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这个称呼往往意味着满足、享受,意味着对食物的热爱。当爸爸妈妈的都希望自家宝宝能从小就自带“吃货”属性,因为这代表长身体,代表健康。
然而,既然有“吃货”,就会有“饭渣”。你用心准备的猪肉泥递到他面前,他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你按着谱子烧了一碗鸡蛋羹,他闭上嘴巴,一副软硬不吃的样子。
妈妈们着急呀,这不吃可怎么长身体?
怎样才能让宝宝爱上吃辅食、成为小吃货呢,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
宝宝不吃辅食原因大揭秘
首先看宝宝身体原因。比如说,身体缺乏某样营养素,比如缺锌,会影响食欲。所以定期为宝宝做体检是必要的,这是拥有良好食欲的基础。
然后是家庭环境的原因。比如说,家人做辅食的食材、做法是不是比较单一,或者喂养宝宝的时候比较强势,比较焦虑。这些都会影响宝宝的食欲。
最后还要关注宝宝的心理接受程度和发展规律。对宝宝来说,从奶过渡到其他食物,不仅仅是食物的问题,还是他认识世界的过程。在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食材,对宝宝来说都是未知和新奇的,对未知表现出恐惧和谨慎是人类的本能。
再加上宝宝的味觉比成人敏感,对新食物的本能反应就是不吃、不尝试,这是很正常的。
添加辅食三步法
第一步是反复尝试。
既然添加辅食的过程就是宝宝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对未知的抵触是心理的正常反应。那么,我们就应该给宝宝一段适应的时间。
第一次做,宝宝不吃,隔一天继续做,再隔一天继续做,让宝宝慢慢熟悉这种食物。持续地给孩子尝试,有时需要尝试10次甚至20次,孩子才能接受。
所以不要觉得孩子不喜欢吃就不添加了,有些妈妈做了一次牛肉泥,宝宝不喜欢吃。妈妈就认为宝宝不喜欢这个味道,以后再也不做了。这就是太早下判断,没有给宝宝适应的过程。
随着尝试的次数变多,宝宝对食物的兴趣会慢慢提高,不用太着急。
第二步是食物要多样性。
孩子一岁以前尝试的不同味道都是为以后的多样化饮食打基础,所以,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应尽量让辅食多元化。在辅食添加的前几个月不是“投其所好”,而是应该“投其所无”。有些妈妈专门做宝宝爱吃的,认为这是爱孩子的表现。但其实这样会不知不觉成为孩子挑食的“帮手”。
宝宝不喜欢的话也要多试几次。如果宝宝对某些味道特别喜欢,单独给其他食物不太接受时,可以把喜欢的不喜欢的食物进行混合。
比如说,宝宝最喜欢的是甜味和咸味,不喜欢酸味和涩味,可以试试把略带苦涩的西兰花和磨碎的奶酪搭配,看看是否能打开宝宝的味蕾。
第三步,家长的心态要轻松。
有些家长一看宝宝不吃,就很紧张,怕对身体不好,会用哄骗或逼迫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吃完给什么奖励,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把吃饭和外部奖励联系在一起,以后没奖励就不吃了。
更糟糕的是威胁孩子,“不吃就不许下餐桌”,这样会让孩子把吃饭和不好的体验联系在一起,会破坏孩子和食物的关系。
如果宝宝不吃,不要大惊小怪。饥饿感是顺利进食的必要条件,宝宝也不例外。
“吃货”的养成是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之上的,如果妈妈们对孩子的饮食已经焦虑了,那是个值得重视的信号。妈妈们要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具体的问题。
快乐进食小贴士
引导宝宝认识食物,消除对新食物的恐惧感。带宝宝观察和触摸食物的特征,甚至可以用胡萝卜、西红柿等食材作为孩子特殊的玩具。结合颜色、触感的认知,一举多得。
让宝宝参与食物的安排,比如和妈妈去超市买菜,挑选需要的食材。这种参与感能激发宝宝对食物的兴趣。
购买适合宝宝的碗筷,尽早让他自己进食。很多时候宝宝不吃,是不喜欢被喂的感觉,特别是喂养的家长太过强势的时候。
引人注目的、有创意摆放的食物能引起宝宝的进食兴趣。把食物摆放成童趣、多彩的形状,或者用模具把食物做成卡通造型,让它们看起来不可抗拒。营造美好饮食情境,让宝宝和大人一起用餐,在全家融洽的氛围下,更易影响宝宝的饮食习惯。
希望宝宝们都能享受食物的乐趣,做一个快乐的小“吃货”。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