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被国人誉为“糖丸爷爷”的病毒学家顾方舟去世了,享年92岁。
在他病逝之后,无数的人们试图寻找自己儿时记忆中脊灰糖丸的味道:“谢谢您,那是我吃过的最好的的糖丸。”
最终,在2000年,全中国实现了无脊灰的状态,顾方舟完成了他自己的使命,让中国千百万儿童彻底远离的小儿麻痹症。
临危受命
说起顾方舟的事迹,还要从1955年的一次疫情开始说起,当时在全国各地,都爆发了“脊髓灰质炎”的疫情,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小儿麻痹症”。
当时这场疫情,在江苏南通最为严重,期间有将近2千多个孩子突然之间瘫痪在床,数天内就有466人因此死亡。这场疫情也迅速蔓延到全国,这种病,每年的流行发病率大概是十万分之二三,而在1955年,南宁、上海、就到了十万分之三十几,并发率已经是往年的十倍之多。
当时广西南宁这座城市不足5万人,却是接二连三的发病,七八月份天气非常热,但家家户户都把窗户关了起来,不让孩子们出去,对疫情都怕成了这个样子,成为了多少家长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脊灰通过病毒进行传染,一般破坏脊髓神经,导致会有不同程度的瘫痪,甚至会破坏呼吸中枢,产生呼吸麻痹导致死亡。而没有死亡的人,支配腿的脊灰前角的运动细胞也会遭到破坏,细胞一旦被破坏,就再也恢复不了了。
一时间,全国人民谈“麻”色变,即便是现在,老一辈人谈到小儿麻痹症时,往往也是感慨万千,庆幸自己躲过了这一关。
当时的美国、欧洲,都在想办法研究可以预防的疫苗。而当时的中国对于脊灰病毒学的研究,还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很多孩子得了就没有办法治疗。
当时,29岁的顾方舟刚刚从苏联学习归来,当时的中国由于乙型脑炎闹得很凶,所以顾方舟当时,也主要是研究乙型脑炎的问题。
时间到了1957年,为了有效进行防控,并研发疫苗,当时请来了一位苏联的病毒学专家,叫索柯洛夫(Cokolob),到上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办班
由于顾方舟也曾经做过一些脊灰病毒学的工作,这位专家点名指定顾方舟为他担任翻译,就这样,顾方舟和脊灰打上了交道。
顾方舟去上海之前,卫生部的崔义田副部长,找到了顾方舟谈了一次话,他的表情非常的严肃。
“崔部长,您的意思是,让我一辈子就搞这一个事儿?”
崔义田非常的严肃:“对!让你一辈子就搞这个,要解决脊髓灰质炎的问题!”
“好,领导既然交给了我这个任务,那我就努力干!”
当时顾方舟就带着使命,临危受命,全身心投入到了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工作中,当时的他才31岁。
如此重担落在了顾方舟的身上,他唯有竭尽全力,救民于水火之中,才不会辜负祖国多年来对自己的培养。
致力于活疫苗
在当时,因为儿童的发病率非常高,卫生部对此非常的重视,将其列入了国家传染病的序列,一旦发现疫情的存在,就必须要去部门进行报备。大家每个人都清楚,所谓的“脊髓灰质炎”究竟有多么可怕。
当时全国各地,在统计并不是非常明确的情况下,粗略统计也有上万病例,很多的家长不懂,四处求医之后也不见效,一旦感染上了,就没有可以治好的方案可以拿出,所以只能想办法预防。
有一天,一位家长在医院中看到了顾方舟,于是便和顾方舟搭上了话:“顾大夫,我的孩子得了这个病以后就瘫痪了,你把我孩子治好吧,他以后还得走路,还要参加国家建设呢!”
顾方舟看着眼前这位哀求的老者,心里很不是滋味,很遗憾地告诉他:“同志,非常抱歉,我们对这个病还没有治愈的办法,而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整形、矫正,还恢复部分的功能,如果要让他完全恢复正常,是不可能的。”
这位家长充满希望的眼神,顿时暗淡了下来,瘫坐在了走廊的长椅上,直到很晚才离开。
看着悲痛欲绝的病人家长,听着医院里撕心裂肺的哭声,顾方舟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陷入了沉思,他发誓,一定要研制出疫苗,他的一生只做这一件事。
当年,对于小儿麻痹症的疫苗,美国是最早研究的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有所成就,但是他们所研究出来的方法是:将病毒本身进行灭活,杀死的病毒注射到人身上,让人体自然产生抗体,但在注射之后,肠道不能动,并不能彻底阻断病毒的传播。
在之后,美国又研制出了“减毒活疫苗”,但这种疫苗仅仅是减弱其毒性,让病毒不具有病发的能力。
但当时的顾方舟对这两种疫苗进行了对比,然后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寄给了中国医学院的沈其震副院长,在信中,顾方舟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意见:
“中国如果要彻底消灭小儿麻痹症,决不能选择死疫苗!要研制出活疫苗才行!”
