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是指出生多少天(育儿经)

 魔术铺   2023-01-14 10:57: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从呱呱坠地到一岁左右,通常称为婴儿期。这一年的婴儿阶段,是孩子出生后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育的最初始阶段,与这个世界以及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

在生理发育方面

从生长发育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身体的发育,婴儿生命中的头两年,都是快速成长期。一般到5个月大时,体重已是出生时的2倍,一岁时是出生时的3倍,身高大约是出生时的2倍。

其次是脑细胞的体积和神经纤维在这一年里增长迅猛,到1岁左右婴儿的脑重约为成人的55%-60%。刚出生时,新生儿大脑中的许多神经元很少与其他神经元相联结,但在出生后的头两年,婴儿大脑中的神经元网络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虽然说大脑的发育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环境的外界刺激对神经元网络联结的建立,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所以给予婴儿丰富的感官刺激是非常有益的。比如:色彩鲜亮的玩具、悦耳的声音、自然界的风和日丽、养育者的碎碎念,特别是经常的抚触......这一系列的感官刺激,都能够很好的促进婴儿的神经发育。

有一些理论认为,触觉是婴儿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一种方式。

所以,通过抚触按摩和拥抱,可以刺激婴儿大脑特定的化学物质的产生,从而促进生长。特别是早产儿更为需要经常的抚触按摩。

育儿经:婴儿期(0~1.5岁)宝宝的养育经,及常见问题应对建议

在心理成长方面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出生后的前18个月称为“信任对不信任”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的发展是从零开始的,处于一种获取能量、不断滋养内心成长的时期。

这个阶段最主要任务就是在依恋关系中,形成对世界的信任,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埃里克森提出,如果婴儿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发展出信任,他们就能产生安全感,相信世界是友好的,能够满足自己的种种需要。另一方面,不信任感使他们觉得世界是不安全的,是无法信任的,日后与他人的关系中就很难形成联结。

所以说,对于周岁前的婴儿来说,每天都能听到妈妈的说话声,闻到妈妈的气味,看到妈妈的微笑,用同样的方式吃饭、睡觉,形成有规律、有安全感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规律的生活对婴儿的心智发展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经常会建议两岁前第一抚养人越少越好,即使是妈妈产假上班之后,白天的照料者也最好能够固定不变,晚上妈妈回家后尽量能够亲自照料陪伴,给予更多的抚触和拥抱。

育儿经:婴儿期(0~1.5岁)宝宝的养育经,及常见问题应对建议

初生婴儿一哭真的得抱

初入人间的婴儿对周围一切陌生的环境都充满了恐惧,充满了无助。TA只会哭,哭是他表达恐惧、表达饥饿、表达不适的唯一途径。

对于一直在妈妈肚子里作为妈妈身体的一部分、一直舒舒服服的孩子来说,现在的世界又冷又可怕,曾经可以不间断供应食物的链条断裂了,自己感受到了一种“饿”的难受的感觉,温度还忽冷忽热,再加上湿乎乎的尿布,一天中没有多少舒服的时间,所以面对不适的感觉,婴儿只能用哭来表达。

婴儿期特别是出生后的3个月里,妈妈的任务就是尽量让孩子感到舒服,给予准确及时的爱的应答,包括解读哭声,分清原因,区别对待,直接满足。

解读哭既是一个技术活,也可以是本能,似乎很多妈妈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分辨出什么声音的哭是饿了,什么声音的哭是不舒服了,什么声音的哭是困了。

多数像瘾君子般的哼哼,并且用手指放在孩子嘴边它会转过头来吮吸手指,就是饿了的哭;

突发性的大哭多半是不舒服或者受惊;

嘤嘤的哭并且可能没有眼泪的哭可能是困倦。

区分不同的哭声,妈妈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应答,饿了喝奶,尿了换尿布,不舒服了就抱抱,困了就哄哄。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宝贝感觉到世界是安全的。

