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来临,平时来参加测评的孩子明显增多,在评估中我发现很多家长都会问我一个问题:孩子的能力适合上小学吗?
首先我很开心家长可以意识到“不是年龄到了就可以上小学”,而是要看孩子的能力是否满足上学的需要。
比如孩子的身体力量,是否可以支撑他保持40分钟的稳定坐姿?听觉能力是否可以专注到能及时跟随老师的节奏?视知觉能力是否可以做到“眼手脑”协调一致?
所以,上课听讲、看书写字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孩子视知觉能力是如何发展的。
视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视觉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我们这里讲的视觉,并不是指视力,而是视知觉能力。
视知觉是指大脑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心理过程,我们的大脑皮层约1/4的面积都参与这项工作,是我们大脑的核心功能之一。
视知觉加工过程一般指的是从视网膜接收到光的信息,转变为电信号后,再层层传递到大脑视觉皮层的各个脑区,进行更深入的加工处理,形成由神经活动表征,就是人们所意识到的画面,后再通过知觉认知,然后才能对确定好的信息进行后续加工处理。
小学低年龄段孩子,15%~30%有潜在的视知觉障碍问题。
视觉发育比较慢的孩子,容易在上学后认拼音、字母、数字速度缓慢,不肯写作业或者做作业很拖拉,不太爱看书,或者读书、背书的时候添字漏字,常常会写错别字。
所以家长要从小抓住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帮助孩子充分发展视知觉能力。
宝宝视知觉发展阶段
婴儿刚出生后,看到的内容基本上是模糊不清的,大概要到3个月左右才能开始看清妈妈的脸。
下面这个图是由英国眼科医生Romesh Angunawela制作的图像,更直观地展示了婴儿从出生到12个月的视觉变化。
宝宝的视觉发育过程包括视觉定位、注视、追视和视线转移等,大概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0~2个月时,新生儿调节晶状体的能力较差,不能准确聚焦,以致视物成像模糊。
无论物体距眼睛1米或10米,看到的图像都是模糊的,只能接受单纯和强烈的光线和颜色,例如黑色、白色、大色块或简单的线条及图形。
对于刺激强烈的目标物体会出现视觉定位和注视。由于眼球控制不充分,可出现眼球向一侧固定,单眼看物体的情况。
3~6个月时随着头颈部稳定程度提高,眼球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出现眼球随意运动,能够辨别不同的面孔。双手向中线合拢时,双眼能够注视物体。
4个月时,随着头部左右转动动作的出现,追视和视线转移也随之发育。
6个月时,眼球已能进行快速运动,并能通过正确调整眼球转动来辨认不同焦距的物体。双眼同视功能获得。
7个月以后,随着追视功能的发育,眼球的精细运动能力提高,开始能够辨别物体。
随着宝宝眼部肌肉和眼部调节能力的发展,同时他探索和活动的范围也在扩大,宝宝的空间深度感知能力也在逐渐发展。
深度知觉是指我们的立体视觉能力,这对于理解空间的多维性,如近与远、浅与深等很关键。
如果没有深度知觉,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像抓球、下楼梯或者骑自行车等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么如何抓住关键阶段,帮助孩子发展视觉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0-6个月:黑白期
这个阶段宝宝对黑白两种颜色比较感兴趣,家长可以拿黑白色卡片,在距离宝宝眼睛30厘米的地方让宝宝看。
6-12个月:彩色期
这个阶段宝宝在发展视觉敏感度,家长可以拿颜色对比强烈的玩具给宝宝玩。
1-3岁:立体期
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宝宝会站立和走路了,开始对前后、远近、上下左右等空间感知有了更多的认识。家长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立体玩具、立体书之类的,丰富孩子的空间感知。
3-6岁:空间期
通过视觉孩子能判断出物体大小、上下、内外、前后、远近等空间概念。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借助走迷宫、连点成线、找不同等小游戏,锻炼孩子的视觉能力。
如果孩子在一岁左右没有经历充分的爬行(800个小时),或者一岁以后家长经常抱着,孩子的左右协调能力、身体控制和空间感知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他的视知觉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这就需要后续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帮助孩子发展对应的能力。比如借助蹦床抛球活动促进前庭功能和视动统合能力的发展。
因此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各个阶段能力的发展情况,通过科学高效的方法,促进能力的提升。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