这个建议,是顾方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充分考虑当时中国现状后作出的决定。如果用死疫苗,造价的成本太高了,材料又必须进口。这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无法承担的一笔费用。而活疫苗的成本仅仅是死疫苗的百分之一。
况且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的医学发展至今,一直都是主张药到病除,力求彻底根治。
卫生部接到顾方舟的建议后,经过几番商量,最终决定采纳顾方舟的建议,而顾方舟也因此获得了活的毒疫苗,并对疫苗进行观察和分解。
当时中国科学研究的环境还很差,做研究工作非常困难,很多条件都需要科研人员自己去创造。
当时在研究中,需要牛血清,而血清是从牛的血里分离出来的,而且并不是什么牛都可以用,只有胎牛的血可以用,也就是在牛妈妈肚子里的小牛的血。
当时很多国外的研究人员,都是把孕牛杀了,把腹中的胎牛拿出来采血,但那样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把大牛和小牛都杀了,只为了取一点牛胎血。于是和屠宰场说好,等小牛要生产时,就叫他们去那里,对刚刚出生的小牛采血。
当时,他们的研究所在昌平,距离昌平县城还是很远,在听到小牛要生产的消息时,他们立刻骑着自行车,自己带着采血设备,到了昌平的县城里,这些研究人员之前哪里干过这样的事情?可是没有办法,工作的需要,就必须要这样,可见当时研究条件的艰苦。
义无反顾亲自试药
1958年,顾方舟经过多次的实验后,终于分离出来了“脊灰”病毒,之后又成功研制出来了液体疫苗。
如果事情仅仅到此就结束,或许顾方舟的事情还并不会让人那么的津津乐道。而顾方舟的伟大之处,是他试药时的这段经历。
当时研制出的疫苗,在实验的恒河猴体内进行实验,恒河猴在度过危险期后,很多科研人员都为之兴奋,这意味着他们研制的疫苗,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获得了成功。
而恒河猴没事,并不代表人体会没事,下一个阶段,就是要让少数人进行试药,用来观察疫苗对于人体是不是安全的,是不是有副作用的。而这一个阶段才是最难的,面对接下来这一未知的风险,没有谁愿意去尝试。
当时美国的医学专家Sabin教授,就是在研究到这一步时,而停滞不前,研究无法继续。
此时的研究进程,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对于人体的试药该如何进行,成为摆在顾方舟眼前的一个难题,也是他必须要面对的一道题目,他必须要去面对。
中国人是伟大的,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心中都有着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在顾方舟的研究室里,所有的医学家都决定从自己开始,让自己成为第一个试药者,而这可是冒着瘫痪的风险,一旦研制的疫苗失败了,自己终身都将会处于瘫痪之中。
此时的顾方舟,力排众议,决定自己亲自作为试药的第一人,如果身体出现不适,让其他的人对他进行记录和分析。就这样,顾方舟义无反顾地喝了一小瓶疫苗溶液,静静地期待着……
一个星期之后,顾方舟的生命体征一直平稳,并没有出现什么不适。所有的工作人员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一夜,顾方舟兴奋地睡不着觉,这说明他所研制的疫苗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副作用。但在同时,又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顾方舟的面前。
因为“脊髓灰质炎”被称为“小儿麻痹症”,大多数的感染者还都是几个月乃至几岁的孩子,这个疫苗只是对大人有效,对小孩子会有效果吗?如果小孩的身体不能适应疫苗的药性呢?
可作为大人,有人愿意自愿进行试药,可小孩子呢?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每位家长都宁愿自己试药,也不愿意让孩子去冒险。这该如何是好?
顾方舟想到这个问题,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的内心开始犹豫不决,他看着自己身边的小儿子。孩子很小,才刚刚满月。他是那么的无辜,面对试药这件凶险的事,可谓生死未卜。
看着自己熟睡中的儿子,他咬了咬牙,并未与自己的妻子商议,将疫苗溶液倒进了儿子的口中。顾方舟非常清楚,自己这样做的风险,自己的儿子如果出现不适,轻则瘫痪,重则死亡。
而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此时的妻子刚刚从分娩的痛苦中恢复,如果知道自己对刚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喂药,心又会有多痛?他只能偷偷地去做,但作为父亲,他的心里难道不痛吗?当然也痛。
可他没有办法,因为还有几十万、几千万的孩子在等着他,等着他的药救命。
自己研发出来的疫苗,如果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去用,又怎么能给别的孩子用呢?在灌药的那一刻,孩子生死未卜,抱着以命换命的决心,顾方舟的心,痛到滴血!
