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过度惊吓的后果(新生儿反射和大脑发育有关)

 魔术铺   2023-01-18 18:06: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最近,我邻居芳芳成功晋升为新手妈妈,为人母的喜悦还没褪去,她便感到“宝宝不好带,力不从心”。

“每天夜里宝宝睡一会就醒,我严重缺觉。"

"有时把宝宝抱睡了,要把他放床上时,他好像受到惊吓,张开双手要拥抱我,宝宝睡着了还这么警觉吗?"

"宝宝的小手好有力,把手指放他手里,一下就抓得好紧。”

……

对新手父母而言,新生儿出生后的几周,充满了挑战。

宝宝会不断用哭声来吸引母亲对注意,他有着迫切的生理或心理需求,需要进食、换尿裤或安抚,而且随时发生,不管白天黑夜。

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宝宝出生伊始就具备了多项能力。父母若能多了解宝宝,给予更加敏感的养育,就更容易体会到养育的乐趣和成就感。

一起去新生儿的世界看看吧。

不可忽视的新生儿反射

心理学中的"反射",指的是对某种特定刺激做出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反应。

常见的新生儿反射

①觅食

如果摸摸宝宝婴儿嘴角边的皮肤,他就会把头转向你摸的那一边。这种反射一般在出生后3周消失。

心理学家指出,婴儿的觅食反射具有生存意义,比如,它帮助婴儿找到母亲的乳头。这种反射只有在婴儿饥饿和被别人触摸时会出现。

②吸吮

把手指放入宝宝口中,他会开始有节奏地吸吮。这是在为以后的进食做准备,4个月后,婴儿的自主吸吮会取代这种反射。

③拥抱

在听到巨大声响或是把熟睡的宝宝放到床上,头部的突然下沉会让宝宝做出"拥抱"姿势,他的背部弓起,双臂先外伸再向内收拢。这是人类是进化中保留下来的本能反射,能帮助婴儿抓紧母亲,一般在6个月后消失。

④抓握

这是很多大人喜欢做的,当我们把手指放到宝宝手中,他会自然地握住。这种反射有利于婴儿发展自主抓握,一般在3~4个月消失。

⑤颈强直

宝宝清醒着仰卧时,如果你将他的头部转向一边,他会做出击剑状:头转向的那一侧手臂伸展,另一侧手臂弯曲。这种有趣的反射一般4个月后消失,其实是宝宝在为之后的自主伸手做准备。

⑥踏步

如果从腋下托住宝宝,让他光脚接触一个平面,他会抬起脚,交替着做踏步状。体重增长较快的婴儿,这种反射消失得比较快,一般2个月后就没有了。体重较轻的婴儿则能保持较长的时间。

心理学家认为,踏步反射为婴儿自主行走做准备,如果让婴儿经常练习踏步反射,他会做出更多的反射性踏步动作,可能比一般的孩子提前几周学会走路。但不提倡,也没必要,因为"所有正常婴儿都会在适当的时候学会走"。

新生儿反射的意义

劳拉博士在《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中提到,

“新生儿最明显的有组织的行为是反射,有些反射具有生存意义,有些为自主运动技能打好基础,还有一些反射为早期社会关系的建立做了准备。”

心理学家认为,新生儿反射的存在有助于父母和婴儿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看看,觅食反射让婴儿能快速找到妈妈的乳头;抓握反射让婴儿紧紧握住父母的手指……这些,都能增强抚育者的胜任感,鼓励父母给予婴儿回应。

新生儿反射还是一种身体信号。

神经科学家认为,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会促进其行为的自主控制,因此新生儿反射大多数会在6个月后消失。换句话说,反射能够反映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

儿科医生给婴儿进行儿保时会仔细测试其反射行为,以下3种情况,都是大脑发育不良的信号。

①反射很弱或缺少反射;

②反射过于僵硬或夸张;

③在某时间点本应消失却仍持续存在的反射。

新生儿有味觉和气味偏好?

