝身体平直,弯曲会导致吐奶;奶粉喂养的妈妈遵循“人在喂奶而不是奶瓶”的原则,用你的眼神、身体,让宝宝感觉到来自妈妈的爱意,让他感觉不是奶瓶在喂他,而是人在喂,就像吃母乳一样。
4、喂奶后及时拍嗝
新生儿拍嗝可以不必抱起来,侧卧30度左右,空手心轻拍后上背,每次间隔1秒左右,直到宝宝发出“嗝”的声音;宝宝的月龄满3个月后就可以尝试竖着抱了,让宝宝的头靠在你的肩膀上,并轻轻拍打背部。等宝宝打出嗝来之后,让宝宝保持这个姿势休息一会,再将宝宝放下来。
吃过奶后,宝宝打嗝标志着他胃里的空气被排了出来,之后再放下,吐奶现象会变得很轻,甚至不吐奶。
这些吐奶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家长留心
体重减轻,或者没有明显的增加(婴幼儿期体重增长速度快)。
宝宝吐奶有血渍、绿色(可能是胆汁或其他疾病)。
喷射状吐奶,吐奶频率增加(可能会直接喷到床单、地上)
每次喂奶都会咳嗽或被噎住。
这些可能是某些疾病导致的,而常常被忽视。出现以上几种情况家长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做检查,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
总之,宝宝吐奶后,先用以上4种方式给宝宝缓解,如果吐奶严重,需要就医,家长不要大意。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