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听力发育过程(宝宝的听觉是怎么发展的)

 魔术铺   2023-01-19 17:37: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如今的家长越来越重视早教,但与其发展孩子的新能力,不如先帮他巩固基础认知和技能。

听觉、触觉、视觉、嗅觉等等感官体验,都是孩子发展认知的基础,唯有在它们都健康的基础上,才能让孩子学习得更加轻松,并建立起知识这座高楼大厦。


01那么,宝宝的听觉是怎么发展的呢?

事实上,胎中时宝宝就已经具备听力了。

美国著名的儿科医生布雷寿顿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

他让怀孕7个月的准妈妈坐在B型超声的荧光屏前,在胎儿清醒的情况下,在腹壁外给出“格格”声,并观察胎儿的反应。结果胎儿的头居然转向了发出声音的方向,这说明他不仅听到了,还能作出反应。

尽管如此,胎儿的听力发展仍需经过不断发展,出生后整个历程也是循序渐进的。

0~3个月:

新生儿对声音还不太敏感,如果听到50~60dB(A)的声音,他会出现睁开眼睛、身体抖动、两手握拳,并且做出前臂屈曲的动作;如果声音过大,甚至会出现惊跳反应。

但发展到大约3个月时,宝宝就能分辨出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了,并会向声源转头。而且,他们更关注自己熟悉的养育者说话,并用微笑做回应。

4~7个月:

宝宝能对距离耳朵60厘米发出的35~40dB(A)这类较轻的声音作出反应,并且比较持续。

比如听到母亲的声音后,会立刻停下正在做的事,将小脑袋扭向声源,更重要的是他已经能理解母亲说话的语气(温柔友好或者生气)了。

8~12个月:

这时孩子的听力有明显提高,不仅对声音的定位能力增强,即便是较轻的、有意义的声音也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若父母反复给出较轻但无意义的声音,会使宝宝感到厌烦,做出不愉快的反应。

与此同时,他已经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并且对一些简单的话语有了理解,比如不、再见。

1~2岁: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能听懂父母的简单指令了,并控制自己对声音感觉的反应。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宝宝的听力没有问题。


02家长对孩子的听觉关注太少

从怀孕开始,听到的各种担忧就是:孩子发育情况怎么样?唐筛、排畸检查能不能过?孕期会不会缺氧?但基本没有人关注宝宝的听力会不会存在问题。

这是因为小宝宝不会说话只会哭,因此即便听力存在障碍,妈妈也不容易发现。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根据2019年的数据,如今约有2780万人次,其中0~6岁的听障儿童人数就超过80万人,且每年新增数为2~4万左右。

可以说,听力障碍属于宝宝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而且大部分都是由于准妈妈孕期护理不当或是其他并发症导致的。

耳聋的产前遗传基本是无法避开的,但并不代表父亲或母亲有一方存在耳聋就一定会遗传给宝宝,如果家族中存在这样的情况,怀孕前准父母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基因筛查计算概率。

另外,孕期的各种操作不当也是损害宝宝听力的重要因素,比如很多孕妈注重胎教,喜欢把耳机带在肚子上让胎儿听。

但事实上,此时胎儿的耳蜗特别稚嫩,如果耳机离肚皮太近或播放的声音太大,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出生后听力损失。

因此,做音乐胎教时,除了选择韵律节奏比较舒缓的音乐之外,也要把握好距离,不要离肚皮太近,至少也要在两厘米开外。

再者,怀孕后不要去噪音环境,比如KTV、电影院、工厂等等。

孕期若服用了耳毒性药物,或宝宝早产、体重过低、供氧不足使用了器械,都可能使听觉中枢遭到损伤。

最后,父母还要注意养育过程中的各种细节,比如哺乳姿势或宝宝出现疾病,这些都可能引发中耳炎,甚至影响听力。

因此,医生和专家都会反复向家长强调,新生儿听力筛查不能大意错过!

事实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不通过率为15%~20%,可能里面很多宝宝听力都是正常的,但仍要在出生后30~42天,再进行一遍双耳复筛以及常规的听力测试。

毕竟单靠父母,很难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听力障碍,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根据宝宝的反应进行自测,发现存在异常及时去医院。

0~3岁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治疗得越早,孩子的认知和语言发育,与正常儿童的差别也就越小。


03如何根据宝宝的听觉发展历程,制定养育方案?

前文说过听觉影响认知,这个过程中父母如果能根据孩子的听力发展,给予全面和适时的帮助,会起到更加科学的作用。

1)正确胎教

如果给宝宝用录音机放妈妈的声音,他吸吮奶嘴的频率会变高。多种研究结果也表明,宝宝对妈妈的声音特别敏感,且听到时更有安全感。

而且,孕晚期若妈妈给宝宝读故事,胎儿的心跳频率会产生变化。

可知,妈妈的声音才是给胎儿最好的胎教,每天讲讲故事、说说话或跟宝宝说早安晚安,会让他形成更安全的依恋。

当然,播放音乐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距离和旋律选择。

2)多跟宝宝说话,且注意发音

4个月左右的宝宝,听到养育者叫自己名字时会做出反应,父母平时跟宝宝说话时要注意放慢速度,让他听清发音。

此时最宜使用的是叠词,多用这种方式跟宝宝交流,能帮他建立语感。

尽管宝宝还不会说话,但日常互动不能少,这是3000万词汇鸿沟实验得出的结论。

而且,宝宝的听觉敏锐程度也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存在背景杂音的情况下,养育者的声音必须比杂音高出10分贝才能让宝宝听清楚;而等到宝宝1岁之后,只需要高出5分倍就可以了。

3)6个月后教孩子强化联结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让6个月大的婴儿坐在椅子上,旁边放一个电动玩具,此时播放字母A或I的录音。

婴儿们被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每次播放完A的声音后,电动玩具就启动,另一组则为I的声音。

重复几次之后,婴儿便产生了这样一种认知:听到A或I就扭头看上玩具,因为他们认为玩具该启动了。

因此,家长平时也要注意给孩子进行此类联结练习,让他知道哪种声音响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比如给孩子买个小闹钟,每次响了之后,就意味着该睡觉或吃饭了。

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尽量不要给孩子买同时带声音和光亮的玩具,太过复杂,容易对孩子的听力发展造成干扰。

总而言之,孩子的听力问题比较隐秘,家长要注意观察。在把精力放到其他早教上之前,先确保宝宝的基本能力发育得完善健康,毕竟这才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二胎宝妈、营养师,为大家分享育儿生活中的心得;图片皆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另外,码字不易,如有个别错别字,请别介意哦~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420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