科学家发现,婴儿在尝到不同味道时会有不同的面部表情:

吃到甜味,他们面部肌肉放松;而酸味会使他们撅起嘴唇;尝试苦味时,婴儿把嘴张成拱形。毫无疑问,新生儿最喜欢甜味,所以他们最喜欢有甜味的母乳或配方奶。但其实,新生儿的味觉偏好更多指向了生存。

即便新生儿不喜欢或反感的某些味道,但为了生存,他们能学着接受。比如,对奶制品过敏的婴儿,给他们提供用大豆或蔬菜制成的味道较苦的替代品,还有普通配方的婴儿食品,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前者;饥饿时,婴儿多半可以接受原来不喜欢的味道;而4个月后,为接受固体食物做准备,婴儿会开始喜欢咸味。

研究者认为,妊娠期间,母亲饮食的变化会影响羊水的味道和气味,进而影响新生儿的气味偏好。

在许多哺乳动物中,母亲和幼仔通过嗅觉彼此识别,有了母亲的哺喂和保护,幼仔才得以存活。人类幼儿的气味偏好同样是出于生存需要。

新生儿会自然地把头埋到母亲胸前,寻找乳头。有研究者发现,如果母亲清洗一侧乳房,去除天然气味,大部分婴儿都会去找没有洗过的乳房,表明他们的气味偏好。

出生4天时,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喜欢自己母亲乳房的气味,人工喂养的婴儿则更喜欢任何一个正在哺乳的女性的气味。母亲和母乳气味对新生儿的双重吸引,能帮助他们寻找适当的食物来源的位置,并慢慢分辨出人群中谁是自己的母亲。

新生儿能听到什么?

在英国BBC的纪录片《婴儿的秘密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

新生儿已经有完全成形的内耳,听力棒棒哒。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的心跳穿到子宫足有90分贝,几乎和跑车轰鸣的声音一样大。所以婴儿能在行驶的车里酣然入睡,车厢中持续低沉的轰鸣,和婴儿在子宫内的听觉体验很相似。

《婴儿的秘密生活》截图

科学家发现,新生儿更喜欢复杂的声音,如喧闹声和说话声。

出生几天的婴儿已经能分辨音调的上升或下降、词语的重音,以及言语中的情绪,比如欢快的、忧郁的、愤怒的等等。

让新生儿听两种结构相似的声音,一种是人的语言,另一种是非语言。你猜小婴儿喜欢哪个?答案是语言,新生儿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倾听语言上。相比其他声音,他们对语言更为敏感,能分辨出语音中的许多细微差别。

有研究者做过实验,在喂奶的同时播放一个“ba”的音,婴儿刚听到时吸吮会加快,但随着新鲜程度的降低,吸吮逐渐慢下来。实验者突然把声音改为“ga”,婴儿的吸吮又变快。实验表明婴儿惊人的辨音能力,他们已经在为今后的开口说话卯足劲做好准备了。

研究还发现:

小婴儿喜欢成人用一种缓慢的、音调较高、富有表现力的方式说话,他们会更专注地倾听。

新生儿听到自己妈妈的声音,比听到陌生女性的声音时更多地吸吮奶嘴。

小婴儿更喜欢听母语,而非外语。

新生儿最不发达的感官是视觉

刚出生的宝宝,能看到什么呢?《婴儿的秘密生活》说,新生儿眼中的世界,其实挺“糟糕”。

因为新生儿大脑和眼睛中的视觉结构还在发育中。其中,为注视远近不同的对象起对焦作用的晶状体肌肉,还很弱,所以新生儿眼睛的调焦能力很差。

此外,新生儿的视敏度,即分辨力的精细程度,也比较差。打个比方,新生儿看6米远的物体,可能相当于成年人看180米远物体的清晰度。就算是近距离地看事物,比如父母的面孔,小婴儿也只能看到模糊不清的图像。

