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女儿嫌弃妈妈做饭慢)

 魔术铺   2023-01-22 23:33:03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凝妈悟语

一个网友的求助:

朋友的女儿大约9岁,在房间里玩,也不帮妈妈干活。

饿了就喊:“妈妈,我饿了,你赶快拿饭过来!怎么饭做得那么慢啊,我要饿死了!”

妈妈解释说:“宝宝,等等啊,今天蒸排骨,比较费时间。”

女儿反驳说:“费时间,你不会早点做啊!现在我都要饿死了。”

其实,妈妈也没闲着,早上5点起床,做家务、做早饭、买菜,回来刷碗,准备午饭,忙得像个陀螺,还要被女儿嫌弃慢。

网友看到这样的场景感觉很难受,孩子怎么就不能体谅妈妈的辛苦,怎么就不能帮帮妈妈呢?

看到这一段挺心酸的,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这个样子,比我们小时候的表现差太多。其实,也不能全怪孩子,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想想,我们白白读书那么多年,在教育孩子方面,还不如没文化的父母。特别是让孩子体谅父母这一点,我们真应该好好学习上一辈人的做法。

让孩子承担责任

《儿童性格心理学》中说:父母包办代替,其实是剥夺了孩子为家庭承担责任的机会。为了让孩子坚强起来,父母有时要心“狠”一点,让孩子在承担责任中磨炼、成长。

我们对孩子保护太严密,不舍得用孩子,只希望孩子好好学习,用好成绩来回报我们,却让孩子变得好吃懒做。当孩子长大了,又埋怨孩子自理能力差,不懂得帮助父母,不会体谅父母。就像上面提到的9岁女孩,是很多孩子的写照。

而那些不在乎成绩,把生存放在第一位的爸爸妈妈,却因为舍得用孩子,让孩子变成了我们奢望的样子。

山东枣庄的一个11岁男孩,一个人能帮爸爸看三个摊位,每天从早上七八点忙到晚上十一二点。动作熟练,很多成人都做不到。

当有人问他是否感到辛苦时,他说“没什么辛苦的,没有苦就没有甜,再累也没有我爸爸累”。

从他说话的表情、语气上看,他是发自真心的切身体会到爸爸的辛苦,无怨无悔、心甘情愿。

我们小时候也是如此,每天放学不是忙着写作业,而是帮父母干活,知道生活的不易,特别懂得体谅父母。

所以,锻炼孩子还是要趁早,从孩子懂事起,就让他参与家庭事务。不要等着孩子不爱学习、不感恩了,再想着让孩子受点苦。要知道入奢容易入俭难啊!

要明确孩子的责任,一直持续下去,即使孩子学业繁重,也要承担自己的职责,不能一直为学习让路。

要让孩子有界限感

《孩子:挑战》中说,想让孩子高兴是我们的天性,我们会很自然地满足孩子的愿望。然而,如果我们通过牺牲规则来换取孩子的高兴,或者出于害怕而对孩子妥协,这时就需要提高警觉了。

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些孩子欺负父母的案例:

孩子咬着妈妈不松口,妈妈还要向孩子道歉。孩子跟妈妈要钱,妈妈拿不出来,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撕扯妈妈的头发,妈妈任由摆布。孩子想要手机,妈妈没有买,孩子就开始踢打妈妈,妈妈只会到处躲避。

这都是父母没有及时说“不”的结果,小时候让孩子随心所欲,想等他长大了自然变好,是不可能的,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魔法。没有什么能力会突然拥有,都是从小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

所以,我们爱孩子,也要让孩子有界限感。当孩子对父母出言不逊、行为恶劣的时候,我们要尊重他发怒的权利,但是不能忍气吞声,也要尊重自己说“不”的权利。

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你可以埋怨,可以表达不满,可以不开心,但是在不了解原因的时候,随意指责父母是错误的,我们会不开心,就像我们随意批评你,你不高兴一样。”

让孩子换位思考,就能理解和体会自己错在哪里,寻求正确的做法。

让孩子感受到爱

《走出原生家庭创伤》中说:父母无法提供自己所需的情感支持、认可和关注,他们还是完全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当输出内心的爱之电量时,我们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输出方式是否是孩子需要的,是否是符合孩子心智发育阶段的,是否能直达孩子内心。

我认为的爱是无声无息的,不需要挂在嘴边,但是当孩子需要的时候能随时出现,在孩子不需要的时候恰好在远处,孩子感到自由、独立,又不时有温暖。

叫孩子起床的时候,和颜悦色。给孩子准备好喜欢的饭菜,不慌不忙陪孩子吃饭。送孩子到校门口的时候,说一声“再见”。接到孩子的时候,给孩子一个微笑。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就鼓励,看到孩子的失误给予安慰。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时间安排、穿着打扮、交友原则,让孩子有自主权、胜任感、成就感。

不同的孩子感受力不同,我们观察孩子,给孩子需要的爱就好。可能有些孩子暂时无法从生活琐碎中感受到爱,但是过后他一定会回忆你对他的好。

现在依然记得小时候得到的那些爱。

炎热的夏季,没有风扇,有很多蚊子飞来飞去。我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睡着,忽然看到妈妈拿着扇子给我扇,怕我热,怕我被蚊子咬。

冬日的晚上,下了晚自习回家,爸爸妈妈已经睡了,但是温热的炉火上放着一口带盖的锅,打开盖子,发现两条煎好的鲫鱼,温热带着香气,我嘴角上扬,心里暖暖的。

......

我们体谅孩子,孩子肯定会体谅我们。

写在最后:孩子不爱做家务、不知道给父母帮忙、不懂得体谅父母,不是孩子的错,是父母剥夺了孩子的责任感、模糊了界限、没有给孩子感受到的爱。如果我们能正视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改变,孩子一定是一个有责任心、有界限感、能体谅父母的人。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466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