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摔到头的不良症状(提醒)

 魔术铺   2023-01-18 22:09: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近日,一则幼儿被烫伤的新闻引起了广泛讨论,社会上也流传着很多治疗烧伤和烫伤的土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没有科学依据,并不靠谱,反而有可能会使伤情加重。

//

错误的土方法1:涂大酱

有很多老人会在烧伤或烫伤处涂抹大酱来缓解疼痛。但从医学角度来讲,这并不科学。

大酱经过发酵,本身会存在细菌。如果伤口破损,抹上大酱后很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发炎,不但不能缓解疼痛,还会让伤情加重。

错误的土方法2:抹酱油

在烧伤或烫伤后,也有不少人会在伤口处涂抹酱油来缓解疼痛,这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酱油不属于无菌产品,也起不到缓解疼痛的作用。而且涂抹酱油后的创面颜色会加深,不利于医生检查伤口破损情况。

错误的土方法3:抹食盐

有人认为,烫伤或烧伤后抹上食盐能消毒,这同样是不可取的。

这是因为,烫伤或者烧伤后,伤口处于暴露状态,这时如果抹上食盐,不但无法缓解疼痛,反而会破坏细胞,让本就受伤的细胞遭受二次损伤。

错误的土方法4:抹牙膏

还有人说,在烧伤或烫伤处涂抹牙膏能起到止痒消肿。

其实受伤后的皮肤非常脆弱,这时外涂的牙膏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导致伤口局部感染机会增大,延长伤口愈合时间。

那么

正确处理烫伤应该怎么做呢?

//

如果在家中突然被烫伤,记住以下5个急救步骤:

正确步骤1:冲

用流动的清水冲烫伤部位至少10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伤口处迅速降温,减轻疼痛,还可以防止热度给伤口带来更深层的伤害。

正确步骤2:脱

冲完以后,将伤口附近的衣物用剪刀轻轻剪开,不要让衣物粘在伤口上。一定不要强行将衣物扯掉,这样容易将伤口处的水泡碰破,引发二次感染。

正确步骤3:泡

如果受伤部位面积比较大,简单冲洗完全无法止痛,可以将受伤部位泡在低温的水中以缓解疼痛。

正确步骤4:盖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伤口又比较大,可以在伤口上覆盖无菌纱布,避免伤口暴露在空气中引起感染。

正确步骤5:送

简单处理后,如果情况严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千万不要自己在家用土方法处理,防止因为处理不当,导致伤情恶化。

此外

暑期历年来都是儿童非故意伤害的高峰期

主要有

溺水,误服药(毒)物,擦伤、切割伤

脚踝扭伤、骨折,以及动物咬伤等

家长在照看儿童时要引起警惕

如不慎发生意外,如何急救处理?

//

擦伤、切割伤

擦伤和切割伤是儿童活动过程中常见的损伤类型,损伤程度轻重不一。

受伤后应先止血和清洁伤处。可用干净布料或绷带直接按压出血部位至少10分钟以止血,按压过程中不要反复查看伤口,以免影响止血;

污染伤口可先用清水冲洗,尤其是伤口处有沙砾等污染物时,充分冲洗后用肥皂水清理创面,再用清水将肥皂水冲洗干净,然后涂抹碘伏消毒,待创面干燥后可局部涂抹抗菌药软膏,必要时可局部覆盖无菌纱布以防伤口感染,但需每日更换以保证敷料干燥、清洁。

如果伤口较深、穿透整层皮肤,或为伤口边缘不整齐的裂伤,或伤处被污物沾染明显等,都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

溺水

在我国,溺水位于儿童致死原因的前两位,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造成严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淹溺时间的长短和从抢救到成功的时间长短决定孩子的以后。

一旦发现儿童溺水,除了及时呼救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外,应尽快让溺水儿童脱离水体。

首先应判定溺水者的意识、自主呼吸和脉搏情况。

如果溺水者有意识、有自主呼吸和脉搏,可擦干身体,注意保暖,等待救援。

如果溺水者意识丧失,但有自主呼吸和脉搏,应开放气道,清理口鼻腔中的杂物、泥沙等异物,并将溺水者处于侧卧位以防呕吐后发生窒息;同时擦干溺水者的身体并注意保暖,密切观察呼吸和脉搏情况,以随时启动心肺复苏。