育儿经:婴儿期(0~1.5岁)宝宝的养育经,及常见问题应对建议

不同的月龄婴儿的心理培育重点

一个月内,婴儿建立与世界交互的各种反射是它们的认知生活中心。

妈妈与宝宝的皮肤越早接触越好,多抚触和搂抱宝宝,和宝宝多说话,多微笑,刺激感官发育。

1~4个月,婴儿开始将个别的行为协调成单一的、整合的活动。

照料者要多和宝宝对话,引导宝宝发音及发笑,可以给宝宝布置一个可以看、听、摸、玩的环境,用不同材料的软玩具,供TA抓、握和感觉;用色彩鲜艳的玩具,来引导宝宝的视线追随,从有声音开始向无声的过度。

练习俯卧抬头和翻身,用语言、姿势、表情鼓励婴儿,可以带宝宝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

4~8个月,婴儿将TA们的认知区域转移至身体以外的世界,并且开始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作用。

运动上可以开始训练宝宝坐立、爬行;亲子之间可以开始认知阅读,一方面满足婴儿的亲情依恋情感,另一方面也是培养语言理解能力。

8~12个月,运动方面继续训练爬行,开始练习扶物站立及学步,可以通过游戏练习捏取小物品,发展手的灵活性。语言方面要多和婴儿说话,鼓励婴儿多说话,有些需要表达的机会大人尽量鼓励孩子自我表达。

12~18个月,婴儿发展出“有目的的行为的改变”,知道怎样的行为将带来想要的结果。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建立家庭一致性的行为规则,为Terrible two做准备,开始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练习吃饭、穿衣等。

运动上开始从走路发展到上下楼梯、跑、退步,甚至踢球。

育儿经:婴儿期(0~1.5岁)宝宝的养育经,及常见问题应对建议

一些常见的问题的应对建议

1、 分离焦虑

大多数婴儿在四个月之前认为自己和妈妈是共存的,而到6个月左右,逐渐认识到妈妈和自己原来是不同的个体,并意识到妈妈有可能与自己分离。而这个时候客体永存的概念又尚未形成,每一次分离对婴儿都意味着生离死别。所以这时候焦虑感油然而生,以至于哪怕是片刻独处,孩子都会嚎啕大哭。

而通常4~6个月这个时候,在职的妈妈们又不得不走上工作岗位。所以建议最好提前至少一个月让替代妈妈的照料者与婴儿建立熟悉的抚育关系。并且妈妈也需要调整好情绪,尽量用轻松的情绪和语言与孩子再见,并且告诉TA自己会在什么时候回来(不管TA听不听得懂,但TA能感受到妈妈的平和安全的情绪),下班后及时给予抚慰,晚上让宝宝和妈妈亲密接触和陪伴入睡,促进依恋关系的深化,特别没有必要为了训练孩子的所谓独立而分开居住。

实际上每个孩子在这个阶段多多少少都会表现出分离焦虑,通常在8个月后会有一定的缓解。并且也有资料说到,若这阶段孩子没有分离焦虑,反而可能说明母子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依恋关系,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情绪障碍。

育儿经:婴儿期(0~1.5岁)宝宝的养育经,及常见问题应对建议

2、 认生

这个话题似乎是中国家庭最为关切的问题,从认生可以扩展到胆小内向,继而延伸至缺乏社交能力,直至人生未来的丧失。

现在,有专家告诉我们,对陌生事物的恐惧是人的天性,是自我保护的本能。

其实,我们成人就不认生了吗?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熟人,对于宝宝来说为什么就必须马上就得熟悉起来,然后“笑一笑”呢?

