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做脑ct(婴幼儿细菌性脑膜炎挥之不去)

 魔术铺   2023-01-23 15:57: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婴幼儿是细菌感染的易感及高危人群,细菌突破人体的层层防御,到达血脑屏障,在屏障功能低下、细菌毒力强等因素作用下,细菌在颅内繁殖并大肆破坏,导致细菌性脑膜炎。它是一个极为厉害的疾病,在化脓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属于大宗师级别!家长们肯定很奇怪 ,既然是细菌,不是有抗生素吗?那些厉害的高档的抗生素,如头孢之类打不赢它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大宗师的实力!

细菌性脑膜炎的江湖

细菌性脑膜炎尽管已经有有效的联合疫苗,但是它仍然给很多患者带来沉重负担,它狡猾在哪里呢?这位大宗师有很多门生,级别都不低,都是九品高手,有的专门欺负弱者,比如6个月内的小婴儿,没有招架之力,这类高手极其猥琐,行为被同行耻笑,但是却又是极难对付的。肺炎链球菌是其中之一,肺炎链球菌我们常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对抗它,但是近些年来其不断闭关修炼,有了极大的耐药性,因此以前有效的抗生素现在对它无效了。它一般通过口腔、鼻咽、外耳道、中耳侵入人体进而进入大脑。因此早期在它还没有形成气候时就要扼杀它。

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另外两个九品高手,是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战力逐渐下降,因为针对它的疫苗已经开始推广,但是在不发达国家,它引起的脑膜炎发病居高不下。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常呈爆发流行,主要在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中发生(又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我国计划免疫包括流脑)。大宗师门下的这几位九品高手,都不是省油的灯!

婴幼儿如何早发现早治疗?

起病很急,不像感冒拖拖拉拉的,50%的婴幼儿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征兆,25%暴发起病,如高热、嗜睡、头痛(2-3岁的孩子可以表述,1岁以内烦躁不安)、昏迷等意识障碍,30%的孩子可以出现抽搐。躯体上的表现,精神状态不好,打蔫、不能逗笑、双眼无神、活动减少,颈部僵硬等。流脑可伴有全身出血性皮疹;流感嗜血杆菌冬秋季节多见;肺炎链球菌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多发冬春季节;感染细菌不同,临床表现不相同。最终明确何种细菌感染需要做脑脊液的培养。

如果早期没有发现颅内感染,或抗生素对付不了这几位九品高手,那么随着疾病的进展,患儿可以出现颅内压力增高的表现,主要包括呕吐、昏迷、血压升高、心动减慢等。

有些检查必不可少,第一个就是腰椎穿刺脑脊液送检常规、生化、培养。医生因为熟知早诊断对孩子的益处,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是积极的,但是家长认为腰穿风险大,或者被谣言蛊惑(,或者被某个熟人告之不需要,往往给主治医生早诊断带来困难。

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依赖脑积液检查,所有患者脑脊液压力均升高,当脑积液压力大于正常范围时则提示存在脑水肿、颅内化脓性病灶或脑积水。脑脊液内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水平,常可达(100-1000)×10^9/L,以中性粒细胞计数为主。其中10%患者以淋巴细胞计数升高为主,常见于新生儿革兰阴性菌及李斯特菌感染脑膜炎。此外脑脊液蛋白水平上升、糖含量降低、氯化物含量降低。脑积液培养可确定病原菌,同时药敏可以明确哪些抗生素能够对付致病菌。

头颅影像学检查也是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所必须,头颅CT快速,可以明确是否存在颅内占位或颅内出血;头颅MRI预约及检查时间较长,但是图片清晰,成像序列丰富,对脑脱髓鞘、脑变性、脑水肿、脑梗塞、脑肿瘤的显示优于头颅CT。

早期的治疗主要围绕抗感染、降低颅内压、维持热量及水电解质平衡,监测患儿病情发展,早期识别危重症患儿。比如出现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文字描述虽寥寥数句,但是实际治疗及危重症抢救过程却是扣人心弦。

与九品高手过招,要想全身而退,属实艰难!

婴幼儿细菌性脑膜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为硬膜下积液和脑积水。文献报道在对54例1个月-5岁的细菌性脑膜脑炎患者的研究中发现,39%出现早期并发症,其中47.6%为硬膜下积液,14.2%为脑积水。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是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提示预后不良。

正常人脑内有脑脊液循环,每天分泌脑脊液及吸收脑脊液保持平衡,一般不会出现颅内压力过高。但是由于严重的感染,蛛网膜颗粒对脑脊液的吸收发生了障碍,但是脑脊液的分泌功能是正常的,因此大量脑脊液在颅内有限的空间内蓄积,导致交通性的脑积水。严重感染后出现炎症渗出使得蛛网膜下腔发生黏连,阻塞大脑导水管、室间孔以及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侧孔,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并发梗阻性脑积水如果不加干预,脑脊液增多,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疝,压迫脑干将导致呼吸、心跳停止。所以细菌性脑膜炎后脑积水的干预主要采用外科手段,外科治疗有三种方式,即脑室外引流、脑室-腹腔分流术、第三脑室造瘘术(EVT)。

脑室外引流:细菌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且脑积液生化异常不适合立即行分流术,因此一般先在颅内植入Ommaya囊,外引流脑脊液,在脑脊液恢复正常后再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或第三脑室造瘘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外科治疗术式。分流管起点在侧脑室,经头、颈、胸、上腹部的皮下隧道,分流管末端放置在下腹游离腹腔内。需要注意该术常见并发症有腹腔内感染、颅内感染、分流管堵塞及位置异常。而且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需要多次换管,给孩子身心健康带来压力。

ETV(第三脑室造瘘术)主要用于梗阻性脑积水,术后并发症有脑脊液漏、脑室管膜炎、一过性发热及惊厥发作。因并发症较多,临床应用没有形成共识,需要更多的研究明确是否给患者带来获益。

脑室-腹腔分流术 分流管上端置于侧脑室

参考文献:胡雪娇 李映良 梁平等,婴幼儿细菌性脑膜炎后脑积水治疗,中华实用儿科学杂志,2017,32(6):478-480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476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