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宝宝学习爬行的时候在宝宝7到12个月,这个时期是宝宝爬行的敏感期。
爬行不仅可以让宝宝自我体位感觉,还有助于平衡,协调记忆,提高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对于锻炼宝宝颈部和脊椎的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宝宝自主爬行可以更好的认识世间,提高宝宝好奇心,增强宝宝未来独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有研究显示,宝宝在还没有学会爬行就开始走路会影响宝宝情绪调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阅读障碍等不良习惯。
我们是否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宝宝更充分练习爬行呢?
爬得越多,平衡能力越好
不少人都有晕车的毛病,每次饱受晕车之苦时,总会发出郁闷地感慨:为什么偏偏我会晕车呢?
其实,晕车可能与小时候没有充分爬行有很大关系。
我们的耳蜗内,有一个名叫前庭的器官,它不但控制着人的平衡能力,更决定着空间感知能力。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我们才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距离。
打个比方,前庭,如同半瓶水,正常走路时,很容易保持它静止不动。但坐在高速行驶的车上,情况变得大不相同,前庭控制力强的人,能尽量做到与车晃动方向保持一致,即使路况颠簸,也能如履平地;反之,控制能力差的人使尽洪荒之力,依旧无法保持平衡,这时天旋地转的感觉,便一波波袭来。
爬行训练,正是前庭功能发育的推进剂,大量的爬行运动,孩子的前庭系统得到最好的锻炼,从而身体平衡力和协调能力也得到很大程度提高。
那些没有爬直接走的宝宝,因为缺少必要的训练,这些能力相对较弱,甚至成为一生很难弥补的缺憾。
爬得越多,宝贝越聪明
看似简单的爬行动作,带给宝宝的好处却不少,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和四肢力量,更能够提高大脑对肢体的控制力,以及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
孩子7个月左右,正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
爬行时,孩子不光需要手脚用力,更需要协调身体,这很好锻炼到脑半球,刺激脑部发育。
从脑结构图中我们得知,中脑排列着视觉和听觉两大反射中枢,它不光传达外界信息,更辅助大脑下达命令。
爬行,扩大了视听范围,这一过程中,宝宝不断观察周围的事物,物体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对视力和大脑是很有效的刺激。这一切,对宝宝日后的认知,有绝对性促进作用,使得整个脑功能更上一层楼。
爬得越多,宝贝体态越好
许多宝妈常常为孩子的体态愁苦不已,自家娃明明不胖,却有明显的弯腰驼背倾向。这一问题,也与小时候爬的少有关系。
孩子身姿不够挺拔,多数由肌肉力量不强引起,而爬行运动,不仅充分锻炼到孩子的背部,还能让他的脊椎和骨盆更加灵活。
常见的含胸驼背,颈椎病,腰椎突出等问题,与背部肌肉薄弱,骨盆和脊椎不够灵活有一定联系。小时候让孩子多爬,可以有效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爬得越多,语言发育越完善
美国德尔曼博士,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后发现,没爬过或爬的很少的婴儿,语言表达能力比酷爱爬行的婴儿差很多。
爬行虽然属于全身运动,但它却充分锻炼了小脑的平衡能力与反应联系,并有效促进神经纤维相互缠绕,形成网络。多多爬行,有利于脑神经系统结构完善,更对宝宝的语言学习和阅读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宝宝在爬行过程中,可以更好探索周围世界,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这也对词汇掌握有一定帮助。
日常生活中,家长朋友需要多锻炼宝宝的爬行能力,让宝宝的身体和大脑得到更好地发育:
0~6个月爬行准备期
6月龄前的宝宝,身体还没有发育好,不具备爬行能力。
刚开始,我们可以尝试用手托住宝贝的胸口,让他感受面部朝下的感觉,并引导孩子做抬头的动作,为将来爬行做好准备。
小提示:这些训练,最好在喂奶前或者是喂奶40分钟后进行,否则孩子可能因为身体翻转压迫器官而引起吐奶。
6~9个月爬行敏感期
这一阶段的宝宝,大多数已经会坐了,从坐到爬,一般需要2~3个月时间。
刚开始学习爬时,宝宝可能会状况百出,他们可能不会移动身体,只能趴着蹬腿或者是原地打圈,有一些宝宝会出现往后退的情况,这些都很正常。这是因为宝宝的肌肉力量,尚未达到向前爬行的硬性需求,父母的帮助和引导很有必要。
我们可以用漂亮玩具吸引宝贝的注意力,一些颜色鲜艳的球体,或者是能发出声音的玩具,都可以引起宝宝爬行的兴趣。
当然,家长朋友可以用手顶住宝宝的脚掌,模拟爬行式动作,左右轮换向前推进,帮助宝宝适应并向前爬行。
10~24个月爬行最佳期
宝宝本领长了不少,他们大都已经学会了爬。这时,适当延长爬行时间,给予安全舒适的环境,让他们放心大胆练习爬行,才是更好的选择。
想要宝宝爬得好,一定要抓住行走敏感期,也就是宝贝6~9个月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和游戏,这不光需要父母的耐心,更少不了正确的指导。
希望每个宝宝都有充足的爬行时间,身体更壮,发育更好!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