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多大开始自己动手的(侗族姑娘石奶引)

 魔术铺   2023-01-22 16:16: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7年,一位16岁侗族少女偶然闯入画家侯一民的视线中,少女身穿民族服饰,梳着侗族独有的发髻,看上去那么青春脱俗。

侯一民被眼前的一幕打动了,喊住了少女想要为其画一幅肖像画,热情大方的侗族少女欣然应允,她的容貌也被画家侯一民用画笔描摹了下来。事后侗族少女将这件街头趣事深埋心底,投入到朴实无华的生活中去。

然而直到多年后,这位已经成为人母的侗族女子,却听到邻居议论纷纷:“你们看1元人民币上的是不是阿引。”女子拿过纸币一看,上面果然是自己的画像。

为何她会出现在1元纸币上,在女子的画像登上了人民币后,她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自学织布、染布

这位有幸登上1元人民币的女子名叫石奶引,她于1961年出生于贵州从江县庆云乡寨锦村七组。石奶引自小就生得十分水灵,很是惹人喜爱,她作为家中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三个弟弟。在那个普遍还未脱贫的年代,他的父母又养育了6个孩子,生活上自然是苦的。

石奶引作为长女,很快就担任起了帮忙照看弟弟妹妹的任务,明明自己都是半大的孩子,却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妹,可她却不觉得辛苦。石奶引像大多侗族女孩,身上有着吃苦耐劳的朴素精神。

随着石奶引得渐渐长大,她的长相也出落得愈发出众。她有着宛若黑葡萄般的大眼睛、鼻梁又高又翘,还拥有一头乌黑顺滑的长发,十几岁时就被村民们称为“寨锦村一枝花”。

然而石奶引本人却并未将容貌当作一回事,毕竟她的家境常常连饭都吃不饱,实在是无心装扮自己。

因为家境太过贫寒,即使到了十几岁时她也没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直到很多年后村子里开展起了扫盲活动,她才有机会学习认字,也就在这个时候她才学会了怎么写自己的名字。

彼时十几岁的石奶引开始帮着父母下地干活、操持着家里的家务,她一直在想怎样改善家里贫困的情况。偶然间,她从村子里的长辈口里听说,只要能拿出布匹去镇子上卖就能换来一点钱财。石奶引听了很是心动,她知道家中有一块陈旧的织布机,据父亲说是祖母留下的。可这架织布机已经放置了多年,还能重新启动起来吗?

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石奶引将家中的织布机拖了出来,上面早已布满了厚厚的尘埃,还一副年久失修的模样。她先是用抹布将灰尘慢慢擦去,然后便研究起来织布机,她按照村子里其他会织布的老人所说的开始鼓捣起织布机,然而忙活了一下午这织布机依然纹丝不动。可石奶引并未就此放弃,她找到村子里修理铺的老师傅,向他讨教怎样修理织布机。

经过再三的尝试,勤劳的石奶引终于让这尘封了多年的织布机重新启动了起来,她通过不懈地摸索,成功用这台织布机织出了布匹。之后,心灵手巧的她还陆续摸索出了染布、制衣等技能。

要知道彼时的石奶引不过才14岁,她就能大胆创新学会多项技能,实在是让人感到敬佩。后来,她还曾将这些技能主动教给了村子里的其他女孩,侗族女孩们聚在一起笑笑闹闹,也让枯燥贫乏的生活多了点趣味。

集市偶遇男子

1977年春日的某天,石奶引所在的从江县洛香镇正在展开一些集市活动,16岁的石奶引打算前去买些做手工需要的丝线,顺便也赶集凑凑热闹,处在碧玉年华的少女哪有不爱热闹的呢。石奶引穿着侗族的民族服饰,她将长发挽起梳着侗族少女常见的发型,就和伙伴们朝着集市赶去。

