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我正书写记录单时,听到一位大娘声音着急又紧张地说:“姑娘,扎的针出血了”!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连忙站了起来并迎向大娘,果然,跟我想的一样,大娘的留置针穿刺部位渗血了......
说实话,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真是屡见不鲜,渗血之后还能用吗?不拔会不会造成感染?拔了可是回血很好,局部无肿胀、病人也无不适啊...?这往往是刚入职的护士也是病人和家属疑惑的地方。
我们就这个事情从源头解决这个问题:如何预防静脉留置针渗血渗液呢?
针对渗血、渗液的问题,总结下来,在留置针十步操作中,更应着重关注以下三点:选择、穿刺、护理。
选择
1.血管
首选前臂静脉。
因此处血管粗直,便于穿刺、固定、保留。
2.留置针
在满足输液治疗的条件下,选择型号小、创伤小的输液工具。
因小型号留置针可漂浮于血管中,减少其机械性摩擦对血管内壁的影响。
穿刺
1.角度
首先绷紧皮肤,其次常规30-45°最佳。穿刺角度越小,对血管壁的损伤越大,越容易导致穿刺点渗血渗液,但是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
2.力度
针对皮肤细嫩的患者注意进针力度要小以免穿透血管;相反一些皮肤粗糙的患者进针力度要稍大些使针头全部刺入皮下,减少痛苦。
3.速度
对于血管细小、弹性较差的病人,穿刺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刺穿血管壁,注意进针后的落空感及针尖位置有无回血。
4.“莱距离”
“莱距离”即针尖斜面下切线与导管前端上切线之间的距离。莱距离的参考标准为0-1mm。
当莱距离变短穿刺时切口变大容易引起导管卷边,劈叉毛刺等现象导致穿刺失败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留置期间也会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当距离变长时,穿刺时容易出现针尖刺破血管,但导管还未进入血管或送管阻力大导致穿刺失败;针尖划伤血管壁也会导致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在穿刺前去掉针帽之后要180°左右松动针芯并复位保持“莱距离”不变,切记上下松动改变“莱距离”。
建议:不要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内,这样可以减少导管座与穿刺部位的摩擦,减少穿刺点发生渗血渗液。
护理
1.注意穿刺部位的保护,向患者宣教到位。告知患者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避免肢体长时间下垂;
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痒、痛感或敷贴出现卷边情况及时告知护理人员;
不可抓挠敷贴或自行拔出留置针;
保持敷贴的清洁干燥,注意防水。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正确冲封管;
3.加强巡视与询问,按时更换敷贴。
对于这个问题
1.首先检查这位患者的留置针,除了渗血之外,冲封管通畅,患者无任何不适,回血良好,穿刺局部皮肤无红肿、无硬结。
2.其次在无菌操作下,给予患者更换敷贴,固定完善,安抚患者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留置针宣教。
3.最后,在本次的学习中,为病人减少疼痛,更规范有效的延长留置针使用寿命,降低渗血、渗液的发生率。
资料参考:《静疗学术部》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