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是怎么出生的(婴儿的哭声能够引来大量天敌)

 魔术铺   2023-01-19 21:07: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最早期的原始人并无足够的心智,比如早期猿人,距今377万年至180万年,日子必然是十分的艰难,不仅未发现火的存在,还处于气候环境恶化的时期,状况用濒临灭绝也不为过,直到进化到智人阶段,状况才开始好转。

以下从社群、脑容量、哺乳期、婴儿哭的原因,诸多多方面进行串联,来尝试说明原始人婴儿的可能生存状况。

对技术细节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跳至“ 3、进化后的怀孕时长 ” 或 “4、婴儿哭泣的原因 ”章节,因为这两个章节更通俗易懂些,看起来没那么枯燥。

1、早期的原始人

火的使用是发生在大约距今160万~15万年之间这样漫长的时期内,也就是说,更早期的原始人(比如早期猿人、南方古猿),要面对的外部世界其实是极其复杂、恐怖的存在,婴儿的命运和在野外看见野外嗷嗷待哺的小鸟、小羚羊大致相当,随时可能遇到生猛天敌,生活自然十分艰难。那时可没有社群的共建能力,也没有足够的心智,这时任何哭声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甚至因为心智低下可能触发自杀式的鲁莽行为。

在没有火的时代,早期生活艰难的猿人,以个体、三三两两的采集植物及猎捕中小动物为生,随着家庭和社群出现小规模的聚集,开始有了三个规模化的聚集量化常量——5(家庭生活)、15(洞穴聚集)、45(社群规模),这是社会脑在演化中能够支持的社会规模的3个关键常量。

随着聚集数量的增加,才开始有了规模化的社群共建力量,才开始有了心智的增加,并出现逐渐明显的分工协作,包括制造工具等进步类型,并朝着晚期猿人(直立人,150~20万年前)、早期智人(20多万年前~5万年前)、晚期智人(新人,5万~1万年前)的方向发展。

但,没有出现社群规模聚集的原始人,是不可能进化出面对未知环境的挑战时,还能够保持高质量存活率的脑容量和心智能力的。这就意味着,如果社群规模不能发展起来,那基本还是靠天吃饭,靠运气和经验吃饭,婴儿的生存质量自然不会高。

2、社群和脑容量的关系

猿人与灵长类脑量的演化有三大相关因素(选自《社会脑内的演化》,第317卷,第1344–1347页)

为什么要说脑容量和社群有关系,是因为类人猿社群的平均规模会随着“新脑指标”的上升而增加(新脑指标是由前额叶体积与大脑扣除前额叶之后其余脑区的总体积之比),也就是说,聚集产生社交、安抚、分享、物质交换等复杂的生存行为,每天生活在一起,长期一代又一代的繁衍,脑容量才可能出现快速进化的可能。

上图中,类人猿与灵长类脑量的演化有三大因素,这三大因素更像是演化的制约条件,而不像是演化的驱动变量:

1、觅食范围2、日常行为3、大脑前额叶(新脑皮质)的尺寸。

上图的核心部分是“基础代谢率”(BMR),它有三点作用:

1、为维持必要的营养与代谢水平(首先由身体的尺寸决定)而必需的脑量,这一脑量与个体寿命(也受身体尺寸的影响)相互影响。2、身体尺寸与食物摄入(由基础代谢水平决定)相互作用。3、身体尺寸和食物摄入(通过每日可达的范围)决定了日常行为与觅食或家园的范围,而这一范围依赖于由信任度足够高的个体构成的群体的规模。

新脑皮质(前额叶在最近50万年甚至最近5万年里才扩张形成的部分)的增长也不是随意性的,它必须符合并适应三方面的外部约束:

1、外在威胁2、群体规模3、脑容量允许的新脑皮质扩张幅度

此外,最早期的社群基本都是由有血亲关系的猿人组成。因为血亲关系会让猿人感受到更安全和更容易满足,也更乐于分享劳动成果,尤其是面临危机选择时,血亲关系更容易触发内心的信任和牺牲。

