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刺激行为是孤独症儿童的一种典型的问题行为,其类型复杂,表现形式多样。
有的儿童会通过甩手、旋转、摇动身体、选择物体等行为来满足自身感觉需求,获得感官舒适。
高频率发生自我刺激行为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造成消极影响,同时还会阻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家长需要对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进行干预。
家庭训练日记:
今天妈妈带乐乐去大姨家玩,妈妈想让乐乐跟哥哥一起玩,大姨让哥哥牵乐乐的手,让哥哥带乐乐一起玩,但是哥哥一靠近乐乐就给哥哥的脸抓了一道。
妈妈见状生气地批评了乐乐,乐乐也没有理会妈妈,而是注视着哥哥手里的饼干。然后哥哥把饼干给了乐乐,乐乐就开始用手捏饼干,直到捏成碎末。
乐乐还把大姨家的几包泡面都捏得稀碎,乐乐在没有东西可捏的时候,就盯着楼下理发店的灯柱一直看。
大赛爸爸说:
1. 自我刺激行为虽然不会对孤独症孩子造成明显的伤害,但是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有研究表明,自我刺激行为会降低儿童的社会互动能力,还会阻碍儿童对新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孩子通过自我刺激行为得到的愉悦感受,会自动化强化这个行为,容易使孩子沉迷于此,时间久了,就很难再去纠正。
所以,家长需要使用一定的干预方法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或者选择恰当的行为来进行替代。
2. 材料中,乐乐的自我刺激行为主要是捏饼干和看旋转的灯柱,乐乐通过捏饼干捏方便面来进行触觉刺激,是一种提供身体内部感知觉刺激的行为。
有的孤独症儿童还会通过操控自己的身体或表情来进行自我刺激,比如,摇头、拍打头部、不恰当的笑、做鬼脸等。
我们的建议:
1. 增加运动
许多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减少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
一定强度有氧运动训练能够满足孩子的感知觉需求,但是如果强度过低效果就不太理想了。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进行慢跑,慢跑时间最好在5到10分钟内。
家长要注意运动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并且速度要做到一致,不能忽快忽慢。同时,家长还要及时鼓励孩子。
2. 采用感觉消退策略
感觉消退是指行为发生之后撤销该种行为带来的感觉刺激,目的是将行为与随后结果之间的联结加以破除。
有研究显示,当感觉后果被消除之后,行为发生的频率会下降甚至消失。家长首先要找到孩子获得的感知觉刺激体验,然后对该感知觉刺激体验进行消除。
例如,一个孩子喜欢用拳头打墙壁,如果孩子喜欢用拳头击打墙壁发出的声音,家长就可以给孩子戴上手套来减少声音,从而减少孩子的问题行为。
3. 多种策略相结合
家长在对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进行干预时,应该着重分析出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在选择干预策略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办法,应该多种方法结合,从而大大提高干预的效果。
大赛爸爸坚持为大家分享家庭干预小技巧,看完文章请给我点个赞吧!
关注大赛爸爸,教你家庭训练法!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