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儿子(放弃去学校)

 魔术铺   2023-01-26 19:39: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上方的“关注”。欢迎您点赞评论转发,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为什么不是早起的虫子被鸟吃,早起的虫子会被吃掉为什么还要早起呢,倒不如睡个懒觉。”

提出疑问的正是后来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他却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读完的人。

郑渊洁在儿子小学毕业之后,就将其带回家,自编教材,教儿子学习。

这实在是有些奇怪,他作为一个小学没有读完的人,为什么不让儿子在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呢?那么,他的儿子现在怎么样了?

郑渊洁父亲放养式的教育模式

1955年6月15日,郑渊洁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一个军官家庭。一听说是军人家庭,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认为郑渊洁的家教应该很严格。

其实大大相反,郑渊洁的父母非常开明。小时候,周边孩子在做了错事之后,他们的父母对他们非打即骂。

郑渊洁在做了错事之后,父母虽然很生气,但是并不会打骂他,而是让他写检讨反省自己的错误。所以郑渊洁的童年,是在一封封检讨书中度过的。

而一封封检讨书也能让郑渊洁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避免下次再犯。不过有时候写检讨书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因为父母要求他每封检讨书的内容都不能重复。

所以每次在写的时候都会让年幼的郑渊洁感到无比头疼,这样他也会尽量地少犯一些错误。

郑渊洁的父母认为:“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在他们犯错误之后,对他们非打即骂也是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

可以说父母几乎没有打骂过郑渊洁,反而还经常鼓励他,释放自己的天性,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父母将郑渊洁的童年保护得非常好。

除此之外,父亲喜欢看书的习惯也让年幼的郑渊洁耳濡目染,跟着父亲看一些自己喜欢的童话书。

除了看书,郑渊洁最喜欢的就是看动画片了,很多家长都以孩子眼睛不好或者是耽误学习为由不让孩子们看动画片。

郑渊洁的父母的做法又是一个例外,他们不仅会让儿子看动画片,有时候还会陪着儿子一起看或者和儿子讨论其中的情节。

极大地保护了郑渊洁内心的童话世界。

父母的另类的教育理念,也让郑渊洁从小就表现出了与同龄孩子们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

郑渊洁不同寻常的想法

1961年,郑渊洁跟随着父母迁入了北京,并就读于北京的一所小学。

在小学二年级时,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理想》,别的孩子都是长大了想当科学家、医生或者是警察。

年幼的郑渊洁却想成为一名掏粪工,为什么想当一名掏粪工呢,原来当年有一位名叫石传祥的掏粪工人是北京的劳动模范,郑渊洁在看了之后对他是非常喜欢。

所以在写作文时就将石传祥写了进去,并表明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名掏粪工人。

当时的老师在看过郑渊洁的这篇不同于其他孩子的作文时,认为郑渊洁非常有想法,还在班里表扬了他,这令年幼的郑渊洁十分骄傲。

但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尊重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四年级时,一位老师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郑渊洁看了这个命题作文之后,摇了摇头说“为什么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而不是早起的虫被鸟吃呢?”

于是,他兴致冲冲地在作文中写下了“首先,你只要搞清楚,自己是鸟儿还是虫子,如果是鸟儿你自然要早起,这样才能自己丰衣足食,如果你是虫子,那还不如睡一睡懒觉,避免杀身之祸。”

所以他直接将作文的题目改为《早起的虫子被鸟儿吃》

老师看完郑渊洁的作文之后,气不打一处来,把郑渊洁拎到讲台上质问他写的什么东西,还把他骂了一顿。

老师见郑渊洁还不知错,就让他在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100遍“自己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

年幼的郑渊洁不甘心,他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要被这样羞辱,自己也只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自己心里所想写出来。

难道这样就要被针对被羞辱吗?