虽然新生儿的视力很差,但这不影响他们探索世界的决心。小婴儿缓慢运动着眼球,搜寻有趣的景象和追踪移动物体,主动探索着周围的环境。

有位妈妈说,她刚出生的宝宝喜欢她的粉色衣服,显得”着迷”。科学家的研究肯定了这一说法,新生儿更容易被明亮的、彩色的刺激所吸引。

安抚新生儿的要点

心理学家认为,敏感养育可以改善婴儿对环境中刺激的感受,或者说,“塑造”婴儿的某些行为,能更有效地安抚新生儿。

温柔地触摸

科学家通过对哺乳动物幼仔的研究发现,抚摸能够释放内啡肽,这是大脑中起镇痛作用的化学物质。

一些研究成果显示,触摸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加快细胞酶的活动,使重要器官的细胞对生长激素的促进效果反应更积极。所以有些健康专家认为,接受触摸比较多的宝宝发育得更好。

研究还表明,触摸还能促进分布在神经周围的髓磷脂的发育,让神经的反应速度更快,从而加快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美国儿科医生、医学博士威廉·西尔斯倡导亲密育儿法,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父母要多触摸新生儿,他认为触摸带来的亲密感能使婴儿精神发展更健全,有更好的组织性,和别人互动也更积极。

另一位美国儿科医师​哈维·卡普认为,安抚新生儿就是要给婴儿创造相应的环境,让他们得到出生前在子宫里24小时拥有的舒适感觉。他提出拥抱疗法,因为成人怀抱的触感和轻轻摇动能激活婴儿体内的"镇静反射",使婴儿逐渐平静下来。

和宝宝互动

心理学家劳拉博士说,婴儿是在和父母的互动中发展社会技能的。

刚开始,他用哭声表达他吃奶和安抚的需求。得到父母的回应后,再过一段时间,婴儿就能学会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表达“抱抱我”的需求。只要父母接收到了信号并做出了回应,久而久之,婴儿就能习得更多的交流技巧,同时,父母解读婴儿信号的能力也提高了。

婴儿不是被动的接收者,他是互动的积极参与者。当父母和宝宝互相敏感,宝宝发出信号,父母观察、倾听、学习、回应。父母每一次及时的反馈,都是宝宝进步的动力。这样,亲子间便形成了相互塑造的闭环,父母的养育能力提高,宝宝也会变得更独立。

相信你的母性本能,并学习相关知识

很多新手妈妈面对新生儿时,会感到一个头两个大,困惑太多了。

"宝宝的呼吸声怎么变沉了,不会有事吧?"

"专家说隔4个钟给宝宝喂一次奶,但宝宝不到3个钟就哭着要吃奶了,怎么办?"

……

诸如此类。

著名的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母亲首先要信任自己的直觉与判断。

动物都有抚育后代的本能,人类几百万年来积累的育儿经验随着基因一代代传递下来,这就是母性本能。母性本能和直觉能让母亲和自己的宝宝建立无意识层面的交流,也就是“母子连心”。比如,母亲可以通过直觉判断宝宝是否感觉舒适,是否饿了、尿了,并给予满足。

其次,母亲也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比如认识婴儿拒食、如何补充维生素、如何正确使用身高体重表等等。

有一项研究,实验者安排两组母亲在分娩后几天参加50分钟的讨论,其中实验组的母亲讨论的内容和新生儿的反射行为、变化、对生理和社会刺激的反应等有关。控制组的母亲仅学习新生儿保健知识。一个月后,与控制组的母亲相比,实验组的母亲更可能对婴儿的信号做出有效回应,在婴儿哭闹时,她们会与婴儿进行目光接触,向婴儿微笑,发声和安抚婴儿。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婴儿一天能笑上300次。当你面对他无邪的笑脸,为人父母的骄傲,够治愈吧?当你的手指被他紧紧抓住,为生命感动的喜悦,也终生难忘吧?

请珍惜这段,无法从头来过的养育旅程。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406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