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公益广告婴儿心脏(妈妈)

 魔术铺   2023-01-23 21:12:03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大家好,我是天宝妈妈,最近总是刷到一些类似的视频:

“妈妈,我记得在你肚子里的事!”听起来很温馨,但不可信

孩子:我记得在妈妈肚子里的事情。

妈妈:妈妈的肚子是什么颜色?

孩子:黑色的透着红光。

妈妈:在里面呆着什么感觉?

孩子:热乎乎的有水/很挤……

妈妈:能听到什么声音吗?

孩子:咕噜咕噜的声音。

妈妈:你在妈妈肚子里面都做什么?

孩子:闭着眼睛吃手指头/玩绳子/游泳……

差不多刷到了五六个孩子(平均年龄5岁左右),都说记得在妈妈肚子里的事情,为了验证真假,妈妈就会问孩子一些问题,孩子的回答听起来都还挺像那回事儿,很接近我们成年人的认知。

“妈妈,我记得在你肚子里的事!”听起来很温馨,但不可信

孩子最早的记忆出现在什么时候?

我们先来搞清楚“记忆”这个词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应!如果孩子想描述出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那么,在胎儿期就应当具备记忆的能力,否则对“经历过的事”也就无法谈起。问题的根本在于:胎儿期到底有没有记忆呢?

CCTV的公益广告《器官捐献 -—心跳篇》,一个哭闹不止的婴儿,无论是温柔的阿姨、阳光的叔叔,还是可爱的姐姐、慈祥的奶奶,都没办法安抚他。最后,婴儿在一位陌生叔叔的怀抱里,停止了哭闹开始微笑,因为“妈妈的心脏,数月前移植给了他。”

“妈妈,我记得在你肚子里的事!”听起来很温馨,但不可信

看到这个广告,除了深深地感动,也告诉了我们,这个时期的婴儿已经有了听觉记忆。妈妈的心跳对婴儿来说是熟悉的、有安全感的,听辨出是妈妈的心跳让婴儿安静了下来。

有研究表明,胎儿(7、8个月)已经具有听觉记忆,研究人员把记录母亲心跳的声音放给婴儿听,婴儿就会停止哭泣。

“妈妈,我记得在你肚子里的事!”听起来很温馨,但不可信

从孕期发育的过程来说,也是一致的:脑的大部分神经元到24周(6个月)已形成,胎儿对声音有反应。

胎儿末期,听觉记忆已经出现,由此可见,婴儿出生时就有了一定的记忆能力。

“妈妈,我记得在你肚子里的事!”听起来很温馨,但不可信

如何判断新生儿有记忆能力?

新生儿没有语言能力,不会对发生过的事情进行表述,我们怎么来判断他有没有记忆能力呢?研究人员是从“习惯化”和“条件反射”这两个指标进行测量的。

  • 习惯化

    反复给婴儿呈现一个刺激后,婴儿对该刺激的注意程度就会下降,即形成习惯化。当一个新刺激出现时,婴儿会 去习惯化,对新刺激表现为更加注意,注视时间延长。

    通俗来讲,就是我们所说的“喜新厌旧”。当妈妈总是用摇铃来哄孩子时,过一段时间后,摇铃对孩子就没有了吸引力,当换成玩具汽车后,孩子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了新玩具上面。这种“喜新厌旧”的行为,恰恰说明了婴儿已经具有良好的辨别能力和一定的记忆能力。

    有研究人员,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对婴儿的感知和记忆进行了研究,第一阶段向婴儿呈现婴儿照片,连续呈现几天时间,第二阶段再次向婴儿呈现婴儿照片,同时并排呈现另外一张秃头男士的照片,婴儿看男士照片时,注意力明显比看向婴儿照片的时间长。这个实验证实,出生1到3天的新生儿就已经具有了原始记忆。