其实,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中国系统化教育的固化模式,老师处于绝对权威位置,学生只是服从者。

郑渊洁从小自由惯了,哪受得了这样强迫,紧紧攥着拳头就是不吭声,见老师还要咄咄逼人,他便将身上的鞭炮点燃。

趁着全班的躁动跑了出去。

就这样,郑渊洁被开除了。

父亲知道儿子被开除了也没有过多的责备,只是笑着说道“没关系,爸爸会教你。”父亲的话让郑渊洁更加坚定了要遵循内心真实的想法。

但是开除也给当时年幼的郑渊洁内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郑渊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于是郑渊洁就在父亲“开放式”的教育下长大了。

长大后的郑渊洁当了五年兵,1977年22岁的郑渊洁当完兵回来,被分配到了一家工厂拧水泵。

由于工作还算轻松,郑渊洁根据自己的喜好又拿起了笔,开始了他漫长的写作生涯。

两年后他投稿了自己写的一篇童话故事,童年的美好时光也造就了郑渊洁拿起笔就有无数的灵感,他写的童话故事非常受孩子们的喜爱。

后来的《舒克与贝塔》、《皮皮鲁》等童话故事一经出版大受欢迎,原来曾经“离经叛道”桀骜不驯的郑渊洁已经变成了孩子们眼中最会写故事的人。

1985年他创办了童话大王杂志。毫无疑问,他的杂志成为了最受孩子们喜爱的杂志。

1986年,郑渊洁受邀去庐山参加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座谈会,在此期间,有一个教授嘲笑他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能写出来什么好文章。

还没有读过俄罗斯某位著名作家的书籍。

郑渊洁对此毫不在意,别人不了解他的时候,对他做出的评价他又怎会在意呢?

等到郑渊洁上去发言的时候,他问了大家一个摸不着头脑的问题“请问在坐的各位有看过俄罗斯某某作家的书籍吗?”

这个问题也让在坐的很多有名作家有些疑惑,不管有没有看过先点头再说。

接着,郑渊洁说“这个作家是我编的。”

说完这句话郑渊洁头也不回地就离开了座谈会,至此他再也没参加过这类座谈会。

难道小时候要面对虚伪教条主义,现在长大了还要面对这些虚伪,郑渊洁自然是不愿意的,他就要做那个反其道而行之的人。

郑渊洁成为了影响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童年的“童话大王”,名副其实地一直保持着童心的“童话大王”。

儿子郑亚旗延续了父亲的叛逆

1983年,在郑渊洁创办《童话大王》杂志的前两年,儿子郑亚旗出生

“童话大王”从小叛逆、不走寻常路的性格,也遗传给了儿子。他没有让儿子像传统父母那样,管自己叫“爸爸”,而是让儿子直呼自己的大名。

这对于很多传统父权家庭来说,这种做法完全是不能够接受的,但是郑渊洁无所谓,他认为这只是一种称谓罢了,代表不了什么。

郑渊洁将父母带给他的教育方式也用到了儿子身上。

一天,郑亚旗这样对父亲说:“我比你的童话大王,早出生两年,你以后喊我哥吧。”

这话要是给普通家庭的父亲听到,早就该抄起棍子把孩子狠狠揍了一顿。

但是,郑渊洁偏偏就是不走寻常路,他哈哈大笑道:“好!就这么喊你。”

于是,从此郑渊洁就喊自己儿子喊“哥”。

后来,上了小学的郑亚旗面临着和当年的父亲一样的境遇,那就是看不惯老师在学校的强权手段。

班上的一个同学,因为字写得不好看就被老师骂,还有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许学生有任何的意见。

