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背上有毛刺怎么办(科学育儿)

 魔术铺   2023-01-21 23:11: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作为在基层工作的儿科、新生儿科医生,每年总会碰到一些因拔新生儿“锥子毛”而导致新生儿感染的病例。轻则发生新生儿皮肤感染,重则导致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致死性疾病。每当遇到这些患儿的时候,心里有惋惜也有无奈。那么今天我们就新生儿“锥子毛”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科普。

◆什么是“锥子毛”?

“锥子毛”是临夏及附近地区的一种叫法,更多地区喜欢称之为“猪毛风”。民间传说,新生儿哭闹是因为“锥子毛”引起的,按照老人教的方法,用蛋清和着面粉或乳汁等在新生儿背部、前胸等部位皮肤上搓一搓就会出现硬硬的像猪鬃一样或者更像锥子尖一样的黑硬毛刺出现,家长以为神奇,操作者感到得意,并美之名曰拔“锥子毛”。更有甚者还要加上点中医理论,说什么实证“锥子毛”是胎毒,虚证“锥子毛”是先天不足。其实仔细一想,这种现象并不神奇,新生儿皮肤表面存在毳毛,常常肉眼不易发现,经使用蛋清等蛋白质揉搓后,毳毛包裹于蛋白中,随着蛋白质凝固就变成了黑硬的毛刺了。毳毛是新生儿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祛除,它的存在也与新生儿哭闹无关。新生儿的皮肤很娇嫩,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毛囊受损,引发感染,严重的话,甚至有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其实,在新生儿出生的2-8周内,有的宝宝常常表现出突然发作的、剧烈的、不易安抚的哭闹,伴有阵发的屈腿、握拳以及大量的排气,一般在下午或傍晚发作,有的发作时间较固定,多持续2-3个小时。这其实就是婴儿肠绞痛或者肠痉挛,因其发生往往在傍晚,也被称为“黄昏哭闹综合征”。这种现象是比较普遍的,通常这种难以安抚的哭吵约始于出生后2周左右,常常在第6~8周达到顶峰,不过到了3~4月龄后,就不常见了。由于大都发生于日落后的特定时间段——大部分是发生在傍晚的5~8点之间——当然也有部分是发生于一天中其他的固定时间段,所以常被称之为“黄昏哭闹综合征”。“黄昏哭”也叫成长哭,是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标志,但是它的成因至今仍无定论。

◆为什么拔“锥子毛”似乎有效呢?

这是因为,在给宝宝揉搓时,宝宝是俯卧着的,这样的姿势恰好可以增加腹压,减轻肠绞痛或者肠痉挛带来的不适。而不停搓揉的动作,起到了给婴儿做按摩的效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会让宝宝觉得特别舒畅,自然睡得好。正是因为这样的巧合,让拔“锥子毛”成为民间应对小儿哭闹(婴儿肠绞痛或者肠痉挛)的一种看上去很神奇的解决方案。其实针对单纯黄昏哭闹综合症现象,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干预调整: 1、给予宝宝更多的情感关怀。多抱抱他,多和他说话,给予身体上的接触;2、黄昏哭闹综合症即黄昏性腹痛,可以给宝宝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缓解腹痛;3、如果宝宝饿的情况下也会哭闹,需按时给宝宝喂奶;4、宝宝刚出生,对外界环境不适应,宝妈要耐心的安抚宝宝,可以通过轻轻的拍打、给宝宝唱歌等来缓解宝宝的不适。用以上几招,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如果进行合理有效的方法后仍不能缓解宝宝的哭闹症状,而且哭闹也不至于黄昏或者某固定时间段,就需要及时就医了,切不可去做拔“锥子毛”之举。

在儿科、新生儿科医生眼里,经常看到的不是拔“锥子毛”带来的益处和病情缓解,而常常是其导致的新生儿败血症等重症疾病引起的一次次抢救和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失。那时候,每个人都有道不完的悔意,但一切都迟了。

科学育儿,道阻且长。为了不让悲剧重演,养育宝宝一定要采取科学的做法,不要听信迷信和伪科学,以免给宝宝和家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供稿:马宏斌 编辑:柴秀礼

美编:马丁援 审核:马丁援

发布:王玲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452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