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毒打婴儿视频(背不出知识点)

 魔术铺   2023-01-22 07:16:03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育儿事务所#无意中刷到一个视频,短短的17秒,在点开的一瞬间,我就感到了震惊、愤怒,还有心疼。

视频中的妈妈在监督孩子背化学知识,孩子背得磕磕巴巴,在妈妈提醒下还是把“碳酸钙”背成了“稀硫酸”,背错的那一瞬间,妈妈拿着手中的资料照准孩子后颈就是一下,孩子只来得及紧闭了一下眼睛,改口的时候,迎接他的是第二下、第三下……

背不出知识点,被妈妈狂扇巴掌,网友:换个角色试试?

这还不算,紧接着,孩子妈妈改换成了用巴掌扇孩子的脸,连扇了大概有3下,孩子本能地用手去护脸,换来的是妈妈更重的一巴掌,孩子哭着求饶:“妈妈,不要打手!”越求,换来越重的几巴掌。

而孩子不知道,妈妈照准的是他的脸。

之后,孩子妈妈更是把孩子拉弯了腰 虽然看不到妈妈打他的哪里,但是从孩子小心地看了一下手,又护住脸的动作,不难猜出,妈妈打的不是手就是脸,他只能不停地求饶:“妈妈,你不要打了。”“妈妈,不要打了,这么痛怎么写?”

背不出知识点,被妈妈狂扇巴掌,网友:换个角色试试?

让我震惊的是,孩子说完这句话后妈妈手里出现的东西:一根木棒!是的,一根木棒,目测直径5CM左右,妈妈操着这跟木棒毫不犹豫地打向孩子,连续抽打的过程中,她一直在说着:“背熟点”“背熟点”“背熟点”

我数了数,17秒的视频里,除开用资料打的那几下,孩子还挨了5巴掌,5棒,平均不到2秒就挨一下。

背不出知识点,被妈妈狂扇巴掌,网友:换个角色试试?

若不是孩子嘴里一直喊着“妈妈”,我很难相信,这个出手丝毫不犹豫的女人是孩子妈妈。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的情况呢?

1、缺乏耐心

人类的本能就是喜欢看到即时成效,越是短时间内能看到巨大成就的方法,越受欢迎。

但,很不幸的是: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们需要一点一点学会技能,再一点一点掌握它,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背不出知识点,被妈妈狂扇巴掌,网友:换个角色试试?

很多时候,作为家长,我们看不得孩子磨磨蹭蹭。因为,我们会被眼睛蒙蔽,即使孩子确实是在学习,在我们眼里,只要没有达到即时成效,我们就会主观地认为:他就是在玩,就是在消磨时间,就是不好好学习。

也是因为看不到即时成果,我们急躁、愤怒,情绪失控之下就会忍不住对孩子施压,甚至直接动手。

背不出知识点,被妈妈狂扇巴掌,网友:换个角色试试?

2、缺乏自我归因

面对孩子的磨蹭,很多人说:“这孩子就是学习习惯不好,他就是不听话,他该打。”

可是,有人说过: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了错,那么一定是原件出了错。如果只一味地从复印件上找原因,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只有从原件改起,复印件才能保持正确无误

遗憾的是,能想到自我归因的家长实在不算多。毕竟,自我否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而从骨子里,我们都更擅长把原因归咎给别人。这样,我们就能轻松地撇开责任。

背不出知识点,被妈妈狂扇巴掌,网友:换个角色试试?

3、没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为什么父母面对同龄人非常有礼貌,无论是接人待物都能大致做到一视同仁,即使是对待不太合得来的人,也能做到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可是,一到孩子这里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大吼、责骂、甚至责打了呢?

甚至出现像视频里这个妈妈一样歇斯底里地打骂,巴掌专往脸上去,挥起棒子不费力,明显带有泄愤、侮辱的感觉呢?

背不出知识点,被妈妈狂扇巴掌,网友:换个角色试试?