他回去告诉了父亲在学校的这些事情,郑渊洁虽然也很不喜欢这样的老师,但也不敢这样贸然地去找老师,曾经的他被开除过,他不想这种情况再出现在儿子身上。

他最终决定让儿子上完了小学。

郑亚旗在小学毕业之后,父亲郑渊洁决定自己编写教材在家教儿子,他知道儿子内心的想法,正如几十年前他的父亲也知道他的内心想法。

就这样郑渊洁将家里的书房布置成了过去的私塾,教儿子念书。

郑渊洁潜心自编教材,不仅将很多传统教材里面所学的知识精简化,还自编了很多有趣的书籍,如把中国的刑法的419项罪名编成了419个童话故事。

每天下午上完课之后,郑渊洁会带着儿子出门散步,他们不仅会讨论课本中的内容,还会一起讨论电视节目上的内容。

郑亚旗和父亲一样也非常喜欢看动画片,郑渊洁知道儿子有这个爱好之后也是非常开心,鼓励儿子在看完动画片之后也要思考里面的内容。

三年之后,郑亚旗在这所特殊的初中毕业了。

由于脱离学校很多年,等到郑亚旗18岁长大成人的时候,郑渊洁开始,担心他的个人社交能力。

但是在一次事件之后,郑渊洁便不再担心儿子的社交问题了。

郑亚旗参加了线下的网友的见面会,在辍学的这几年里,他和别人的交流几乎都是在网上进行的,就是网友聊天,他们会从南聊到北,聊自己的理想,聊自己对这个社会的看法。

郑亚旗在和网友们见面之后回来开心地和父亲说:“第一次见网友好玩极了,我们一起聊计算机,他们比我大很多,等我再长大一些,我们就决定成立公司,我来当老板。”

郑亚旗滔滔不绝地向父亲诉说着,满眼都是对未来的展望,父亲见他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微笑着抚摸着他的头“儿子长大了。”

郑亚旗告诉父亲:“这比和同龄人在一起好玩多了。”

其实早在郑亚旗十多岁的时候,父亲就告诉他:“ 18岁前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18岁之后我就不管你了,相反我要什么你就要给我什么。”

这可能在传统的中国式教育里面不太能为孩子所接受,但是对于郑亚旗来说,却欣然接受,他认为父亲给他的已经足够多了,剩下的理应要靠自己获得。

18岁生日很快就要到了,郑亚旗想到了给自己喜欢的工作投简历,但是小学毕业的简历很快就被打了回来,同时不被认可的还有郑渊洁的“私塾”教育。

“但大部分都没有回音,可能是被我的小学学历给惊呆了。”郑亚旗轻松地说道。

开着奥迪扛鸡蛋惊呆众人

后来,有个朋友正好找人到超市里扛鸡蛋,扛一箱五毛钱,找工作四处碰壁的郑亚旗说“那我去吧。”

就这样郑亚旗每天开着那辆父亲在生日那天送给他的奥迪车,去超市里扛鸡蛋。

后来,郑渊洁在访谈节目中提到儿子的第一份工作在超市里扛鸡蛋时,他满脸的骄傲:“我为他能够自食其力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其实,父亲带给郑亚旗的底气让他做什么都感觉是凭着自己的劳动获得的,没什么不好的。

就这样郑亚旗拉了三个月的鸡蛋,之后经人介绍去应聘一家网络技术人员,当面试官看了郑亚旗的学历之后,摇了摇头表示不太行。

郑亚旗什么都没说当即在电脑面前练起了技术,还翻出了他过去自己制作的的网页,并且承诺帮公司免费制作一个网站,而且工资他们看着给就行了。

招聘人员当下就决定录用他,觉得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第二天他就去上班了,不到一年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能力,被提拔为网络技术部主任。

歪打正着,成为动画名导

郑亚旗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能安于现状,应该再做些什么,一次他看到一个叫《李敖有话说》的节目,大受启发,马上用摄像机把这个节目拍下来,回来放给爸爸看。

他对爸爸说:“郑渊洁,你就达不到这个水平。”

爸爸反问道“我怎么就达不到了,我也可以这样说。”

郑亚旗十分兴奋:“那我给你10分钟,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胡说也可以。”