事实上周岁前的新鲜刺激对孩子来说不是好事,比如说把一个能说会跳的玩具娃娃送给孩子,孩子往往会表现出警觉,有的孩子还会被吓哭。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完全是个陌生、让人害怕的东西。

只有过一段时间,孩子感到安全了TA才会鼓足勇气小心的开始探究。

这在小狗小猫身上很常见,只不过当发生在人类的婴儿身上时,成人往往会用看待问题般的眼光来对待。

回到认生,当孩子开始区分自己和外部世界之时,就会出现对陌生环境和人产生恐惧。

所以,周岁前建议最好保持孩子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孩子在陌生人面前,妈妈(或者养育者)需要保护孩子,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给予TA安全的支持。同时妈妈自然友好的和对方交流,这样可以减低孩子认生的焦虑,也为孩子提供了观察交友的机会。

特别不赞成的就是在孩子极力躲避的时候,家长拼命的把孩子往前推。每个孩子有TA自己的特质,对孩子的行为训练要“以孩子可以接受为原则”,顺其自然,循序渐进。

育儿经:婴儿期(0~1.5岁)宝宝的养育经,及常见问题应对建议

3、 慰藉物的依恋

在心理学上有个专用词语叫“过渡期对象”,特指孩子对柔软的、触感舒服的某个东西表现出强烈的喜爱,比如衣服、被子、毛巾、洋娃娃以及妈妈的头发等,而且是绝对不允许家人拿走、清洗的。

而慰藉物这个词总容易让妈妈们联想到,会不会孩子将来发展成恋物癖……

好吧,灾难化的思维绝对是焦虑的源泉。

实际上,孩子8-9个月正处在开始自由活动,获得精神独立前的过渡状态,对慰藉物的依恋能让TA产生好像就是妈妈的感觉。所以这个物品,就是孩子在独立和依赖之间的缓和物,存在有其时间段的必要性。

但家长既没必要极度关注的反对,也没必要高调的表达接纳,随着孩子成长走进幼儿园,迈入外部世界,顺其自然的在合适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告别曾经的陪伴物即可。

育儿经:婴儿期(0~1.5岁)宝宝的养育经,及常见问题应对建议

4、 自慰

因为我们国家习惯早早扔掉尿不湿改穿开裆裤,所以网上经常会有帖子在问“我家娃娃总是玩小鸡鸡怎么办”这类的问题。

必须承认被快感吸引,那是天性使然。当孩子穿着开裆裤,偶然发现自己的生殖器后,出于好奇,孩子会把抚摸它作为一种游戏。而在玩的过程中产生的快感和兴奋的感觉,又激发TA有意识的用手或物品去接触它,以寻求乐趣。

对策也很简单。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能够引起TA好奇和兴趣的事物实在是太多了。只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爱护,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玩,通过游戏和玩具分散TA的注意力,减少TA精神十足却无聊的机会、或是情绪紧张的时机,很快孩子的兴趣就会被成功转移。

育儿经:婴儿期(0~1.5岁)宝宝的养育经,及常见问题应对建议

5、 吮吸手指

这也是经常看到家长们强烈斗争坚决要制止的“恶习”之一。因为深感吃手不卫生,不卫生就会生病,所以传统的治疗方式就是先打手,制止不了就涂辣椒水。但据说效果并不好,复发性也比较高,甚至有的孩子在大人们的高度关注下,将吃手发展成家庭的重心。

其实刚开始6个月左右的时候,孩子吃手完全是常见行为,属于口欲期的生理反应,用嘴吮吸手指是这个时候的孩子可以实现的自我安慰。随着时间的推移,TA会发现有太多太多比吮吸手指有趣的事情,慢慢的自然手就从嘴里拿出到了外面。

只是当家长把这事儿当做核心大事的时候,将焦虑重心都聚集在此。这个时候,孩子反而会将自我安慰坚持到底,因为强烈的焦虑令其无所适从。

和前面的方法一样,通过游戏和玩具分散TA的注意力,减少TA无聊或是情绪紧张的时机,孩子的手就会从嘴里拿出来了。

育儿经:婴儿期(0~1.5岁)宝宝的养育经,及常见问题应对建议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344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