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的6个月以内婴儿都会出现吐奶的情形,到了1岁左右,仅剩5%~10%的宝宝还有轻微吐奶问题。
执笔:胡蝶
编辑:胡蝶
定稿:欧阳比文
有时候看着短视频,会有一些宝宝玩着玩着突然一大口奶喷了爸妈一身,宝宝仍是一副无辜的表情,旁人看来也许觉得画面有趣,但宝宝吐奶却是无数新手爸妈的噩梦。
天知道让孩子吃点奶是多么不容易,结果“一吐回到解放前”,要帮宝宝收拾卫生倒是其次,爸妈最担心的问题,是频繁吐奶会不会对宝宝身体造成伤害。
2个月宝宝频繁吐奶,这是娃生病了吗?
佳佳当妈后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可能照顾不好小孩,特意把婆婆接来一起生活。宝宝吃奶、哄睡等日常照顾都有人分担,佳佳觉得轻松不少。
宝宝一直被照顾得很好,月子里只吐了几次奶,但是佳佳一直坚持给孩子拍奶嗝。宝宝两个月后,吐奶却越来越频繁。
有时刚抱起来就是一大口奶水溢出,别人看着这种情景可能会觉得有些不适,但当妈的却满是心疼,更担心孩子会因此饿瘦了,因此更频繁喂奶,陷入喂了吐、吐了喂的恶性循环。
明明一次不落地给孩子拍嗝,为什么还会这样?对于这种情况,一向有经验的婆婆也说不清。
婴儿吐奶很常见,1~2个月的孩子最严重
吐奶是新生儿常见现象,通常在出生1~2月时最为严重,随着消化功能逐渐完善,在6~12个月会自行消失。
宝宝吃得饱饱的,突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吐出一口奶渍,有时是随着奶嗝吐出,有时一动就是一大口,有时玩的正高兴,就喷在妈妈身上了,看起来毫无规律可言。
应对吐奶,妈妈们都会尽心尽力地给孩子拍奶嗝,哪怕自己困得意识模糊,也要听到嗝声才罢休,但为什么效果却并不明显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吐奶。
宝宝会出现吐奶现象,是由生理特征决定的
1. 胃部特征决定
成年人的胃呈竖立状态,胃容量大,连接食道的“阀门”也很紧,而宝宝的胃却是横向的,与食道连接处也很松,奶水本就是液体,非常容易不小心“流”出来。
2. 自我保护机制
如果宝宝在吐奶时,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且吐过后神情显得比较轻松,就不必过于紧张。
可能是宝宝吃的太撑,消化不动,或是胃里空气太多,吐出来一些宝宝会更好受,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3. 喂养方式不当
有时宝宝吃奶方式不正确,吃进去太多空气需要排出,或是宝妈拍嗝手法不到位,都会加重宝宝吐奶的频率。
拍奶嗝却不见效果,加上这两点会好很多
首先要学会喂奶后拍嗝:每次宝宝吃过奶后,都需要给宝宝进行拍嗝,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宝宝肠胃积攒过多空气,会加重吐奶、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除此之外,做到这两点,宝宝也会好很多。
1. 喂奶前做好准备
因为宝宝已经吃进去的奶水很容易流出来,我们就要在宝宝吃奶之后,尽量减少移动,在喂奶之前,先把宝宝其他换尿布等需求检查一遍,尽量让宝宝保持平静,哭闹状态下会吞咽更多空气。
2. 喂奶时抬高上半身
为了防止奶液倒流,在喂奶时及吃过奶后,可以在宝宝身下用被褥叠成上高下矮的缓坡,抬高宝宝上半身,但注意不要让孩子过早使用枕头。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一岁以后再给孩子用枕头。澳洲政府则认为两岁以后给孩子用枕头也不迟。
给宝宝拍嗝,宝妈都应该注意的小细节
1. 手握空心
给宝宝拍嗝的姿势多为竖抱,用一只手轻拍宝宝后背,除了注意力度,还有注意拍嗝的姿势。手要蜷缩成五指并拢的爪状,轻轻叩击宝宝背部,不要过于用力,也不要触碰到宝宝后脑。
2. 头抵肩膀
在宝宝不会抬头之前,脊柱没有支撑力,妈妈要在肩膀垫一块方巾,让宝宝侧过头,轻轻靠在肩膀上,给他一个支撑力。
3. 注意时间
不要喂完奶后立即拍嗝,而是静等10分钟,奶液已经全部流进胃里以后再抱起孩子。当听到宝宝打出奶嗝后,就可以把宝宝放下了。
给宝宝喂奶要坚持“少量多次”原则,不是宝宝吃得越多越好,这样反而会为肠胃加重负担。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