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
SLE好发于女性,占90%,常为20-40岁的育龄妇女。
病因:
1.遗传。流行病学及家系调查结果显示:SLE患者第1代亲属中患SLE风险8倍于无SLE患者家庭,单卵双胞胎SLE患病风险5-10倍于异卵双胞胎;易感基因:研究表明SLE是多基因相关疾病,有HLA-Ⅲ类的C2或C4缺陷,HLA-Ⅱ类的DR2、DR3频率异常。
2.环境因素。阳光:紫外线使皮肤上皮细胞出现凋亡,新抗原暴露而成为自身抗原;药物、化学制剂、微生物病原体等也可诱发SLE。
3.雌激素。本病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在更年期前阶段为9:1,儿童及老人为3:1。
发病机制:
外来抗原(如病原体、药物)引起人体B细胞活化。易感者因免疫耐受性减弱,B细胞通过交叉反应与模拟外来抗原的自身抗原相结合,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使之活化,在T细胞活化刺激下,B细胞得以产生大量不同类型的自身抗体,造成大量组织损伤。
病理:
1.主要病理改变为炎症反应和血管异常,可出现在身体任何器官。
2. 特征性改变:①、苏木紫小体:细胞核受抗体作用变性为嗜酸性团块,病理学称为苏木紫小体。②、洋葱皮样病变:小动脉周围有显著向心性纤维增生,明显表型于脾中央动脉,以及心瓣膜的结缔组织反复发生纤维蛋白样变性而形成赘生物。
临床表现:
1、 发热。发生率90%,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发热,尤其以低、中热常见。
2、 皮肤损害。发生率80%,皮肤损害为皮肤真皮和表皮交界处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①特异性皮疹:颊部蝶形红斑(特征性表现)、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盘状红斑、狼疮性脂膜炎、黏膜狼疮、肿胀性狼疮、冻疮性狼疮②非特异性皮疹:光过敏、脱发、甲周红斑、网状青斑、雷诺现象。
颊部蝶形红斑
盘状红斑
3、 浆膜炎。发生率50%,急性发作期出现多发性浆膜炎,如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4、 关节痛。发生率95%,多发于指、腕、膝关节,伴红肿者少见。常出现对称性多关节肿痛,多无关节骨破坏。
5、 肾脏病变。发生率70%,28%-70%的SLE会出现肾脏受累,其中25.8%的患者以肾脏受累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乃至肾功能衰竭,是SLE主要死因之一。
6、 心血管。心包炎、疣状心内膜炎(Libman-Sack心内膜炎)、心肌损害、冠状动脉受累。
7、 肺部表现。发生率35%,胸腔积液,少数为狼疮肺炎、间质性肺炎、弥漫性肺泡出血。
8、 神经系统。发生率25%,神经精神狼疮又称为狼疮脑病。
9、 消化系统。发生率30%,食欲减退、腹痛、呕吐、腹泻或腹水,其中部分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
10、 血液系统。活动性SLE患者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或血小板下降。
11、 APS。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
12、 SS。30%SLE患者并存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有唾液腺和泪腺功能不全。
诊断:
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标准。该分类标准的11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为SLE。特异性为85%,敏感性为95%。
①颊部红斑②盘状红斑③光过敏④口腔溃疡⑤非侵蚀性关节炎,≥2个外周关节⑥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⑦肾脏病变(蛋白尿>0.5g/24h或管型尿)⑧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病)⑨血液学疾病(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⑩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抗磷脂抗体阳性)⑪抗核抗体阳性。
治疗:
SLE目前不能根治,但经合理治疗后可以达到长期缓解。治疗要个体化。治疗原则是急性期积极用药诱导缓解,尽快控制病情活动;病情缓解以后,调整用药,维持缓解状态,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1) 一般治疗。1、避免使用可能诱发狼疮的药物;2、避免强阳光暴晒和紫外线照射;3、缓解期才可做防疫注射,但尽可能不用活疫苗。
(2) 对症治疗。1、对发热、关节痛者,可辅以非甾体抗炎药;2、对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给予相应治疗;3、对SLE神经精神症状,给予降颅压、抗癫痫、抗抑郁等治疗。
(3) 糖皮质激素。为目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首选药物,一般选用泼尼松或甲泼尼龙。1、口服泼尼松维持治疗。2、激素冲击疗法。
(4) 免疫抑制剂。大多数SLE患者,尤其是病情活动时,需选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
(5) 生物制剂。是治疗SLE的新型药物,目前用于治疗SLE的生物制剂包括Belimumab抗体、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6) 危重或难治病例。可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血浆置换、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7) 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症治疗。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或华法林抗凝治疗。
狼疮治疗应把肾脏、心脑血管保护放在第一位!
红斑狼疮长期预后取决于肾脏保护、心脑血管风险控制。导致慢性肾脏病高风险、心脑血管病高风险的药物要尽可能少用。比如糖皮质激素用的多就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等等;从而导致慢性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为减少狼疮病人的长期风险,激素应尽可能少用、尽可能短期用。类似的还有,控制骨骼肌肉痛的非甾体消炎药(美洛昔康等)、保护胃肠的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治疗肾脏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比如环孢素、他克莫司)要尽可能不用,如果必须用也要少用!相对而言,对肾脏、心脑血管疾有保护机制的药物应做首选。比如,羟氯喹、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羟氯喹有一定抗血栓、降低糖尿病风险、对抗激素副反应的保护作用。而甲氨蝶呤已被证实有扩血管效果,从而可以保护心脑血管。吗替麦考酚酯则可以阻遏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硬化。
红斑狼疮诊疗需要一个靠谱的专科医生。医生跟病人的充分沟通交流、相互信赖合作,做好红斑狼疮治疗的整体规划,从而才能收获美好未来!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