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母婴店售卖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致5个月大的女婴变成“大头娃娃”事件引起网友的广泛重视,随着各大主流媒体以及自媒体平台的报道,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
抖音截图
抑菌霜致“大头娃娃”事件真相
这个女婴在2个月大时,手和脖子上的肉挤出一圈圈红色标记,当时妈妈带着宝宝去母婴用品店洗澡,店长向他们推荐了蓝盒子包装的益肤灵多效特护抑菌霜,说是能有效消除宝宝身上的红印。
宝宝父母经过在自己身上做试验和在宝宝耳后做试验后,发现第二天红印就快速消退了,而且看抑菌霜的说明书上写着可用于“日常护理”,于是就放心给孩子使用,结果在孩子5个月大时,孩子开始出现异常:越来越胖、额头开始长头发、脸上有了“胡子”,家长和身边的朋友开始担心,去医院就医时,医生诊断为“类库欣综合征”,与外源性激素有关。
图片来自头条号@北青深一度
家长怀疑与正在使用的抑菌霜有关,但是由于医院没法对抑菌霜做检测,孩子家长联系到自媒体“老爸评测”平台进行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让人大惊:这款儿童抑菌霜含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含量高达30 mg/kg。
据悉,该产品生产厂家所在的福建省漳州市卫健委已经介入调查,并下架所有涉事产品,权威正规检测机构正在对“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进一步检测。
图片截自漳州市卫健委官网
滥用外用激素的危害
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是“滥用”激素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全身长期大面积使用可能因吸收而造成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类库欣综合征、婴儿以及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血糖升高、致畸等系统性不良反应。
而根据自媒体平台提供的检测结果,这款婴儿抑菌霜含有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其父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孩子表明皮肤进行大面积、频繁涂抹,周期长达3个月左右,这些原因导致了孩子出现“类库欣综合征”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特殊部位选择激素药的注意事项
婴幼儿、儿童、老年人由于皮肤薄、代谢以及排泄功能差,大面积长期使用激素容易全身吸收产生系统不良反应,一般选择弱效或软性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除非临床特别需要,慎用强效以及超强效激素。
在婴儿尿布区不建议使用软膏;
强效激素卤米松的说明书指出 2 岁以下儿童可以应用,但连续使用不应超过7 d;
严格把握用药次数:一般每天 1 ~ 2 次,使用次数不宜过多;
严格把握用药量,用量不宜过多(婴幼儿每月不超过 15 g,儿童不超过 30 g,青年及成年人 60 ~ 90 g);
用药时间不宜多长,严格遵药品说明书或临床医生医嘱用药。
“消字号”被不法分子乱用
这款儿童用抑菌霜的说明书标注是“消”字号,“消”字号产品是消毒卫生用品,与药品有严格区别,根据我们国家《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消毒产品禁止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物料”;
而在“消字号”产品的说明书上,《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要求,消毒产品与药品有严格的区别,消毒产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不得有虚假夸大、明示或暗示对疾病治疗作用和效果的内容。
但是,我们不要只把目光盯紧“消字号”产品,怀疑所有的“消字号”产品,正规渠道购买的产品是有质量保障的。
而此次婴儿激素外用霜事件也暴露出不法商家不遵守相关规定,滥用“消字号”许可证。
这类产品多在不正规母婴店、朋友圈等进行售卖,激素类产品在这些地方很盛行。
图片截自国家药监局官网
不正规渠道的“妆字号”产品也要提防
除了不正规的“消字号”产品中可能添加激素,“妆字号”产品也要提防:
在化妆品中添加激素,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对于美白、祛痘淡斑、去红血丝的产品中,如果宣传时说:效果特别明显,就一定要小心!
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氯倍他索丙酸酯、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是严禁被添加进化妆品中的有害成分。
2021年1月1日起,国家药监局发布了最新修改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将对不良商家加大惩处力度。
大家在购买化妆品时:
建议先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网站查询产品是否有备案,
看外包装,是否标清所含成分,
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有品牌的化妆品,特别是不正规美容院、朋友圈等售卖的产品,激素类化妆品在这些地方比较盛行
#医生称外源性激素致患儿成大头娃娃##健康守护者#
原创作品,码字不易,本头条号@药师杨玲已经与维权骑士签约,抄袭必究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