其实,说到底,就是因为没有把孩子放在对等的位置,因为他小,因为他还没有还手的能力、因为他在家里没有话语权……

有网友评论说:“我觉得这个妈妈已经不是在教育孩子了,只是在泄愤而已。”

“家长心理不健康,这种状态教育出来的孩子还能健康吗?”

只有那些没把孩子放在平等位置上的家长,才会这么下得去手吧!

背不出知识点,被妈妈狂扇巴掌,网友:换个角色试试?

那么,日常生活中,怎么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1、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

其实,无论孩子是真磨蹭还是假拖延,都是有原因的。

有的可能是孩子天生完美主义,他希望把一切做到尽善尽美,自然要花更多时间,总体来说,这还是好的;最怕的是那些真不会又不肯说,只能坐在桌前磨洋工的孩子,时间浪费了,作业没完成,家长着急,孩子却没有什么反应的。

背不出知识点,被妈妈狂扇巴掌,网友:换个角色试试?

面对这样的情况,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如果是学龄前儿童,可以通过各种游戏、陪玩来训练专注力,提高孩子的动脑能力、手脑协调能力。

如果已经上学了,父母可以采取共读的方法,当然,这个共读可不是拿根棍子守着。

而是和孩子共同成长,孩子学习,家长也一起学习,适当地给孩子提供帮助,通过共同学习的方法取得共同进步。

背不出知识点,被妈妈狂扇巴掌,网友:换个角色试试?

2、心平气和

都说: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的体验能够影响生理功能,凡事过犹不及。网上时不时冒出的家长被气到住院的、被气出心脏病的……

甚至有人说:“我可不敢辅导作业了,我怕被气死!”

说到底,还是家长情绪反应太大,可是事实上,很多事情是需要心平气和才能处理好的,情绪失控只会把事情办得更糟。

背不出知识点,被妈妈狂扇巴掌,网友:换个角色试试?

那些把父母气得差点需要急救的孩子,好像成绩还是那样,就是最好的解释。由此可见,暴躁、发怒除了把孩子吓得战战兢兢、反应更慢之外,并没有好处。

因此,不如调整好心情,心平气和再来辅导孩子。

如果实在难以平复,记得告诉3遍: “我生的,我生的,随我,随我!”

背不出知识点,被妈妈狂扇巴掌,网友:换个角色试试?

3、听听孩子的意见

我们都说:“眼见为实!”可惜,很多时候,我们会被眼睛蒙蔽,只看到表象,看不到实质。

比如,有个家长看到孩子写好了字又,然后再写再擦,一两分钟才能写好一个字,她问孩子为什么,孩子说是那个字写得不好。家长这才发现:孩子有些完美主义。

背不出知识点,被妈妈狂扇巴掌,网友:换个角色试试?

如果不是看到孩子写写擦擦的全过程,家长很可能认为孩子只是在桌前玩耍。

因此,当发现孩子的行为与想象的不符,下意识想要做评论时,一定记得:先听听孩子的意见:

题目很难?

想要先去做别的事?

今天的课没太听好,作业不太会做。

……

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比歇斯底里一顿骂有效得多。

背不出知识点,被妈妈狂扇巴掌,网友:换个角色试试?

4、有效的陪伴、及时的鼓励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一听到陪伴,很多人就摇头:“我还没陪伴吗?我天天陪他写作业,陪他吃饭!”

这里说的陪伴,是抱着共同进步、抱着欣赏和鼓励的心态的陪伴。

很多家长辅导孩子时,大都是以辅导的名义,行监督的权利:如,视频里的妈妈,资料当武器的,随手就能拿到棒子的;还有的家长其实打从心里就不乐意,端看他们手里那放不下的手机就知道了,更有甚者,嘴里说着:“你好好做啊!”这头却在看视频、打电话的。

背不出知识点,被妈妈狂扇巴掌,网友:换个角色试试?

这些都不是有效的陪伴,有效的陪伴是放下手里的一切事情,把孩子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打扰不离开,不带任何评判。

不要以为学习只是孩子的事情,其实家长也要学习的,有时候,通过和孩子共同学习,家长更能了解孩子的知识体系,也更能理解孩子的表现,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457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