社群规模与大脑新皮质的关系,群体规模的均值在100~200之间(选自饶敦博2003年发表于《人类学年鉴》的综述文章)

由于社群和外部自然环境的变化,逐步形成的更大群体规模社群,脑容量出现的进化,最终使得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有效积累、更多群体成员能够顺利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下的知识存量,从而降低了对个体智力的全面性需求,分工后人类的存活率开始得到极大提升,这个时候婴儿的生存质量才可以说:开始极大的变好。

从脑容量这方面来说,晚期猿人的后半期(50万年左右)和晚期智人的前期(5万年),也就是50~5万年前,婴儿的生存质量开始逐步明显变好,因为猿人开始产生心智了,形成了一定的智慧沉淀,并且缓慢具备了社群的庞大分工协作力量。

3、进化后的怀孕时长

对所有哺乳动物的研究发现,妊娠期长短是和大脑容量的发展有关。

基于在其他哺乳动物身上所发现的规律,像我们人类这样的脑容量,妊娠期需要长达21个月才可能匹配。但我们知道,女性的怀孕周期实际只有9个月。

原因看起来是这样的:

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决定拥有更大的大脑,更棒的是他们决定直立行走。这使得我们进化出了独特的碗状骨盆,这与猴子和猿类的细长型骨盆不同。这种碗状骨盆能更好地平衡头部和躯干,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行走,尤其是当我们的大脑极大地扩容之后,从人类的第一代成员智人开始,我们终于能够大步流星地行走了,也就是说,能够进行长途跋涉,不停的迁徙,而不是仅停留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对比于猴子)。但进化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我们不可能获得完美的人体工程设计。我们获得了远途跋涉的能力,就必须有所牺牲,也就是我们的脊椎不够强壮,而进化的最终结果就是留下了方便“行走”的较低脊椎,而不是为了更适合生育的脊椎和盆骨。几百万年后,当我们祖先的后代决定大幅度扩大自己的脑容量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问题:碗状骨盆大大缩小了产道,婴儿的大脑大小成了生育的限制因素。在这一点上,人类基本上没有什么选择。当然,我们也可以出尔反尔,放弃进化出更大的大脑的想法。但是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有任何进化,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全球气候和自然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要活下,就必须迁移和去应对新的环境变化,如果止步不前就意味着陷入更加艰难的生态之中,就像其他艰难生存的类人猿一样,在那个时候,他们的数量已经下降到濒临灭绝的地步。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改变,适应这个新的生态纪元。大容量的大脑是这一次改变的关键,如果没有这一脑容量的进化,其他变化都不可能发生,奇迹才呼之欲出。最终,我们的祖先想到了解决办法:大幅减少母亲怀孕的时间,从原本需要的21个月,减少到现在的9个月。但是,风险显而易见,如果我们生下一个大脑只发育了一半的婴儿,那么婴儿会非常危险。作为对比,猴子和猿类的新生儿在出生之后的几天,就可以活蹦乱跳了,而人类的孩子要整整一年后才能达到行走的这种程度。

4、婴儿哭泣的原因

与猴子和猿类的新生儿相比,人类的婴儿即使足月出生,也存在生命危险。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发育不成熟的状况下出生总是非常痛苦。研究发现,发育不成熟的婴儿有着非常高的发育障碍比例,包括经常患病、学习成绩较差。当然,这不是说每个非足月出生的孩子都是如此,而是说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更高。

出生后在第一年当中,不管是原始人还是正常的人类婴儿,都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关爱。

而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对父母来说是非常耗费精力的,甚至比劳动更劳累,所以孩子们会通过各种长相可爱、卖萌的行为来赢得关爱,尤其是当处于饥饿、生病时,不停的哭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当然,这种情况也会带来一系列全新的问题。从妈妈的角度来看,这是赋予她丈夫的代价。这个时候,有两个选择:要么要确保孩子长得像丈夫,部分或全部都像;要么让孩子看起来不像任何其他的爸爸。事实上,人类似乎就是如此。与成年人不一样,人类的新生儿初看起来其实都长得差不多。实际上,所有的孩子生下来都是蓝眼睛,之后才变成棕色或者绿色。这就要让爸爸猜一猜,究竟谁是谁的孩子。如果孩子脸上没有任何一点能看出血缘痕迹,那也不能说明什么,周边人还是有很多“方法和理由”可以劝慰到婴儿的爸爸。

