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原创内容 欢迎转发】
这两天网上热搜一个新闻:女子长期吃隔夜菜重度贫血晕倒!
媒体报道说:「武汉的胡女士一个人独居,为了省事,她总是一次做2天的饭菜,每次要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加热一下。最近,她总感觉浑身没劲儿,甚至在家中晕倒,被邻居紧急送往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查出重度贫血,究其原因竟是长期吃隔夜菜惹的祸。」
我看到这里一脸惊讶:隔夜菜以前曾经被说成「和胃癌有关(其实根本没科学证据)」、「会食物中毒(其实放冰箱冷藏过夜也不会中毒)」,现在居然又多了一个罪过——导致贫血!
到底什么理由呢?我真是想不出。
媒体报道中是这么说的:「医生介绍,长时间烹饪会导致食物中的叶酸和维生素B12被高温破坏,易患上巨幼细胞贫血,因此最好不要食用二次加热的食物、隔夜菜。」
这话貌似有理有据,其实疑点颇多。
首先,说女子重度贫血,而且是和营养有关的贫血(还有遗传性的),到底是什么类型的贫血?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还是恶性贫血?或是缺铁性贫血?文中语焉不详,无法判定是哪一种贫血。我们不妨一一分析。
可能性1: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如果真是这个问题的话,最大可能性是这位女士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太少。
富含叶酸的食物是:深绿色叶菜,豆类,动物内脏,肉类等。
即便天天吃当天做的饭菜,如果既没有足够的绿叶蔬菜,也没有足够的肉类食物,也不经常吃豆类食物,那么叶酸来源也是不足的。
此外,蔬菜中的叶酸确实是比较怕热的。就算天天吃新鲜做的蔬菜,如果加热过度,也会造成叶酸分解,并不比制作合理的「隔夜菜」好多少。
反过来说,如果吃了足够的绿叶蔬菜和肉类、内脏、豆类等富含叶酸的食物,而且是合理烹调的,就算在冰箱中放一夜,第二天加热杀菌几分钟,叶酸的摄入量也不会太低,不至于因为叶酸缺乏引起严重贫血。人体对叶酸是十分珍惜的,还有肝肠循环机制来重复利用。短时间的缺乏并不至于引起严重的巨幼红细胞贫血。
要知道,餐馆的菜肴原料很多都是提前备好的,超市买的熟肉、豆腐、馒头、花卷、面包等也是头天甚至几天前做好的,速冻食品是提前做好冷冻的,吃之前要再次加热。很多加工食品保质期就更长了。难道吃它们都是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么?
可能性2: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恶性贫血。
如果是这种原因,因为隔夜菜造成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首先,维生素B12在正常烹饪条件下损失较小,就算两次加热,也远不会「全军覆没」。卤猪肝之类的食物,都经过一两小时甚至更久的煮制,其中维生素B12大部分仍然可以保留。
其次,健康人体的肝脏中会储存够用几年的维生素B12,几个月不吃它都不会引起严重贫血。除非成年累月纯素食。
可能性3:最常见的缺铁性贫血。
如果是这种贫血,就更和是否隔夜菜无关了。因为食物中的铁元素是不会轻易跑掉的。肉类也好,内脏也好,坚果油籽也好,其中的铁元素都是不怕热,也不怕隔夜保存的。
可能性4:其他营养素不足引起贫血。
维生素C、维生素B2和维生素B6的不足,也会增加贫血危险。但是它们并不会因为在冰箱里放一夜就完全损失掉,特别是维生素B2,如果有植物细胞结构保护的话,还是相当皮实的。锌和其他微量元素缺乏也可能造成贫血风险上升,但它们就更不怕热、不怕冰箱保存了。
那么,这位女士为什么会出现严重贫血呢?我猜想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一个人独居,有可能是因为嫌麻烦,经常食物总量太少、品种过于单调,或食物内容不合理,造成营养供应不足,多种营养素缺乏。
2 文中说她「生活非常节俭」,或是怕多花钱,或是因为怕胖,肉类、鱼类、豆制品、坚果油籽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太少,绿叶蔬菜也不足,只吃白米白面、萝卜土豆等,这种饮食状态容易引起贫血。
3 可能有消化吸收能力严重低下的问题。而且消化吸收不良和营养不良之间形成恶性循环。越消化吸收差越不敢吃,越不敢吃越营养不良,越营养不良,消化吸收能力越差......
维生素B12要靠胃里的「内因子」来帮助吸收,胃病患者产生内因子的能力有降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患者,因为胃壁细胞产生胃酸和内因子的能力不足,严重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利用。
叶酸利用则与肠道健康有关。从蔬菜摄入的「多聚谷氨酸盐」形式的叶酸,必须经肠黏膜刷状缘分泌的一种「γ-谷氨酰胺羧肽酶」作用,转变为单谷氨酸盐才能被吸收。 如果肠道功能低下,或有肠道炎症,或者锌元素缺乏,就容易造成叶酸利用不良。
4 身体可能有持续失血情况,如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
5 存在其他影响血红细胞合成的疾病情况,比如肾脏疾病和肝脏疾病都可能引起贫血。
6 服用某些药物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影响造血功能、造成内出血等。
所以,文中一味把贫血的原因归为「吃隔夜菜」,实在有点证据不足。
如今独居人士越来越多。即便结婚成家,毕竟也经常会有伴侣不在家的时候。一个人生活,不可能顿顿都重新做饭,而且还只做一小碗饭,一小盘菜,然后把吃不下的全部扔掉,一点「隔夜饭菜」都不吃。
其实,合理的备餐并不会引起营养缺乏,甚至相反,能够有效增加食物品种,对预防营养缺乏很有帮助。通过合理的分装、冷藏、冷冻,能让一个人的生活也能吃上一天12种以上的食材,能让每一餐都有荤有素,营养充足。
比如说,
这样,天天都能有荤有素,各种营养素充足。这对预防贫血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如果做饭做菜必须精准符合一餐食量,只要当天吃不完就得扔,那么全国每天要扔掉多少食物?这和节约食物、爱惜资源的环保潮流不一致,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相背离,给亿万家庭造成经济负担,给农业生产造成更大压力。
说到这里,我就记起2020年那个吃「酸汤子」全家中毒灭门的案例。本是因为没有及时冷冻,在室温下存放太久,引来了椰毒假单胞菌,产生了米酵菌酸等两种细菌毒素。但这件事情刚开始报道的时候,却被媒体炒作是因为「在冰箱里冷冻了一年」的原因,警告人们不要吃长时间冷冻的食品。
用冰箱来冷藏、冷冻食物,就是为了通过降温来延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也降低维生素损失的速度。明明是是有利于食品安全性、有利于保持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怎么还变成有害做法了?冰箱无辜躺枪,含冤受屈......
所以,希望媒体们更多了解食物储藏的知识,不要遇到哪个疾病案例,就总想往「隔夜饭菜」、「冷藏冷冻」上扯,好像扯上这些就能吸引眼球一样。
欢迎关注:头条号【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第一时间get最实用的营养干货,和家人一起吃出健康。
范志红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中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理事
中国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