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和建立孩子正确的金钱价值观?
最近知乎看到一则新闻,保定一名初二学生网游充值花光母亲 12 万手术费。
请您先「点赞」+「收藏」+ 关注 @netkiller,转发给你的朋友再慢慢看,方便查看往期精彩文章,以防手划找不到,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价值观
由于计划生中国出现了几代独生子女家庭,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全部资源都投入到一个孩子身上,这导致如今绝大多孩子在温室家庭中长大,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对金钱更是失去了概念。还有些父母在网上听来毒鸡汤,奉行富养孩子。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对金钱观念意识不强,没什么影响;随着孩子年龄增大,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理财观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尽早地培养孩子价值观呢?
金钱观
认识钱
什么是钱?货币是怎么诞生的?怎么赚钱?除了工作之外赚钱的渠道有哪些?
绝大多数孩子都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家长要用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钱”,从古代以货易货到贝币、刀币、铜钱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钱。上了小学的孩子知道父母的钱是工作赚来的,但是他们不知道工作有多辛苦,以为早上出去晚上回来,公司就会定期发放工资。尤其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在线支付扫一下码“嘀”一声,钱就付出去了,电子钱包只有冰冷的数字,没有厚度和触摸的手感,人们感受不到钱包变薄的焦虑。
让孩子知道父母的钱是如何挣来的,赚钱方式、收入的构成
我们普通人的赚钱方式主要有两种,体力劳动和非体力劳动,体力劳动是用健康来换钱,非体力劳动是用时间来换钱。
我们的收入有两部分构成,分别是:劳动收入(睡前收入)主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睡后收入)也叫被动收入。
劳动收入就是工资,薪资收入的涨幅不是线性增长的,而是抛物线,当父母老去的时候薪资会随着年龄成反比下滑,收入不再上升,这就是为什么穷人无法通过工作积累财富。
财产性收,比如银行存款的利息,余额宝利息,股息,分红,房租等等……。财产型收入那部分基本不受我们年龄的影响,偶尔受到经济影响,不仅可以持续提高,还能躺着赚钱。
什么是“税”吗?
你的孩子知道什么是“税”吗?一次跟孩子聊天,聊到税收问题,孩子一脸茫然,原来世界上还有“税”这种东西。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常常会提到,教育的构成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四种教育完成一个人的完整教育。
你会发现学校教育并不未包含“收税”的相关内容,这是我们进入社会之后,面试的那一刻才知道,卧槽!只能拿到80%的报酬。
所以我们家长要告诉孩子什么是“税收”,在家庭教育阶段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
你要让孩子知道,你的工资是10000元,你的家庭可支配只有8000元,否则你的孩子会认为家庭可支配的金额是10000元。
我给孩子讲,公司如果赚1000万,首先要交20%企业所得税,剩下才能公司可支配的钱,剩下的钱要首先支付员工工资,要给员工交社保五险一金,支付房租水电和办公室场地费用,最后剩下钱才是股东可以分的钱,叫分红。但是!把公司的钱提出来还要缴20%的个人所得税。
孩子直接说,那不就没有多少了吗?孩子的脸都变青了,他想不明白凭什么要这么多交税,他说:“这也太多了!”。
接下来我就开始给孩子讲从国家到城市是怎么使用税收的,例如国家基建、国防工业、城市建设,公共资源,社保医保……
我们讨论了很多话题例如:
国庆节路灯挂国旗是否有必要,这个成本是多少,如果不挂国旗,把省下来的钱分配穷人是否可行?
在深圳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是一样的,但是财政拨款流向南山和福田区,生活在这两个区的人享受了更多资源,同样生活在深圳居住在观澜、坪山、大鹏等区的人,虽然跟南山和福田人缴纳相同的税率的个税,却享受不到这些优质资源。每个区都制定自己的个税税率,是否可行呢?
