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邻居家不到1岁的瑶瑶小宝贝最近正在学习走路,我每天接小宝回来的路上,总能够看到她奶奶用手牵着学步带,她一步一顿、颤颤巍巍的向前走着;时而踉踉跄跄,时而跌跌撞撞,时而在学步带的牵引下再转个圈圈……可爱极了。
瑶瑶的奶奶很健谈,看到我也总会拉着我聊几句。这几天她总是比较苦恼地和我说,瑶瑶的脾气好像大了不少,话还不会说,个性却很强;比如说,现在明明还不会走路,非要往前冲,要是拽进了学步带,她还不乐意地嗷嗷叫。
我们说话间,瑶瑶又因为奶奶没有及时跟上她的脚步,嗷嗷大叫起来。
图片源自网络
其实,这是宝宝的一个成长的必然过程啊。
当宝宝做好自己所有的准备,抬起自己肉嘟嘟的小腿,准备尝试迈开人生第一步的时候,他们的脑部发育和学习技能都到了一个飞跃的阶段。
与此同时,宝宝的情绪、行为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他们自己也模糊的意识到,自己将不再是完全依赖于父母或他人的小生命,他们既渴望和父母亲近,又非常强烈的想要追求独立;而且还会不断地探索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比如他们非常开心独自玩耍,但在抬头间是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看到爸爸妈妈的身影,才会安心。
图片源自网络
蹒跚起步的宝宝,多会发生这几种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爸爸妈妈要了解,并更好地去帮助他们哦!
1、个性更为强烈
很多宝宝在学习走路之前,性情很温和,容易相处,性格也很好也爱笑。
但是从他们开始学习走路之后,性格就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脾气也越来越暴躁;有些原本很胆小的宝宝,甚至会变得更加谨小慎微,但又常常莫名其妙地发火。
这是因为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是不断深入的,个性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拓展。
爸爸妈妈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制定好行为规则,让宝宝及时明白“可为和不可为”的关系,有规矩才会有方圆,孩子在规则下,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个性。
图片源自网络
2、学会走路后开始耍赖不走
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有时候喜欢健步如飞却掌控不住方向和速度,最终以摔倒为结束;有时候却喜欢继续恢复到爬行状态,或者直接要求爸爸妈妈抱着,这种行为在在他们重重地摔过跤或者生病之后尤为明显。
爸爸妈妈要在宝宝控制不住方向和速度的时候,多照顾多帮扶让他,及时给予支撑,最少不至于摔得特别的重,这对于正在学习走路的宝宝来讲,也是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的行为。
而宝宝出现倒退行为,其实是宝宝缺乏安全感的象征,爸爸妈妈不妨在宝宝休息的时候,睡觉前后多抱抱宝宝,及时安抚他,给他足够的爱。
图片源自网络
3、在勇敢和胆怯之间自由切换
有些宝宝会出现前一天走路稳稳当当,后一天怎么都不愿迈步的行为;有些宝宝甚至在勇敢和胆怯之间无障碍无缓冲切换。
其实,宝宝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鼓励和帮助。宝宝迈开腿走的第一步,更是如此哦!爸爸妈妈要清楚,宝宝学习走路,摔倒是无可避免的,因此不必过度紧张。过度紧张会加剧宝宝对走路的恐惧感。
当宝宝跌倒后,爸爸妈妈最好在第一时间给予安抚和鼓励,让宝宝有安全感。或者通过一定的亲子游戏,和宝宝进行有效互动,帮助宝宝完成学习走路的过程。
宝宝的勇敢,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赞扬;宝宝的胆怯,更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安抚和鼓励。
图片源自网络
4、开始出现分离焦虑症的端倪
独立行走,会让宝宝格外兴奋,但是他同时也会感受到生活发生的变化。比如爸爸妈妈不会再时时刻刻抱着自己,自己也不能随时随地地依赖父母了。
此时此刻,“离别”成为说话还不利索的宝宝最大的心理障碍,若是父母离开或者陌生人出现,宝宝格外容易出现大哭大闹不好哄的状况。
越是这样的时刻,爸爸妈妈越不要悄悄和宝宝分离,趁着宝宝不注意或者睡着了去上班,或者外出,让宝宝无法第一时间感受到父母的存在,这对于宝宝来讲非常残酷。
尝试和宝宝讲道理,提前告知宝宝自己要外出、要上班的情况,让宝宝养成良好的说“再见”的习惯,把拥抱和亲吻作为短暂分别前的行为;告诉宝宝,爸爸妈妈外出、上班等,都是暂时的,很快就会回来。
图片源自网络
针对宝宝学习走路的过程,作为父母最没有必要的就是催促:“别人家孩子都会跑了,你怎么还不走呢?”诸如此类。滋长了自己的焦虑,还增加了宝宝的无助感,得不偿失。
有的孩子1岁不到就学会走路了,有的孩子1岁半还在到处爬。其实,这是每个个体不同的表现,只要宝宝在17个月龄内能够学会走路,都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哦!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