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这给孩子用的是啥药啊?为什么还得从肛门里灌进去呢?
哦,是水合氯醛啊,催眠用的。
这孩子用了这个药,现在睡得就像是只小猪,这么小就用上了安眠药,有没有副作用啊?会不会伤害大脑啊?
水合氯醛,人类的第一个安眠药
虽然往前追溯到1832年,水合氯醛就已经被人工合成。但是水合氯醛被德国药理学家奥斯卡·利布来希发现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并首先在兔子身上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是在1869年。说起来挺凑巧,到2019年,恰好过去了150个年头。
于是,水合氯醛作为一种镇静催眠药物,独树一帜,直到1904年,巴比妥类药物的发现,才打破了水合氯醛的垄断地位。
有人会和我抬杠:我觉得,人类的第一个安眠药,应该是类似于“蒙汗药”的东西。你看,把蒙汗药加在酒里,不管是普通路人还是即将上山的好汉,很快就会昏睡过去。
从现代药学的角度来分析,传统小说里的蒙汗药,很有可能是从含有莨菪碱类物质的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物质。但是莨菪碱类物质,是不适合作为安眠药使用的。
安眠药,在“药理学”教材中,被称之为“镇静催眠药”。
这是一类能引起镇静和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普遍的抑制作用。而水合氯醛,就是传统应用的催眠药物之一。
水合氯醛是怎样发挥催眠作用的?
现在的研究认为,水合氯醛的催眠作用机制,和巴比妥类物质较为类似,都是和脑内的GABAA受体(GABA是γ-氨基丁酸的英文缩写)密切相关。
这个GABAA受体是一种大分子的复合体,属于配体门控性氯离子通道。
上面这句话听起来很是费解。通俗来说,这个GABAA受体就是一道门,这个门,分布在细胞膜上,是专门用来给氯离子进出细胞用的。
脑组织的细胞膜上,也会分布有很多这样的门。这个门关闭的时候居多,但是也有打开的时候。一旦打开,氯离子就会蜂拥进入到细胞膜内,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增大,这样的过程被称为膜超极化。
膜超极化的结果是,神经兴奋性降低。如果这个过程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兴奋性降低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昏昏欲睡。
所以,具有镇静催眠的药物,基本都是冲着GABAA受体下手。
想要打开GABAA受体这扇门,就要找到——钥匙!
科学家们定睛一看,这GABAA受体身上的钥匙孔还真不少,至少有5个结合位点可以利用。根据可以和这些位点结合并发生作用的化学物质,对这些位点进行了标记,分别是:γ-氨基丁酸位点,苯二氮卓类位点,巴比妥类位点,印防己毒素位点和神经甾体化合物位点。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药物,能够和这些位点结合并发挥作用,理论上就能起到镇静催眠的作用。
水合氯醛,就是被发现可以和位点结合的第一把“钥匙”。
作为催眠类药物的元老,水合氯醛能给孩子用吗?
一百多年过去了,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水合氯醛还没有被淘汰?
虽然在催眠药物的圈子里,水合氯醛不做大哥已经好多年了,尤其是随着巴比妥类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应用不断兴起,水合氯醛的应用场景,基本被局限在了儿科等少数科室内。
在给孩子做包括核磁共振(MRI)检查、CT检查、彩超检查等检查项目前,在部分医院,还会给一些“不太配合”的孩子,用上一点水合氯醛溶液。
由于这些检查耗时相对较长,小孩子的依从性不好,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甚至是新生儿,没有办法让孩子保持安静,检查也就没有办法进行。
此时,就应该想办法让孩子安静下来,哄睡着了也可以。
水合氯醛溶液就很适合做这件事,这是因为:
水合氯醛起效快,十几分钟既可以起效,最多不超多半个小时,孩子就会安然入睡。
水合氯醛催眠效果较为温和,更重要的是,几乎没有后遗效应。数小时候药物代谢完毕,小孩子就能完全恢复到没有用药之前的状态,不会伤害到孩子的发育,更不会伤害孩子的智商。
儿童都不愿意吃药,如果让孩子口服催眠药,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但水合氯醛有一项独门绝招:灌肠!从肛门里灌进去,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回事,药就已经给完了。
水合氯醛单次灌肠给药,几乎没有不良反应,除非这个孩子本来就拉稀,这时用上水合氯醛,可能会诱发排便……
话又说回来,水合氯醛被赶下催眠药“一哥”的宝座,也是有原因的。原因包括:
安全剂量范围较窄。换句话说,给药的剂量需要严格掌握,不能随意加大剂量。超剂量使用会引发呼吸抑制。
除了灌肠,对于孩子来说,口服给药的难度也很大。这个药物本身对胃肠道有刺激性,闻起来气味还很冲。
应用剂型是溶液剂,没有注射剂型,也没有口服的片剂。甚至,在中国,很难找到有市售的制剂,只能依靠医院的制剂室来配制。
长期应用会产生依赖性。当然了,儿童的单次应用,不会有这方面的担心。
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风风雨雨,水合氯醛似乎已经都看淡了一切,平时默默无闻无人关注,只会在需要它发挥作用的时候,挺身向前。
#青云计划##清风计划##辟谣#
参考文献:
[1] 张天喜,喻安永,寇雉,王燕.口服或直肠给予水合氯醛用于小儿急诊清创镇静的比较[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5):540-541.
[2] 丁国建,刘希杰,徐传臻,耿磊,傅廷亮.水台氯醛不同给药途径下儿童镇静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1):55-58.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