综上

1、5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

即:早期猿人的大部分时期,以及距今约有600万年的图根原人时期,生存质量是极其低下的,哭泣将很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这个灾难影响可能是外部引来的危机,也可能是原始人自身的鲁莽粗暴、烦躁行为所导致,因为心智还不够健全。

早期的原始人心智还不成熟,在神经解剖学上,猿类只能够管理二阶意向性(指心智能力,猴子是一阶,只知道自我的思维,二阶能反映他人心理状况,相当于人类五岁儿童的思维,正常人类是四阶,成年人极限是五阶),并不具备完整的道德判断能力,所以出现遗弃、误杀、甚至蠢到触发自杀的可能都存在。随着大脑新皮质的急剧增加,计算能力开始增强,这个过程可能开始出现真正的自省性和逻辑性,允许单个个体逐次处理二元水平的关系层级,或是在个体之间对若干层次的关系进行递推式思考。只有从那时开始,宗教、道德体系才开始逐步形成。关于额叶体积的真正跨越式增大,人类的化石证据表明,这一点很可能发生在人类历史很晚的时候。但几乎可以肯定,大约50万年前才开始出现。

2、50万年~5万年之间的原始人类

包括生活在150~20万年前晚期猿人的晚期、直立人,以及生活在20多万年前~5万年前早期智人的末期,他们的脑容量、大脑新皮质正在缓慢却呈加速态增长,自省性、逻辑性、道德性等开始初步觉醒并增强,婴儿的生存质量也随之逐渐好转,但这个过程是漫长且非常缓慢的,是一段化茧为蝶的“负重时光”,类似“冰与火之歌”中的艾莉亚·史塔克,负重潜行。

“弱小”的艾莉亚·史塔克

3、5万年~1万年前的原始人类

即晚期智人阶段,尤其是1万年前,随着原始人真正住进了村庄,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社会性分工和安定的生活环境,知识、经验开始以更高效的形态进行分享和传播,心智、道德、信仰等加速开始觉醒,并产生了初步成熟的社会文化。

人类随着意识崛起,先后进入全新世初期的中石器时代(约1.5万前~1万年前逐步开始,至8 000年前左右结束)及新石器时代(约1万~五千多年前逐步开始,止于两千年前),这时候婴儿的哭泣声才迎来真正春天般的温暖关爱和呵护,人类从这时起,才真正开启新的征服纪元。

补充下,关于母系社会: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约1万年前开始),出现了逐步壮大的母系氏族制,由于晚期智人的心智逐步崛起,带来了文明和社群环境的繁华和成熟,但狩猎始终不稳定,并且意味着伤亡,直到女性发明了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解决了粮食的问题,在家庭和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开始广受尊敬,并逐步取得了核心的支配地位。不过男性依然承担部分狩猎、捕鱼、防御等任务,粮食问题在母系社会已经不再是生存问题,在这种较为稳定的母系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人类才跃进式的发展出了不逊于今天的脑容量,以及复杂的语言、精密的手工作品,包括初步成熟的早期文化与信仰。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长,母系族群的劳动生产力与族群的战斗力能力都不如父系族群,母系社会适合出现在“原始社会生产力和技术低下”的时期,在步入农耕文明时期之后,实际上父系族群正在开始逐步发力,并且随着生产力和欲望导致的大规模冲突、战争的出现,父系族群逐步取代了其他母系族群,重新取得了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的核心地位,甚至期间还出现了妇女沦为奴隶般地步的时期,但不管怎么样,人类已经出现了心智上和生活质量上的成熟,婴儿的哭泣声都将有着守护者在身边呵护(哪怕是姨、外婆)。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422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