然而彼时的她怎么没有想到,正是这次赶集,竟遇到了知名画家侯一民,还让自己的画像登上了人民币。

当石奶引正在集市上专心挑选丝线时,突然被人拍了下肩膀,站在她身后的是位中年男子。当自己转身后,面前的男子脸上明显露出了喜色,这个男子穿着打扮都不像当地人,他找自己是有何事呢?正当石奶引心里犯嘀咕的时候,男子开口了:“姑娘,我是来当地采风的,对你们这边是风土人情都很感兴趣,能冒昧给你画幅画么。”

石奶引一听是外地来的画家心下微动,她因为没上过学对于知识分子都很尊敬。当即答应了男子的请求,按照他的指示侧立在街边,而男子则拿出随身携带的画板快速作画。

等到男子停下画笔后,他满意地看着眼前的画作,向眼前的石奶引道谢,正当他想继续说点什么的时候,石奶引买东西的同伴也回来了。石奶引在和眼前的男子道别后,就和同伴往家的方向赶去。

之后她继续和伙伴们开始投入到手工活计里,这件街头偶遇作画的事也埋在了她内心深处,她也从未对身边的人提起。

可是她不知道的是,自己遇到的并不是普通的画家,而是正在参与第四版人民币设计的侯一民。

侯一民是著名油画家、也是我国第一代美术家,1977年他接到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参与制作第四版人民币的设计。侯一民从业多年以来相继画出了不少优秀画作,这画画对他来说如吃饭睡觉般寻常,可当面对的是人民币的设计时,他不由得开始谨慎起来。特别是对于这人民币正面的人像,到底该画什么样的人呢。

侯一民经过一番思索后,决定去往少数民族聚集地的云、贵、川等地采风获取灵感。

经过一番游历,侯一民正好来到了从江县洛香镇附近,当得知这里的居民们都在参加集市时,他也开始走上街头,亲身体验一番这里的风土人情。当他在集市上四处转悠时,被前方一个少女给吸引了,少女身穿侗族服饰正在摊贩上挑选丝线。这位少女的神态吸引了他,他当即上前说出想为女孩作画的请求。之后,在少女的同意下他开始下笔绘画,女孩看上去年纪不大,可身上却自带一种沉着冷静的气质。

侯一民还未来得及向女孩说完此画的用途,便与之分离,他后来又接连走访了很多地方,可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个身穿侗族服饰的女孩。

1987年,第四版人民币正式发行,而当初侯一民为石奶引画的画像,也经过多方认可出现在了1元人民币上。

画像登上人民币

在距当初作画已经过去了十年后,当年那个勤劳朴素的石奶引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石奶引多年来一直忙碌于赚钱点补贴家里,后来到了适婚的年龄通过父母的安排,嫁给了隔壁村的庄稼汉石学海。可石学海的家境也不好,家中有着众多兄弟姊妹,甚至比石奶引家里还要贫穷。可那时朴实的农村人民生活都好不到哪去,嫁人就讲究个男方踏实肯干、能吃苦。

就这样,石奶引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过上了平凡的生活,然而随着她和丈夫的孩子诞生,这个刚刚成立的家庭陷入了窘境。石奶引在生下孩子不久后,就开始重操旧业,继续开始织布做活。这样朴实无华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周而复始。

1987年,已经26岁的石奶引发觉近来总有村民盯着自己看,等到回到家门口时,发觉邻居们正拿着一张纸币仔细端详。邻居拉住了石奶引嘴里念叨:“阿引你看,这女子长得可真像你。”

石奶引看罢后以一句“可能是巧合吧”结束了话题,可到晚上睡觉时她再度想起了这件事。

画上的人的确是自己,多年来她因为劳累面容早不似从前,可少时的自己她怎会不认得,原来当年那个画家竟是要作画刊登到人民币上啊。等到想清楚前因后果后,石奶引很快就将这些事抛到脑后了,对已为人母的她来说,眼前最重要的是要忙于生计,养活孩子们。

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前来询问这一问题,石奶引大方承认了1元人民币上的是自己,这件事也成为了十里八乡的美谈。

随着人民币的发行,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1元人民币上的侗族少女,对于这位女孩始终保持着好奇心,能够登上人民币,她现在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她的命运是否会因为这个契机而改变呢?

