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方“关注”我,一起分享时事观点!
惊爆世界
人类已经可以被基因编辑?
昨日(2018年11月26日),据人民网等媒体爆料,“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贺建奎
据贺建奎介绍,基因编辑手术比起常规试管婴儿多一个步骤,即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他的团队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称为“基因手术刀”。
据澎湃新闻报道,该研究已经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注册号为:ChiCTR1800019378。
听到这些,吃瓜群众的脑袋是发麻的:“转基因食品都还没整明白呢,就把人类的基因转了?”
的确,虽然具体步骤不同,但是所谓基因编辑婴儿的编辑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转基因技术并无本质区别,即通过特定手段删除、添加、改写基因序列!
这?岂不是科幻大片里的逆天技术?
实际上基因技术发展多年,技术已经可以做到这一步,世界各国迟迟不把这种技术应用于人类胚胎基因的改写上,是因为人类伦理的问题。
有报道指出:关于转基因人类可能给正常人类带来的灭顶之灾,已经有许多科普介绍。简单地说,就是这项技术如果应用于人类,那么可能开发出智商更高、寿命更长、力强更强的超级“转基因改造人”。一来这些转基因人类与自然人的遗传变异可能带来哪些后果,无法预测;二来自然出生的人类可能沦为“转基因改造人”的奴隶,在改造人看来,自然出生的人类是弱智、弱能、病态的低级动物,极端情况下人类可能被改造人所消灭。这方面,美国许多科幻电影做了最完整的诠释。
世界各国多数科学家、政治家、伦理学家认为,改变人类基因的行为是违反人类伦理的荒谬行为!
许多国家出台法律禁止这种研究行为。
这一次,这信息刚刚发布,就引来了大量的质疑甚至是谴责!
调查
这些疑问有待回答
11月26日,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微博@健康深圳 发布声明称,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启动对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问题的调查。
媒体四问基因编辑婴儿
消息一出,质疑声不断,科技日报对此提出了四点疑问:
1.CCR5这个靶点是不是已经公认的会感染HIV?敲除这个靶点有没有其他潜在威胁?会导致其他疾病?
2.如何能够证明这对双胞胎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也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这对双胞胎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
3.对试管婴儿进行基因编辑是否有悖伦理道德,经过什么部门审批?一个民营医院就能做这样的实验吗?
4.此前我国有没有过基因编辑手段用于人体的实验?
新京报从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获悉,该项试验进行前并未向该部门报备,正开会研究此事。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否认与此事有关。
据媒体公开的这项实验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表书显示,贺建奎这项研究提交审查的医学伦理委员会,系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
⬆媒体在网上披露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表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接受采访时,否认该院和此事有关。称“这件事不属实,我们没有接受过相关信息,正在调查。”
11月26日下午,上个月刚刚从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离职的医务部主任秦苏骥对南都记者表示,根据申请书显示的时间,其当时还在医院任职,同时他也是伦理委员会成员,但是他并没有印象,医院开过这个会议。作为伦理委员会成员,他的签名没有在申请书上。
秦苏骥介绍,他特地去找了上面有签名的前同事了解情况。几名前同事表示,自己并没有签过这张申请书,也没有印象召开过有关这个项目的会议,签名可能是伪造。
“我一点不知道这是怎么发生的。”秦苏骥表示,以他当时在和美妇儿科医院的职务,如果有这个事情,他应该要知晓的。同时,医院伦理委员会除了医院内部人员,还有法律界人士、社会界人士共同组成,但是这张申请书上,并没有看到法律界人士、社会界人士成员的签名。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总经理程珍介绍,这个实验不是在和美妇儿科医院做的,孩子也不是在和美妇儿科医院出生的,至于网上流传的那张申请书,医院也不了解情况,目前正在调查核实。
不过,相对于深圳和美方面的回应,记者通过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却发现相关试验的备案文件,其项目名为“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即本次通过基因编辑诞生的免疫艾滋病婴儿项目,而在伦理委员会一栏上,记者看到批准本研究的伦理委员会,是“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
既然项目是在深圳和美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批准,且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备案公示,但为何深圳和美医院却对此“不知情”?记者向该项目的覃姓注册联系人进行致电及发送求证短信,但截至发稿前,对方仍未就相关问题进行回应。
科学家联名谴责
超过百名权威科学家
网传百余科学家联合声明:疯狂!谴责!