你还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叫隐形税,以及税务筹划的知识,这里就不说了……
工资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
要让孩子明白社会的底层逻辑,对付出劳动与得到的金钱回报不一定成正比,不是干活多就能获得更多的报酬。
薪资的高低是由岗位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所决定的。
想要拿高薪,孩子就必须从事那些稀缺的岗位,干不可替代的工作,以及持续不断的为企业创造价值。
我们的家长多数是降维思维,田忌赛马思维,即让孩子从事那些稳定,没有挑战的工作,从小就潜移默化的灌输,将来做个老师,考个公务员。
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孩子!梦想是逗你玩的,家长和老师常常问孩子,将来长大了你想从事什么工作?孩子说:“科学家,医生,明星……”。
教育(读书)有两个目的,一是大学教会你一种非体力劳动技能,二是实现社会分层。
掌握非体力劳动技能相比体力劳动技能有更多的选择,可以从露天的工地转到空调办公室工作,体力劳动只能干到40~50多岁,而非体力劳动可能干到80多岁。如果身体造成了残疾,很难再继续体力劳动,而脑力劳动者不受身体残疾影响,仍然继续工作,有更多的保障。
我想问问各位家长,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实现了吗?别再逗孩子了。
本质上现代教育就是通过外驱力,强迫一些人掌握现代生产生活技能,国家和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国家就培养什么人才,教育是有倾向的。所以教育这块看国家动向,国家/社会需要什么人才,你将来志愿就报什么专业。
还是说回“钱”,要想拿高工资,首先选城市,然后选大学,最后选专业。选择一线城市最好的大学,专业是次要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会从事对口专业的工作。这套操作只能让你拿到一张4年上课打卡学校发给你的一张收据凭证(学历)这距离高薪的工作还有十万八千里。
企业中的员工大可分为两类:运用知识的岗位和创造知识的岗位。
绝大多数的家长认知是「运用知识」的阶段,即通过掌握的知识「非体力劳动技能」获得一份工作,成为「打工人」拿一份稳定略高于蓝领的工资。例如学会数学,可以从事金融,土木工程,会计,学会物理化学可以干工程师。本质上是高学历工具人,跟我们普通打工人没有本质区别,工人操作挖掘机,电动螺丝刀,角磨机,电焊机;他们操作测序仪,离心机,光谱仪,频谱仪,只是使用工具的不同罢了。两者的工作都是完成上面安排的工作,都需要接受绩效考核。包工头给民工安排任务,研发主管给高级打工人安排任务。
你必须给孩子不断植入将来必须从事「创造知识」的工作。什么是“创造知识”在我前面的文章中有讲,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消费观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消费观的最佳期,父母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教会孩子怎样明智地消费和节制自己的购买欲。
信息差和认知差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信息差和认知差,商家怎么赚我们钱的。
我们知道赚钱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信息差,自古以来,在通信不发达的时代是暴利的赚钱方式,不仅能空手套白狼,而且其玩法都是比较简单的。
所谓信息差就是,我知道一个赚钱的东西,而你不知道,那我就可以利用你不知道的情况,去赚你的钱,最常见的就是,我能找到便宜的货源,知道哪款产品在热卖,代理和客户却不知道。例如某活动策划或者某个项目,在大城市火热,小城市的大部分人还不知道,然后我们利用这个信息差,去小城市赚钱。只要我们能找到更多的信息差,就能看到更多赚钱的商机。
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差时效性在缩短,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领域甚至已经没有信息差,一线城市的人跟农村人都接收来自相同平台的信息。现在我们的差距只是地理和空间上的差距,虽然「信息差」在缩小,但是人们的「认知差」却在拉大。
举个认知差的例子:很多人认为吃味精不健康,却不知道什么是「谷氨酸钠」,事实上人们每天都在吃味精,“鸡精”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味精),鸡精就是一个典型很好的利用人们认知差赚钱的产品。
想要和需要
孩子是分不清什么是「想要」与什么是「需要」的,看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自己也想要,是事实上并不是自己需要。家长要引导孩子节制想要的东西,我们只买那些刚需和高频重复使用的东西,这才是需要的东西。
购买需要的东西,不能只看价格,买便宜的,还要考虑用户购买时的决策时间成本,试错成本,售后成本。
商品的定价策略
我们怎么避免掉入消费陷阱,有必要让孩子知道产品的定价策略,一款产品最终价格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成本构成都有哪些。
产品价格 = 厂房租金+水电费+人工费+推广费+材料费+运输费+所得税+其他
这样孩子才会清晰地明白,什么买这个价格,在比较两款要买的产品时,他就心里有数,应该选择哪款,那个价格更合理。
例如孩子想买一款球鞋,对面两个品牌买李宁还是买耐克?要不要为产品溢价买单?
了解家庭花销和钱的去向
当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已经算半个成年人了。家庭的花销,应该让孩子知道,让他知道每一笔钱都花在了哪里,甚至一些大花销重大决策,应该跟孩子商量,让他有一定的参与感。
例如买房子,买车子,在购买的过程中让孩子全程参与,跟孩子讨论买房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周围配套设施、楼层选择、朝向、容积率、房产价格、升值空间、贷款事等额本金还是等额本息,两种还款有什么区别等等……
让孩子觉得他是家里的一员,而不只是父母的单方面付出。
理财观
尽早给孩子开银行账号,让他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钱,活期和定期存款这些是必须懂的知识。
除此之外还要给孩子讲什么是基金、国债、股票等等…… 有机会可以让他亲自操作一下。
我还给孩子讲了所有股票的知识,从企业股权设计,股票发行,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运作等等,不要期待孩子全能听懂,这就是内容植入,反复讲,某一天他会突然开窍。
往期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