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婴儿(孩子喂药)

 魔术铺   2023-01-17 11:48: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孩子喂药≠喂饭,这可是一门“技术活”很有讲究;家长实际学几招

孩子喂药也是“技术活”

在现实中,那些经历过宝宝生病喂药的爸爸妈妈们,一定会说:别小瞧了给宝宝喂药,还真得跟宝宝“斗智斗勇”,还真是让人不轻松的“技术活”。

这不是笑话嘛,还是“技术活”?充其量根本就是“体力活”,喂药约等于喂饭,实在不行只能连用三招“哄、骗、唬”。再问:那要是这三招也不灵怎么办?捏鼻子“灌药”呗,再不成只能找医生打针呗。

孩子喂药≠喂饭,这可是一门“技术活”很有讲究;家长实际学几招

喂药:靠哄、骗、唬?

医生说:给孩子喂药还真不是喂饭,也不是可以“无师自通” 的简单操作,喂药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当然需要科学方法、准确性喽。最使不得的是粗鲁、连哄带骗,如若家长一意孤行、一番“神操作”,你知道吗?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多大影响?尤其是将给孩子留下一些心理阴影。那么在给孩子喂药的方法上,我们家长如何见招拆招,科学喂药呢?

一、现实中咱们家长有哪些奇葩的喂药方法?

1、把喂药当成喂饭——强灌=白灌:

据观察,大约有90%以上的家长,初次给宝宝喂药时,处于惯性思维,都做过这样的动作:一人抱着宝宝,把头往后仰着,哭也好、挣扎也罢,管不了那么多了;另一人一手捏着宝宝的鼻子,一手拿着药勺;呵,硬生生地把药给灌进嘴里,宝宝也许哭着哭着把药又吐了出来——白灌;也许哭着哭着缓不过气来,突然呛咳,再重者气管、肺部引起炎症,甚至是窒息。日后,则将引起宝宝心理阴影——服药“恐惧症”,以后,再给宝宝喂药就难上加难了。

孩子喂药≠喂饭,这可是一门“技术活”很有讲究;家长实际学几招

喂药强灌的后果是什么?

2、哄骗孩子——是糖、牛奶:

为了让宝宝把药吃进去,家长最擅长使用的招数就是“连哄带骗”,比如告诉宝宝:吃糖糖、喝奶子,可甜了,来尝尝。这招对第一次服药的宝宝可能会有效,但是,咱们骗得了一时,可骗不了一世呀,孩子在几次接招后,也会有“真知灼见”的,今后宝宝就更加抗拒服药,而且越来越不相信爸爸妈妈的每一句话,将来在教育的路上家长自己给自己设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3、随意将药溶入牛奶、果汁等饮品中——改变用药方法:

孩子喂药≠喂饭,这可是一门“技术活”很有讲究;家长实际学几招

把药放进牛奶里

我们应该清楚,每一种药物都各有各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研制工艺,都是有严格的药物属性,否则就不是药了。所以,药品生产出厂合格后,都有国家药监检验合格标准;在服药中,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服药方法、用量、间隔时间、注意事项及禁忌症,按照医嘱慎重服药,才能保证服药的效果与安全性。所以,我们说孩子喂药≠喂饭,拿起药勺喂就是了。

在现实中,就有家长自作聪明,直接把药加入牛奶、果汁等饮品中,为了让孩子增加口感而想出的服药办法。其实这是一个损招,为什么呢?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可以加入牛奶、果汁中溶解服用的。随意改变了药物属性,即影响疗效、引起不良反应,又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在用于孩子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孟鲁司特钠颗粒,按药品说明书可以:在适温下、温度低的果酱内混合服用,或可以溶解在一茶匙的适温或低温配方奶粉及母乳中服用。

但是,记着这个“但是”,大部分的药物是不可以随意加入牛奶、果汁等饮品中,溶解同服的。因为牛奶蛋白质随温度变化而变性;而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质,药物溶解后会使之提前分解,从而影响药物在肠道的吸收、降低药物的效价。比如葡萄糖酸钙就不能这样改变用法,说明书也有要求。

孩子喂药≠喂饭,这可是一门“技术活”很有讲究;家长实际学几招

随意吃药

与此同时,如果我们家长尝试这种喂药方式的成功,习惯将药物兑在牛奶等饮品中,宝宝会觉得口感不错,产生好喝的错觉,在家长不注意的情况下,宝宝也许会模仿,见杯子里牛奶、饮料就自己喝了下去,这将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类似这样的是,在急诊科也是屡见不鲜的。

4、喂药随意性加减剂量:

孩子用药真不是“迷你版”的成人,我曾经有一篇文章是:儿童是“迷你”成人?用药只是加加减减?来听医生怎么说儿童用药既然是喂药,就详细地介绍了关于儿童用药的问题。

孩子的各个器官发育还不成熟,尤其肝肾功能及脑的发育,因此,孩子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与成年人完全不同,而儿科用药的原则是安全性、有效性;安全性理应放在首位。

如果我们不按药物说明书和医嘱服药,其后果将是可能引起孩子药物中毒或急性肝肾功能衰竭,比如一些镇痛类药物服用过量,则会引起急性的中毒性肝炎。因此,孩子用药是不能单纯考虑药物的疗效,如果家长主观认为加大药量,或增加用药频次,或随意药物组合,可以让孩子快点好起来。那药物的毒副作用可能比不用药及疾病本身的危害还大。

当然,也有家长比较谨慎给药,又过分追求药物的副作用,于是,随意给孩子减药物剂量,结果不但达不到疗效,反而因为用药不规范,而拖延病程、延误病情,尤其是抗生素的应用。

其它还有各种各样奇葩的喂药方式,如家长给孩子选择成人药片、胶囊、把药藏进饭里吃、几种药混合一起吃等等错误的喂药方式,都是同样的道理,希望家长赶紧纠正过来吧。

孩子喂药≠喂饭,这可是一门“技术活”很有讲究;家长实际学几招

3岁以下孩子尽量不要口服胶囊

二、小儿服药前需要做哪些必要的准备?

看了前面我们罗列了种种所谓错误喂药方法,家长也许会问,何以见得你们这些医生说的方法就是正确的?你们所说的方法操作性好不好呢?

有道是:良药苦口利于病,话虽好说、可到孩子这里根本不好使,有哪一位小宝宝喜欢喝药呀?那多傻呀!尤其是3岁以下的宝宝,吃药才叫费劲,让爸爸妈妈崩溃到怀疑人生。那么如何才能安全、正确又顺利地让孩子把药吃下去呢?

我们讲,孩子不是大人,孩子生理、心理以及疾病有他们的特殊性,所以用药有很多途径,如何恰如其分地选择喂药时机、顺其自然而不显山不露水的将药口服了,才能渐渐解锁家长对孩子服药的各种困惑。

1、服药前物品准备:

我们不要小看这道程序似乎好“婆婆妈妈”,实际上带孩子本来就离不开婆婆妈妈。喂药前的准备是为成功喂药打基础,非常有必要,同时,从小给孩子培养一种“仪式感”对他将来成长有益。

孩子喂药≠喂饭,这可是一门“技术活”很有讲究;家长实际学几招

标准喂药器

物品准备:喂药前建议尽量准备好带刻度的滴管、无针注射器、喂药器、小药勺和量杯。一般来说,滴管、无针注射器和喂药器,可以取得少量药液,适用于对取量要求十分精确的药物。

阅读说明书:是药品详细介绍,具有专业性,很多家长觉得说明书内容太多,在给孩子服药前只是匆匆对一下症状就开始喂药。但是,此书还有更重要的信息尤其需要家长关注,那就是药品主要成分、适应症、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所以,喂药前一定要阅读药品说明书,可以趋利避害、避免错误的给药方法。同时,对非处方药,要注意看药品OTC标识:

孩子喂药≠喂饭,这可是一门“技术活”很有讲究;家长实际学几招

非处方药标识

即使是非处方药,但药物均有其不良反应,家长最好在药师指导下使用,并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2、选择适宜于高年龄段儿童服药剂型:

美国儿科学会早在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医生认为不良味道是儿童在治疗上的最大障碍;再好的药物,如果因口感太差、孩子耐受不了而难以下咽,也收不到任何治疗效果。

一般从口感上来说,水果味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好感;比如草莓味儿、桃子味儿、香蕉味儿等等。从外观上来说,有色彩的口服液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如橙汁一样,就很讨孩子喜欢。从包装上来说,卡通形的包装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家长不要忘记迎合孩子的这些奇妙无比的心理需求哟!