然而当媒体时隔多年后找到石奶引,却发现她依然过着朴素的生活,且因为常年劳累,看起来比同龄人要老得多。

虽然当年陆续有媒体得知石奶引就是1元人民币上的少女赶来采访,村子也陆续开展旅游业,在村口张贴上石奶引的海报,可作为主角的石奶引却并不想通过此种方式获得钱财。

这在我们现在看来是难以理解的,只要利用一下名人效应会很容易就改变现状,为什么石奶引始终无法脱贫?

其实石奶引多年来也接受过多次采访,每次她都十分配合,能够出现在人民币上她也觉得很荣幸,可如果利用这件事来赚钱,那就违背了自己的初心。石奶引勤勤恳恳了一辈子,认为还是脚踏实地赚钱才能花得心安。

脱贫致富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石奶引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议论,有人说她傻,有人说这是源于农村人民特有的朴实。石奶引明明已经“成名”多年,却还一直领着低保,这也让人感到心痛,勤劳善良的农民为何就要过这种生活呢。

时间到了2017年,多年来国家的发展愈发迅速,也多次在贫穷落后的村落里开展了扶贫活动,帮助贫苦的人民脱贫致富。江县庆云乡也成为了帮扶对象,而负责此事的是一位名叫凌裕平的农学教授。

这位农学专家对于石奶引也早有耳闻,来到当地时他也想要见一见这位出现在“1元人民币”上的女子。此时的石奶引已经56岁了,多年的劳累让她的双手变得粗糙不已,不仅长满了老茧、还因长期染布手指变得乌黑,整个人看上去丝毫没有当年的风采。她的孩子在接受完初中教育后便开始前往城里打工,之后成家有了孩子,石奶引便和老伴一面带孩子,一面继续耕种。

凌裕平得知她多年来的生活经历不由得心酸不已,他决定首先就从这个领着低保的贫苦户开始,实行自己的脱贫计划。他首先询问了下石奶引家往年的收成,再观察了下家中的多块田地和土壤环境。经过走访后他发现当地村民主要都是靠种植水稻为生,早年碰上灾害时这收成就十分不稳定。可其实当地居民完全可以在种植水稻时,在稻田的水田中养殖一些泥鳅、黄鳝来作为额外的营生。为了带动人们的积极性,他主动捐赠出了泥鳅类的苗种,用于头一年的实验。

在村子里的背后有一座荒山,平常村民们会上山采摘些野菜野果,可其实只要将荒山开拓一下,种植一些果树,等到结果时这又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石奶引一直跟着这位凌裕平学习经验,听了专家的话她才觉得茅塞顿开,原来种地也是有这么多讲究的,只有因地制宜才能让良田都得到充分的利用。石奶引好学的精神又上来了,她成为了第一个按照凌裕平所说施行种植计划的村民,到了收获的季节时,果然获得了远超往年的回报。

此时,之前瞻前顾后不敢创新的村民们也开始加入到改革中,跟着石奶引学习专家留下的种植技术,而石奶引也一如当年传授织布、染布一样,将这些种植技术交给了村民们。

2021年,此时的石奶引早就不再用领村里的低保了,她在种植水稻时在稻田里养泥鳅、在山上种植凌裕平带来的新培养的黄桃树苗,在后山种了一大片果树。从前她一年种田的收入也才几千块钱,可现在双管齐下她的收入早已翻了好几倍。短短几年,一家人已经住上了新建的房子,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从前她忙碌一年,也只能勉强保障生活,现在她终于靠着双手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石奶引在成为名人后,没有选择用名气谋生,而是遵循了自己的原则,依然选择用劳动保障生活。

而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的社会,多少人为了名利早已将初心丢弃,而不追名逐利的石奶引则像一股清泉,流入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462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