@知识分子 微博发布百余科学家联合声明,表示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作为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据美联社报道,一位美国科学家声称他参与了这项在中国的科研项目,但这种基因编辑在美国是被禁止的,因为DNA变化可以传递给后代,并且有可能伤害其他基因。
◇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健康及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
1)对健康胚胎进行CCR5编辑是不理智的,不伦理的,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中国人的CCR5是可以完全缺失的;
2)CCR5对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是重要的;
3)由于艾滋病毒的高变性,还有其它的受体可以使用,CCR5基因敲除,也无法完全阻断艾滋病毒感染;
4)CCR5编辑不能保证100%不出错之前,是不可以用于人的;
5)现在母婴阻断技术非常有效,高达98%以上,可以阻止新生儿不被艾滋感染;
6)HIV感染的父亲,和健康的母亲,100%可以生个健康和可爱的孩子, 根本无需进行CCR5编辑。
◇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
1、伦理申请是深圳和美妇儿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但提供胚胎的是另外四家医院。根据美联社报道,贺建奎在11月8日出示临床试验的官方许可。您对此如何评论?
这份伦理申请非常的草率,按照提供的日期来看,在伦理申请批准前实验就已经进行很久了。伦理审查是按照“科研项目”的标准实施的,这个标准本身就不对。
整个伦理申请中,写到了前期在猴等模式生物上进行了相关实验,但仅仅描述了过程,并没有任何详细结果以及实验后续对该动物的观察结果。
伦理申请书最后一段占领技术制高点和超越诺奖级的工作这些竟然能作为理由列到申请书里,可见项目实施者和批准者的本意和关注点到底是什么。
2、在技术方面,贺建奎团队针对CCR5基因进行编辑,能否真的预防艾滋病?是否存在安全的风险?以及,其中一个胚胎是在怀孕期间做的基因编辑。如何看待这样的操作?
首先,如果基因编辑后是嵌合子的话,没有编辑到的细胞还是会有感染风险。但更为关键的是下面两点:
(1)、基因编辑技术的脱靶效应会带来何种后果是完全未知的。
(2)、CCR5缺失已经被实验证实会造成免疫缺陷,导致其他病毒的易感甚至肿瘤的发生。即使该实验的母亲是艾滋病患者,只要通过药物降低母体HIV的载量,是可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的。这项研究完全没有任何层面的必须要进行的必要性,而两个孩子所要面临的后续风险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试想一下当初多利羊的实验结果。
3、如何看待这一实验的后果?
这一实验从科学层面具有巨大的潜在风险,两个孩子作为试验品,这些未知风险将会伴随他们的成长。
从事这一实验的科研人员既非HIV研究者,也非基因编辑领域专家,项目实施时其测序公司和其背后的商业资本实在铤而走险。
该项目的实施可预见的会使基因编辑领域的研究受到影响,也会使中国科研界的发展受到质疑。
中国科研界需要就此发生,该项目的实施者也需要因这一行为而受到抵制,否则将会带来更多不可预见的负面影响,潘多拉的盒子也许就此打开了。
◇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仇子龙:
基因编辑用在人身上,特别是基因编辑受精卵,应该是全世界科学家非常慎重的一个举措。现在看到的是直接发布的新闻,科学研究的内容没有任何的披露,我觉得非常悲哀,科学成果的发表不应该是先在新闻媒体上,后来再发到学术期刊上。
CRISPR/Cas9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可能在基因组水平上引起不必要的脱靶、结构变异等,所以应用在人身上要非常非常慎重,目前各种基因编辑系统,包括最新的碱基编辑系统的脱靶风险仍然很大。
如果父母患有致命的遗传病,用基因编辑的方法来修改受精卵里的致病基因,以小风险去掉大风险的话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即使是已知父母携带致命的基因突变,仍然可以采取在受精卵阶段,采用挑选健康受精卵的手段来加以规避。也就是说,基因编辑始终不是唯一去除基因突变遗传疾病的方式。
这个研究修改了一个跟艾滋病有关的基因,显然不是去除一个很大的风险,因为这对婴儿的父母(父亲有艾滋病,母亲没有艾滋病)本来就不是高风险的人群。婴儿必须承担的风险却是非常非常之大的,因为这个基因编辑后她们的全身基因组究竟有没有造成突变,不是只做几个全基因组测序就能判断的,而且现在测序的手段还并非完美,很多基因突变并不是通过常规测序手段轻易发现。就算是现在最好的基因编辑手段碱基编辑器也会引起很多基因组脱靶效应,导致基因突变,所以这个风险是巨大的。
所以说,我心目中严肃的、对人类负责的基因编辑的研究应该是,必须没有第二个选择,只能用基因编辑来去除基因突变。这才是伦理能通过审查的唯一的标准。如果有任何其他的选择,目前都不应该用基因编辑的方法直接在人类受精卵上操作。
这个研究有没有经过伦理批准?合不合法?合不合规?很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研究领域很多地方还是盲区,不是不合法不合规,是根本没有法、没有规。我呼吁科学家作为一个共同体,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的交界的每一步研究都是需要充分讨论的。这次新闻偏偏选在香港召开的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之前,而且没有经过充分的同行评议就发布了这个新闻,我觉得是很不负责任的。
◇ 某生物科技首席科学家李凯博士:
HIV要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需要足够量的HIV病毒才行,通过药物控制降低妈妈的HIV载量,可以很高效阻断母婴传播途径。事实上,基因编辑受精卵,任何体外生殖中心都可以常规操作。1. 伦理没有得到国际认可,国家认可都不一定得到了; 2. 可以出名,但医学价值不大; 3. 不是产业化的方向,毕竟脱靶效应是短期内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黄志伟也表示,母亲是艾滋病患者,做好隔离措施孩子可以没问题。
◇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皓毅:
科学、技术和伦理上多个问题需要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一个都还没有解决。技术方面,如何确保无嵌合的一细胞期完成精确基因编辑,如何全面检测潜在脱靶位点。科学方面,如果确保引入的CCR5突变在受体胚胎的遗传背景下有良好的效果而没有其他严重副作用。
◇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医学系主任李大力:
在怀孕期做基因编辑治疗遗传疾病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现在有很多文章已经开始在动物水平开展胎儿期通过重组病毒进行基因编辑的基因治疗工作。因为胎儿很多细胞处于活跃分裂期,重组效率会要高一些。所以我个人觉得针对患病胎儿的基因编辑或者基因治疗是可以接受的。这个与受精卵编辑完全不一样,受精卵编辑几乎可以肯定是会有生殖系转移的。胎儿期通过病毒治疗生殖系转移的概率还是微乎其微。
官方回应
这件事有待调查
南方科技大学回应“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今日,有媒体报道贺建奎副教授(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2021年1月)对人体胚胎进行了基因编辑研究,我校深表震惊。在关注到相关报道后,学校第一时间联系贺建奎副教授了解情况,贺建奎副教授所在生物系随即召开学术委员会,对此研究行为进行讨论。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我校形成如下意见:
一、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二、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三、南方科技大学严格要求科学研究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和遵守国际学术伦理、学术规范。我校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待调查之后公布相关信息。
南方科技大学
2018年11月26日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启动对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问题的调查
11月26日,有媒体报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引发公众对该项研究的安全性与伦理性的热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公布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明确规定“从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是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工作的管理责任主体,应当设立伦理委员会,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伦理委员会独立开展伦理审查工作。医疗卫生机构未设立伦理委员会的,不得开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并在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登记”。
深圳市参照该《办法》对省级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的相关职责要求,建立了“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并已开展“从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已设立伦理委员会的备案工作”。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经查,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这一机构未按要求进行备案。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于11月26日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对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有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向公众进行公布。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
2018年11月26日
网友评价
必须惩罚
如果对这次牵涉到的人不依法严惩,在我们这样的社会土壤里,类似反人类的高风险研究还会层出不穷!真不排除哪天某个机构、某个人搞出一个比当年“非典”更可怕的生化灾难出来,再次震惊全世界。好在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对这一事件反应迅速,相信一定能采取有力措施,防微杜渐,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对本期内容,你有什么想说的?给我留言吧!
图文来源: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知识分子、人民网、南方都市报、上观新闻、界面新闻、第一财经、澎湃新闻、新京报、纵相等
本期责编:九妹—阿玉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