通常适宜于小儿口服的药物剂型有口服液、咀嚼片、泡腾片、胶囊或颗粒、栓剂等;

孩子喂药≠喂饭,这可是一门“技术活”很有讲究;家长实际学几招

适合儿童口服药的剂型

1)小儿口服液或糖浆:因是口感好的溶液而适宜于小婴儿如伊可新口服液、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可直接滴入宝宝口中而顺势咽下,也可以将药滴入小药勺后给宝宝喂服,服药后用少量温水加入小药勺中,可将小药勺的残留药液涮干净,给宝宝喂下,尽量做到剂量准确。

2)小儿咀嚼片:适宜于2岁以上的孩子口服,一般咀嚼片的口感更接近于孩子的口味,因此孩子都易于接受。

3)小儿口服泡腾片:这适宜于儿童,口服方法是用常温水将药片完全溶解后,才能嘱孩子喂服。泡腾片口服注意,切忌让孩子直接吞服或含服,以免药物在口腔和胃肠道内迅速释放大量的气体,从而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损害。

4)小儿口服分散剂、颗粒、胶囊:分散剂、颗粒适宜于3岁以下婴幼儿,但药一旦溶于水中,就应即刻服用,不要长时间放置,否则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胶囊适合年长儿童口服,一般不推荐给3岁以下的孩子喂服,因为胶囊在喂服中由于孩子抗拒容易发生气管异物而窒息,这与婴幼儿不允许吃果冻的安全隐患是一样的。

5)小儿栓剂:孩子发烧伴随呕吐,服药比较困难的时候,栓剂是一个较好的选择,适宜于婴幼儿,6岁以上的孩子来讲,栓剂对身体和心理都不太容易接受。

三、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喂药方法是怎样的?

前面啰啰嗦嗦一套一套的,就是为了最后这么一哆嗦,如何顺其自然的把药口服下去。在外面做好了服药前准备,选择好药物剂型、根据说明书或医嘱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服药采取不同的方法:

孩子喂药≠喂饭,这可是一门“技术活”很有讲究;家长实际学几招

小婴儿喂药

1、婴儿喂药:

由于,婴儿的自我意识还比较弱,因此,宝宝对口服药并没有什么概念,抗拒心理也较低,所以,重点是我们家长自己要掌握喂药的技巧。

给婴儿喂药时,将宝宝抱于胸前,用一只手臂支起宝宝的头部,以防因宝宝头部后仰而误吸气管。使用刻度滴管喂药时,滴管口置入宝宝嘴角,顺着口颊将口服药液滴入口中,待宝宝把药物吞咽下去后再取出滴管,然后吸入少许水,依次滴入宝宝口腔,达到药物剂量准确的目的。

2、幼儿喂药:

孩子喂药≠喂饭,这可是一门“技术活”很有讲究;家长实际学几招

幼儿喂药

1)先放松宝宝心情、学会接受事实:一般2~3岁的宝宝喂药是最有难度的,这时候的孩子是有自己的“思想性”,反感和抗拒服药,但是,孩子是可以听懂爸爸妈妈要做什么的,我们家长之前要有智慧、有爱心,陪伴和贴近宝宝,跟宝宝玩游戏、读绘本,放松戒备之心,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宝宝:看宝宝选择生病多难受啊,如果乖乖听妈妈话,把药吃进去,就会好受很多,不信咱们试试看。

2)选择使用喂药器:孩子本来就害怕吃药,因为药苦啊;如果我们用一把药勺喂药,那孩子真心觉着苦,即使勉强把药灌下去,也会本能的把药吐出来,可是当药再经过舌的味蕾一次,也许更苦。因此,我们就要选择好适合孩子的喂药器。

小儿喂药器能准确计量药量,而且容易将药液顺势送入宝宝嘴里,如同滴管一样,假如我们巧妙地从一边的嘴角将口插进嘴里,绕开最敏感的味蕾区,把药挤在舌根下方,这样可以直接流进喉咙,宝宝就不会尝到太多苦味啦。这就是我们选择喂药器的理由。

3、儿童口服药:

孩子喂药≠喂饭,这可是一门“技术活”很有讲究;家长实际学几招

儿童口服药注意遵医嘱

对于儿童服药依从性就比较好了,因为孩子知道生病不治就会更加难受和痛苦,一般生病的孩子是比较乖乖的服药,所以,儿童期服药只需要遵守医嘱,中规中矩的服药就可以了。一般片剂和胶囊应该比较适合儿童服用,关键是服药的剂量、时间要按照体重和药物半衰期规范服药。比如6~12岁的孩子基本上都能接受片剂和胶囊了。

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服药,孩子药服了之后,要及时表扬孩子,让他们觉得乖乖吃药是个很勇敢的事情。另外,平时也不要用吃药来吓唬孩子,更不要用惩罚的方法,强迫孩子服药。

另外,给孩子喂完药后,一定要记得把药物及时收起来;并且是把药物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孩子误服。未服完的药瓶,要将安全帽、或瓶盖拧紧并密封好,存放于冰箱冷藏,过期药品该丢弃就丢弃。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387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