如果溺水者无意识,有效自主呼吸和脉搏消失,施救者应立即为其开放气道,清理口鼻内异物,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

动物咬伤

随着家养宠物越来越多,动物咬伤成为儿童常见伤害之一。犬咬伤(60%-90%)和猫咬伤(5%-20%)列于哺乳动物咬伤的前两位。

4岁以下的儿童,约2/3的犬咬伤位于头面和颈部,对于头面部损伤严重的儿童,在等待急救人员的同时,还应注意其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保持气道通畅,如有呕吐物要及时清理;如意识丧失、自主呼吸和脉搏消失,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如孩子一般情况尚可,看护人应立即对创面进行处理,止血并冲洗;是否需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应根据患儿的免疫接种情况和伤口情况决定,遵医嘱即可。

//

脚踝扭伤、骨折

暑假里孩子各类活动增多,在奔跑、摔跤、攀爬、追逐打闹时容易发生脚踝扭伤,严重时还可能发生韧带断裂或骨折。

脚踝扭伤的最常见表现为脚踝疼痛、压痛、肿胀、淤青、活动受限和无法承重。一旦发生脚踝扭伤,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冷敷、加压、抬高)。

切忌局部按摩去消肿化瘀——受伤48小时内进行这种操作可加重肿胀和瘀血。

而如果孩子发生骨折,在就医(或急救车到达)之前,我们能做什么?如果孩子存在出血,可以干净的毛巾或衣物压迫止血;不要随意搬动受伤儿童,也不要活动或者牵拉损伤部位,应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有条件可以局部冰敷来缓解疼痛和肿胀。

//

误服药(毒)物

误服是儿童常见的非故意伤害之一。除了孩子因好奇导致误服外,因看护人看错药品剂量或药品名称而导致儿童急性中毒的事件也不少见。

一旦发生药物误服或过量时,看护人应沉着冷静,弄清孩子吃了什么药(毒)物、吃了多少以及服用时间,并带上残余药物、呕吐物、药瓶和/或外包装尽快带孩子就诊。如果为无腐蚀性药物,可酌情给孩子多饮水,不建议常规催吐,尤其是婴儿、意识不清或抽搐的儿童禁忌催吐;对于意识清楚且可配合的年长儿童,如为1-2小时内服用的药物,可让其多喝水并尝试催吐,但动作应轻柔,避免局部损伤。如果误食了腐蚀性物品(如洁厕灵、管道疏通剂)等,既不能催吐,也不要大量喝水、牛奶或其他饮料,应立即就医。

幼儿时期

及时接种相应疫苗

也是保障儿童健康的必要手段

目前

我国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

接种率均已达90%以上

//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沈洪兵24日在“2022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上介绍,我国积极推进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接种率均已达到90%以上,并免费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实现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全覆盖。

“2022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彭韵佳 摄)

“在各部门密切协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丙肝治愈率达到95%。”沈洪兵说,接受规范治疗的乙肝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有效延缓和阻断疾病的传播和发展。2014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已降至0.32%,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乙肝控制目标。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介绍,多年来,我国在乙肝免疫接种阻断乙肝病毒传播方面取得有效进展,避免2800万人成为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者。

“但我国肝炎防治工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沈洪兵说,已感染的患者、携带乙肝或丙肝病毒人群基数巨大,疾病负担重。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依然薄弱,社会公众的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仍有待提高。

“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这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做好‘三个坚持’。”沈洪兵表示,坚持预防为主,从源头上有效减少疾病传播;坚持综合施策,切实提高防治管控的效果成效;坚持共建共享,持续营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全社会的肝炎防治意识多提高一点,消除肝炎危害就更进一步。

“2022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指导,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

来源: 科普中国、央视网、浙医在线、中国妇女报、新华社

编辑:柳州市妇联新媒体工作室

因微信修改规则,各位朋友点文末“在看”或“赞”,方能收到本公号的下次群发。欢迎大家将本公号设为星标,阅读更多品质内容。

优质内容随时看!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408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