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对于许多小朋友来说,是一项无比可怕的活动。别说打针,就在踏进医院的那一刻,看见刷白的墙壁和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闻到消毒水的味道,孩子们就会忍不住哭起来。
到了打针的那一步,那就需要医生家长护士齐上阵,固定住孩子的四肢让他不要乱动,医生趁机找准位置打针。一个宝宝打完针,周围的大人都累觉不爱。
不过也有孩子例外,比如下图这个孩子。看起来小小软软的,在打针全程却没有哭泣,连表情都掌控得特别好,只看脸根本猜不出在打针。连医生都忍不住夸赞:孩子真听话。
其实,孩子听话的魔力就在他手中的苹果上。这个小宝宝是个十足的吃货,打针前就在吃、打的时候也在吃、打完后还在吃,仿佛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事情都和自己无关,我只要手里的这颗苹果就足够了。
当针扎进宝宝白嫩的胳臂时,他也只是愣了两秒,随即继续啃苹果的动作。医生和护士,围观的的其他家长都忍不住笑了。据悉孩子妈妈只是有一次偶然带了零食给宝宝吃,没想到当时宝宝就表现得对打针不那么抗拒了,此后每次打针妈妈都要带上孩子爱吃的食物。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宝宝,打针不哭都是好事
小乔1年前剖腹产生下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宝宝,虽然当时不容易,小乔的产后恢复也花费了相当一段时间,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宝宝比起一般的孩子来说,更容易带,不会总是哭泣。
这天,小乔带着孩子去打疫苗,整个诊室和等待区都是宝宝们此起彼伏的哭声,只有小乔家的孩子不哭不闹地打完了针。看见别的家长羡慕的眼神,小乔忍不住亲了亲自己的宝宝,说“宝宝你真棒,真乖,回家妈妈给你做好吃的”。
等到再过了半年,小乔带着孩子去做体检,医生却严肃地告知她:你的孩子可能存在感统失调。小乔听完不知所措,因为她从来没听过感统失调这种病,孩子吃喝拉撒都挺正常,怎么会生病呢?
医生解释道:痛感失调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种病症,只是孩子大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轻微障碍。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能及时修正回来,错过这个时间节点,孩子将来定型,可能会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小乔的宝宝之前打针却不哭不闹,其实就是触觉迟钝。医生询问小乔,孩子是不是比较讨厌被触摸,然后对于大人的抚触没有太大反应,尤其是疼痛感觉不明显。
小乔认真思索了一番,发现情况真如医生所说,以前只觉得孩子可能是性格比较高冷,不喜欢别人碰他,没想到还有这样一层隐秘的原因。于是她忍不住在心里埋怨自己,怎么当妈的都不能搞清楚孩子的身体状况。一着急眼泪就往外冒,孩子看见了还用手来帮小乔擦去泪水。
医生安慰小乔,孩子现在才不到两岁,经过训练治疗完全可以康复。于是小乔再三拜托医生,一定要给孩子治好……
3岁前,孩子的感官发育是重点。刚出生的婴儿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对外界的反应会比较迟钝缓慢,这个阶段打针不哭或者缓一会再哭属于正常现象。
随着和孩子月龄的增长,触觉会迅速发展,对于疼痛的感知会越来越敏感。如果孩子超过两个月后,对于打针这种接触性痛感还是没有及时反馈(如哭泣、躲避、颤抖等),那么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
宝宝为何会出现触觉迟钝?
1、顺产的宝宝由于经过产道挤压,一开始就相当于做了一次全身“马杀鸡”,促进皮肤下的神经发育和连接。剖腹产的宝宝在这点上,可能就会有所欠缺。
2、包裹得太严实,比如蜡烛包,孩子对各种材质的接触不足,无法收到外界刺激。
3、家长的抚触做得太少,最好坚持到三岁,通过按摩触摸抚摸的方式,刺激宝宝的皮肤。
4、俯卧爬行时间较少,俯趴时宝宝的身体可以最大面积的接触地面或垫子,四肢不断与物品发生接触,这能够很好的促进触觉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