    “妈妈,我记得在你肚子里的事!”听起来很温馨,但不可信

  • 条件反射

    当婴儿对刺激物做出条件反射时,则表明婴儿能够认识这一刺激物,再认就出现了。

    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新生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婴儿出现的第一个条件反射。对喂奶姿势的条件反射,出现在婴儿出生10天左右,当妈妈或者其他人用喂奶的姿势抱孩子时,孩子就会做出吃奶的动作。

    孩子对喂奶的姿势熟悉,才会形成吃奶的条件反射,这也能说明新生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记忆能力。

    “妈妈,我记得在你肚子里的事!”听起来很温馨,但不可信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的记忆也在不断发展。

    2-3个月:出现短时记忆,当注视的物体从视线消失,能用眼睛去寻找,但持续的时间很短。

    3-4个月:认识人和物。

    6个月:认出妈妈和常用的奶瓶等物品,能区分熟悉的人和陌生人,出现认生的行为。

    8-9个月:明白客体永久性概念,知道看不到的物体仍然存在。

    1岁:出现对熟悉位置的长时记忆。

    1.5岁后:语言的出现,让孩子的记忆具备了新的特点。首先,再现的能力发展了起来,孩子已经能记住简短的儿歌、经常听到的小故事;其次,有意记忆开始萌芽,成人向孩子提出记忆的任务,比如说洗手、刷牙的步骤,孩子已经能够记住。

    “妈妈,我记得在你肚子里的事!”听起来很温馨,但不可信

    幼儿记忆的特点

    我们确定了,刚出生的新生儿具备记忆能力,奈何他没有语言能力,那么等到他成长到具备语言能力的幼儿时期,是不是“描述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就顺理成章了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幼儿时期记忆的特点。

  • 保持时间短

    “妈妈,我记得在你肚子里的事!”听起来很温馨,但不可信

    根据《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变化》表格,我们看到:

    1岁的孩子只能再认几天前感知过的事物,2岁儿童只能再认几个星期前感知过的事物,3岁儿童可以再认几个月前感知过的事物,4岁儿童可以再认一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7岁儿童可以再认三年前感知过的事物。(再认,指感知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

    在记忆的再现方面,1岁儿童几乎没有再现能力,2岁儿童可以再现几天前的事情,3岁儿童可以再现几个星期前的事情,4岁儿童可以再现几个月前的事情,7岁儿童再现保持可达一年以上。(再现即回忆,指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

    无论是再认还是再现,都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

    “妈妈,我记得在你肚子里的事!”听起来很温馨,但不可信

  • 幼年健忘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孩子的年龄越小,记忆保持的时间也越短,“健忘”才是学前儿童的记忆特点!家长也可以尝试回想下,自己能想到多少3岁以前的事情呢,我是一件也记不起来了。

    有学者认为,幼年健忘和大脑的发育有关,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度不是同时完成的,先发育的区域,承担了3岁以前的主要记忆任务,随着大脑其他区域的发育,晚成熟的脑区域控制了先成熟的脑区域,从而妨碍了原先所学习的东西,使人回忆不起来更早发生的事情。

    “妈妈,我记得在你肚子里的事!”听起来很温馨,但不可信

  • 无意记忆占优势

    按照记忆的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记忆可以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幼儿时期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孩子不会主动要求自己去记忆什么事情,他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大都是无意记忆的结果。父母教的儿歌孩子记不住,但是却能记住偶然看到的电视广告,这就是因为无意记忆占据优势,有意记忆的水平较低。

    根据孩子的记忆特点,我们可以推断:孩子没有办法记起在妈妈肚子里的事情,因为再现记忆保持不了这么久。孩子之所以描述得这么形象,可能是从妈妈的讲述中得出的,也可能是通过绘本、动画学习到的,也可能是听别的小朋友说起过……

    “妈妈,我记得在你肚子里的事情”,听起来很温馨,但并不真实。

    天宝妈妈,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小学语文老师,一位有想法的二胎妈妈,用文字传播育儿知识,关注@小天宝大玉儿看更多家庭育儿知识。

  •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479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