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上流传了一则新闻,引起了家长们的恐慌:
“任何留学机构不得办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留学义务,否则属于违法行为。”“中国教育部明确表示:不赞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出国留学。”
(网络传言)
如今,已有平台对此辟谣: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条假新闻,根据日前国家移民管理局回应:仍将积极保障留学等出入境服务。
这则谣言到底是怎么来的?
根据报道中的信息“教育部副部长韦钰”任职期间自1994年始至2001年止,可以判断信息并非是来自2022年的最新报道。
搜索得知这是一条来自1999年的“老新闻”,源头也不可考,并没有官方明确报道。
(△网络搜索截图)
造谣一:
民办学校要被取缔
两年之内全部退出
一则标题为:“教育部传来消息,私立学校被叫停,将在两年内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吸引了我的注意。
(△网络文章标题)
打开文章,仔细阅读,竟然发现这是一篇诱导购买图书的广告文,标题与内容完全不符合。
为何一些不良媒体总是喜欢用“民办学校要被取缔”“民办学校要完了”这些标题吸引大家眼球呢?
除了利益驱使,提高阅读量之外,还跟当下的“民转公”浪潮下,民办学校数量减少密切相关。
是所有的民办学校都要转为公办学校吗?当然不是!
2021年7月19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要求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民办、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
(△ 法律条文截图)
也就是说,公办校单独举办的民办学校要转为公办校;对于公办校与个人或机构举办的民办校,符合“六独立”的可以继续以民办校的方式存在;而那些个人、机构单独办的民办学校,根本就没有在民转公的范围内。
所以,根本没有所有民办学校被取缔一说。可以看出,“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是造谣者惯用的法宝。
其实,对于民办学校的态度,国家早已经写进了法律法规里面:
2021年4月7日的正式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指出:“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民办教育,保障民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鼓励、引导民办学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
法律都是支持社会力量办民办学校、鼓励民办学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全部取缔”更是毫无逻辑可言。
#02
造谣二:
国际学校纷纷改名
将要退出历史舞台
从去年开始,全国有不少城市出现了大批国际化学校改名的情况,其中不乏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
今年3月29日,“清华附中国际学校”改名为“北京朝阳清森学校 ”,打响了北京国际化学校改名的第一枪。
之后,哈罗北京紧随其后,正式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礼德学校。
当时就让不少家长恐慌:“国际学校名字要改了,国际高中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吗?”
从今年3月29日至今天的5月29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北京已有10所国际化学校纷纷改名:
(北京国际化学校改名清单)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相信还有更多民办国际化学校走在即将改名的路上。
国际化学校为什么会改名?
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 :“民办学校名称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世界’‘国际’‘全球’等字样。”
从上面的清单中可以看出,有不少学校就是因为原名字带有“国际”这个字眼而进行更名的。
还有一类,是因为学校性质是民办学校,但是却挂着公办学校的“招牌”。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通知,明确要求对民办学校及相关单位、企业等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进行清理。
改名只是规范学校名称而已,其运营及管理本质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家长根本无须恐慌,毕竟对于学校,我们最终选择的是其最本质的核心教育,而不是学校名字。
可以看出,以上十所改名后的北京学校,其名称出奇地一致:XX市XX区XX学校。
无论是公参民的学校“民转公”,还是民办学校改名,最终的方向都指向的一个共同点:民办学校规范发展。
于是,该“六独立”的继续独立办学,该成为公立学校的就转公,公、民的界限将彻底划清,那些民办校打着公办校招生的时代将渐渐远去。而那些名字中带有独特字眼的学校也受到调整,一切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规范,变得越来越井然有序。
#03
造谣三:
三大国际课程全部取消
国际教育退出中国
这几天,国际教育领域消息频出,尤其是关于IB、A -Level、AP三大国际课程大考取消一事出来后,各类新闻与谣言满天飞。
上面这些言论,确实足以让不少关注国际教育的家庭深感恐慌。然而,这些竟然都是断章取义、偷换概念的谣言。
首先,取消的部分地区的考试,而不是全国所有,谣言完全是以偏概全。另外,取消的是今年的考试,而不是以后所有年份的,关键是也不是取消课程,而是取消考试,因为国际课程不可能取消,可以看出造谣者完全在偷换概念。
同时,一些地区已经恢复了考试,比如合肥的AP考试只取消了第一周,后面的考试完全政策开考。
取消考试的原因是因为疫情,疫情稳定之后自然一切恢复正常,完全没有某些人或某些作者所说的那般恐怖。
这些人曾借助此事肆意渲染恐惧情绪,加剧家长的恐慌:
(△网络截图)
越是紧急、不利的情况,越是有人借机制造谣言。
前不久,北京疫情反弹,38岁的姚某人制造谣言,最终被公安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今天下午发布会要求北京未来三天静默,全市暂停外卖和快递等服务,请大家尽快准备未来三天的物资”。
谣言一出,北京居民顿时恐慌,抢菜、抢米大战再次上演。
最终,造谣者,自食其果。
写在最后:
我们很幸运,生活在这个能够快速捕捉各种信息的科技时代;同时,我们也是不幸的,被谣言、谎言充斥着、干扰着、误导着。
面对令人深感恐慌、焦虑的舆论,我们要仔细鉴别,切莫人云亦云。
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望这个社会给纯洁的教育留一片蓝天,少一丝恐慌。
最后,想要了解更多教育政策、教育故事,敬请锁定择校行,我们下期见。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