于是,郑亚旗给电视台的朋友打了一通电话,一档《成长在线》话题性节目浮出水面,自然是由郑渊洁郑亚旗父子联手搭档。

后来,有了电视台经验的郑亚旗在2018年的时候转战了动画圈,这也算是和父亲郑渊洁的强强联手。

2018年,郑亚旗开始着手准备动画片《舒克贝塔》,刚开始准备找业内导演亲自指导,甚至有将目光投放到国外寻找适合的导演。

但是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这可急坏了郑亚旗,这部动画片他又是非拍不可。于是,他再三考虑之后,决定自己亲自来指导父亲的成名作。

没想到,这次被迫指导竟早就了一番业内佳话。在上映仅仅八集之后,播放量就超过了五千万,这是郑亚旗不敢想象的。

父子俩联手将童话故事《舒克与贝塔》传播向了全世界,不仅仅是中国孩子们的童年,还是很多国外孩子们的童年。

在播出之后,更是很多80后、90甚至是00后,直呼自己的童年居然真的回来了。

郑渊洁尽显商人本色

郑渊洁除了童话书写的非常好之外,他的商业头脑也是非常出色的,如果他没有成为“童话大王”,应该也会是名非常出色的商人。

1983年,郑渊洁看着儿子的出生,除了带给他为人父的喜悦之外,更多的是想要带给儿子更好的生活。

为了孩子,他还是埋头苦写书,除了在16家杂志社连载的《皮皮鲁和鲁西西》之外,在1985年,《童话大王》的发行量超过了100万册。

郑渊洁带着得力著作准备和杂志社来一场谈判。

郑渊洁上来就直接说道:“我不要稿费。”

这令杂志社很奇怪,怎么会有人不要稿费,难道要免费给他们写作?

郑渊洁接下来的话就给杂志社当头一棒,他接着说道:“我要版税。”

原来,郑渊洁心里早早就做好了打算。

同时,“童话大王”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炒房大王”,郑渊洁有着众多的忠实读者小粉丝,这些孩子们经常会给他写信。

郑渊洁不仅会看这些小读者的来信,还会将它们都珍藏起来,家中有专门一个房间放这些信,郑渊洁认为这些都是他不可多得的财富。

郑亚旗在家里看到堆成山高的信件问父亲:“这些信怎么处理?”

“当然是珍藏起来了。”父亲说道。

后来的来信越来越多,家中实在没有地方放这些信,于是,郑渊洁直接在北京买了10套房子专门来放这些信件。

即使成为了“童话大王”,身价过亿,郑渊洁依旧每日四点起床,两个小时完成6000字的写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郑渊洁说:“这是父亲带给我的,父亲让我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闲的人。”

父亲放养式的教育也改变了他,郑渊洁也将这种教育模式带给了儿女。郑渊洁除了一个儿子之外,还有一个女儿。

他告诉女儿,可以像哥哥或者是爸爸那样选择上学或不上学,女儿郑亚飞最终选择了在学校继续上学,郑渊洁当然尊重女儿的做法。

但是他同时也告诉女儿,如果选择上学,那就要好好上学。最终女儿也是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成为了一名学霸,也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高中毕业那年,郑亚飞接到了六所美国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可以说儿子和女儿都是郑渊洁永远的骄傲。

其实,从郑渊洁的家庭教育来看,他并不拘泥于传统式的家庭教育,反其道而行之,就像父亲教育他的那样,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对于儿子女儿也都是这种教育模式,“放养”但不“放任”,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就是他们的榜样也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可以说,郑渊洁祖孙三代都是相同的教育模式,虽然成功了,但这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都几乎是不太可能模仿的。

因为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衍生出来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郑渊洁祖孙三代的教育都在传递一点,那就是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不要总是想着学习成绩一方面。

给予孩子足够的爱,看到孩子身上不同地方的发光点,剩下的交给孩子自己去发挥就好了。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522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