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会所图片(走进宣南的会馆)

 魔术铺   2023-01-22 12:01: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北京城有多古老,宣武区就有多古老。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

想要去研究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起源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宣南”正是有着三千年建城史的北京的源头之一。

宣南,指宣武门以南,原来的宣武区,是金中都的遗址。

自明朝起,许多王公大臣多被安家于此。宣武门外以西的那片地界,严格来说比如今这座北京城的历史还要再老一些,可称得上是北京城的肇始之地,也是宣南文化的主要源泉。

宣南会馆文化

北京的会馆发端于明代,在清代达到鼎盛。据1949年11月北京市民政局统计,全市会馆总数为391处。建于明代的33处,最早的南昌会馆建于明永乐年间。建于清代的341处,建于民国初年的17处,建得最晚的为1936年兴建的湖北大冶会馆。除西藏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台湾省)在北京都先后设立了(省、府、县、商)会馆。

会馆是供同乡或同业人士在京城及各大城市聚会、寄寓的场所。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不仅是会馆产生的源头,也是会馆最集中的地方。而这些会馆,又因为住过各地文人学子,很多成为了名人故居。

各具特色的会馆

01 长椿寺

长椿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现为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寺山门东向,有前殿、大殿与后罩楼,虽有改建但原有建筑基本完整。长椿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是明神宗的母亲孝定李太后下令敕建。

长椿寺内外多种槐树。山门前的空地上,旧植八株国槐,俗称“八槐护门”。寺内也植有国槐、丁香等树。长椿寺所在街巷古称“槐市斜街”,其旁街巷即名“古槐夹道”。明清以后,许多文人曾来该寺,并赞美该寺环境。有诗曰:“凉秋新月影生苔,古柏苍苍有径开。清梵数依祗树起,天花如共妙香来。”

02 绍兴会馆

绍兴会馆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路西。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魏龙常题写的木匾,上书“紹興縣館”四字。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1912年起住进绍兴会馆,前后达8年之久,这是鲁迅离开绍兴老家之后,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地方。鲁迅在此写下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许多不朽之作和极富战斗性的杂文以及许多翻译作品。

03 正乙祠戏楼

正乙祠戏楼也称“银号会馆”,原为明代古寺庙,清康熙初年由浙江银号商人集资,建立祠堂馆舍。在正乙祠内的二层戏楼是北京唯一保留至今基本完好无损的纯木质戏楼,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室内剧场,被称作“中国戏楼活化石”。众多昆曲、京剧大师都曾在这里演出。经过修缮的正乙祠戏楼如今焕发出新的光彩。

04 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坐落在虎坊桥西南,是湖北、湖南两省人士为联络乡谊而修建。湖广会馆现存戏台、门楼和一些附属群房,1996年按原貌修复并在会馆里开辟出了北京戏曲博物馆

自1996年修缮一新后,湖广会馆一直是京戏表演的重要场所。目前,湖广会馆再次开启了为期一年的闭馆修缮保护工作,修缮后的北京湖广会馆将化身为一座全域性活态博物馆,集会馆文化、戏曲文化、体验研学等于一体。

05 安徽会馆

安徽会馆位于宣武门外后孙公园胡同,是北京现存体量最大的会馆建筑,拥有“京师第一会馆”的美誉。安徽会馆的戏楼曾彪炳京城,“三庆班”“四喜班”等四大徽班进京都曾下榻于此并常态化演出。其中的表演曲目就有中国戏剧史上的不朽巨作《长生殿》。同时,安徽会馆是徽班演出的重要据点,在京剧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今安徽会馆依旧作为曲艺表演场所,北方昆曲剧院曾在这里尝试了不插电、纯嗓音、自然光的昆曲演出,给观众以独特的艺术体验。

宣南地区还有更多的会馆等您探索,宣南的会馆文化,也都藏匿在这些胡同的街头巷尾里。

如果您有兴趣,不妨走进宣南的会馆文化,去触摸、去品茗、去体验这些散落在时空中的记忆和影子,与文人墨客来一场跨时空交谈。

本文内容根据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杂志、北京交大古建筑、北京市档案馆、北京西城等综合整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460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