测试期过后,这个孩子也没有出现任何的不适,身体无恙,时不时对自己微笑。确实,他成功了,此时的顾方舟看着自己健康的孩子,喜极而泣,大声道:“这个疫苗是安全的!”
后来,妻子知道这件事情后,并没有责怪顾方舟,而是表示十分的理解。而在孩子顾烈东长大之后,知道这件事情,也坦言“能参与到父亲的使命当中,我倍感欣慰。”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北京市的防疫站联合起来,让200名7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受试,当所有的家长听说顾方舟自己和儿子都亲自尝试了,也都自愿将自己孩子送去受试,毕竟谁也不想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病毒感染。
在受试之后,顾方舟对于200名孩子进入日夜看管,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安全性和免疫反应及各方面的指数。而到最后事实证明,这些孩子都没有任何问题,是可以大规模生产的。
当时,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组织生产,仅仅半年的时间,就生产出了500万份,而最后的结果也证明,顾方舟团队研制的活疫苗是相当可靠,疗效显著,除了能够预防,而且对已经感染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让人难忘的糖丸
疫苗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之后,顾方舟却从未停歇,即便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时期,也一直致力于疫苗的生产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1960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来到了疫苗生产基地,顾方舟看到周总理后,信心满满地说道:“周总理,如果我们的疫苗生产出来了,能让所有孩子都服用,就足以消灭脊髓灰质炎。”
周恩来听到这句话后,连连称赞,并且开玩笑地对他说:“这样一来,你们岂不是就失业了?”
顾方舟见到周总理如此的平易近人,情绪也被带动起来了,说:“不会啊!这个病毒消灭了,我们就去研究其他的病。”
周恩来仔细看了看顾方舟,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好!有志气!!!”
从此,全国上下都正式打响了脊髓灰质炎的消灭战,都力求在全中国,彻底消灭此病毒。
1963年,顾方舟对于自己的疫苗又进行了改进,由于疫苗的服用者,大多都是儿童,为了让儿童更好地服用,顾方舟将液体溶剂改成了糖丸,首创了疫苗糖丸的新剂型。
脊髓灰质炎疫苗,这种特殊口服疫苗,是一代人的记忆,如果大家对于疫苗溶剂没有记忆,那我相信很多人对于“糖丸”肯定是记忆犹新。
你是否还记得,自己当年在学校里打疫苗的场景?是否在当时听说打针就心存恐惧?有的同学因为害怕而跑回家中?
我想很多人对于那时打疫苗的场景还是印象深刻,如果说怕打针,那顾方舟研制的疫苗大家肯定都不会害怕,甚至还会有些喜欢。这个糖丸并不难吃,甚至还有些好吃。有的小孩甚至只要给糖丸,打针都愿意。这颗“糖丸”也成了很多疫苗打针后的“奖励”。
从此之后,“小儿麻痹症”的发病率,在中国的病发人数一再减少,而顾方舟也从未停止对其研究,一直在进行改进。
而顾方舟所研制出来的糖丸疫苗,也在2016年5月1日,开始停止发放,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无脊髓灰质炎的国家,此后则开始推行灭活疫苗。
糖丸疫苗随着历史的烟云,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他在历史中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顾方舟的这一贡献,并不会随之退出,被世人淡忘。反而会彪炳史册,千古流芳。
结语:
2000年时, 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长跑,中国终于实现了无脊灰的状态,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中国有上千万的儿童终于就此远离了小儿麻痹症,终于不再有人,因为这个病而终身遗憾。
顾方舟的贡献从此铭刻历史,他用一生的时间只做一粒糖丸,为后代造福。在新中国飞速发展的今天,他也依然毫无保留,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学生们倾囊相授。
而顾方舟的贡献远远不止于此,我国乙肝能够有奇迹般的下降,也和婴幼儿使用疫苗是分不开的,而顾方舟在决策中也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9年1月2日,顾方舟在北京病逝,在他临终时,留下了一段录音:“我用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 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
这段语音传到了网络上,立刻引起了无数国人的回忆和感动,那一代吃过糖丸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他们正在祖国的各行各业尽着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到了今天,很多的孩子们或许还听说过“小儿麻痹症”的名字,但对这种疾病已经十分陌生,更不用说背后糖丸的故事了。但我认为,这样的故事,应该让他广为流传,他所给予这个世界的恩惠,我们更应该铭记在心。
“糖丸爷爷”曾说:
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
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
这句话是多么的谦卑,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为了这一颗小小的糖丸,
糖丸爷爷却吃了一辈子的苦!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