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概述(常见病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二、临床表现
本病症状轻重不一,与年龄、病原体、机体抵抗力及病变部位不同有关。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
1.一般类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症状: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全身症状:发热,热度高低不一。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食欲缺乏、咳嗽,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烦躁,甚至热性惊厥。部分患儿发病早期可出现腹痛,多为脐周阵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与发热所致反射性肠蠕动增强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2)体征: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下颌和颈部淋巴结肿大、触痛。肺部听诊一般正常。肠道病毒感染者常伴不同形态的皮疹。
一般病程约 2〜3 天至 1 周。如体温持续不退或病情加重,应考虑炎症波及其他部位或发生继发感染。
2.两种特殊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
病原为柯萨奇病毒 A 组,好发于夏秋季。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临床体征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 2〜4mm 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 天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病程 1 周左右。
咽结合膜热
病原为腺病毒 3 型和 7 型,常发生于春夏季。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可散发或发生小流行。临床表现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临床体征为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膜炎,伴球结膜出血。
三、诊断(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某些特殊临床表现诊断。
2.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有明显流行病学史。全身症状重,如高热、头痛、咽痛、四肢肌肉酸痛
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
急性传染病早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为各种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百日咳、猩红热,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
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过程加以鉴别。
急性阑尾炎
伴腹痛者应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急性阑尾炎腹痛常先于发热,腹痛部位以右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腹
肌紧张及固定压痛点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过敏性鼻炎
某些学龄前儿童和年长儿童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咳嗽等症状,可
持续超过 2 周或反复发作,而全身症状则较轻,应考虑过敏性鼻炎。
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应与手足口病鉴别。后者常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和肠道病毒 71 型EV71)。只有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疱疹者,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若伴手足掌侧出现疱瘆者,则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
四、治疗原则与预防
(一)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应告诉患儿家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自限性和治疗目的。注意休息、居室通风,多饮水、补充多种维生素;进行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
2.病原治疗
抗病毒药
主张早期应用。常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病毒唑),剂量为 10〜15mg/(kg·d),静脉滴注或口服,疗程为 3〜5 天。
抗生素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疗程 3〜5 天。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 10〜14 天。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