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了解WCLC最新研究,看奥希替尼如何在晚期患者治疗中连战连捷!
202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世界肺癌大会(WCLC)将于9月8-14日以线上会议形式举办。作为致力于肺癌和其他胸部恶性肿瘤的多学科肿瘤学会议,每届都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000名的专业人员参与,共同探讨肺癌和其他胸部恶性肿瘤的最前沿治疗进展。目前,WCLC摘要已经公布,其中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携多项研究亮相大会,小编分为三篇章进行整理,今天将分享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奥希替尼治疗的研究最新进展,一起来看!
奥希替尼精彩内容概览
01 早中期NSCLC新辅助治疗篇
回顾链接:2021WCLC来袭:早中期NSCLC新辅助治疗抢先看
①奥希替尼用于可手术切除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更新(摘要号:P26.02)
②奥希替尼用于可切除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辅助治疗:一项来自真实世界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摘要号:P03.02)
③奥希替尼用于EGFR突变IIIA/B期NSCLC的新辅助治疗:一项开放标签的II期初步研究(摘要号:P47.10)
02 晚期NSCLC治疗篇
①80 mg奥希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且合并软脑膜转移灶NSCLC患者的多中心、单臂、II期BLOSSOM研究设计(摘要号P47.08)
②奥希替尼双倍剂量(160 mg)治疗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脑转移灶实现持久应答的一例真实病例(摘要号P46.05)
③真实世界中前线使用奥希替尼预防脑转移灶,对减少医疗资源占用的影响(摘要号P48.07)
④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摘要号P48.17)
03 EGFR靶向治疗耐药篇
回顾链接:奥希替尼耐药如何应对?WCLC迎来众多新方案 | 2021WCLC抢先看
①一代/二代/三代EGFR-TKI治疗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时的耐药机制(摘要号P48.03)
②EGFR突变阳性患者接受奥希替尼治疗后的疾病进展模式和后续治疗选择(摘要号P51.04)
③Pelcitoclax(APG-1252)联合奥希替尼治疗EGFR-TKI耐药NSCLC患者的临床Ib期研究(摘要号MA02.06)
④T-DM1(恩美曲妥珠单抗)联合奥希替尼用于HER2旁路耐药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临床II期TRAEMOS研究期中分析结果(摘要号MA02.07)
⑤Tepotinib+EGFR-TKI用于EGFR-TKI治疗后MET扩增导致耐药患者的INSIGHT研究(摘要号P51.01)
⑥Tepotinib+奥希替尼用于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后MET扩增导致耐药患者的INSIGHT 2研究设计(摘要号P47.09)
⑦化疗±奥希替尼用于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后进展、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临床III期COMPEL研究设计(摘要号P47.11)
大会内容
大会内容大会内容
大会内容
80 mg奥希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且合并软脑膜转移灶NSCLC患者的多中心、单臂、II期BLOSSOM研究设计(摘要号P47.08)
软脑膜转移瘤(LM)在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尤其是一代/二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靶向药经治后患者中的发生比例高,而既往已有回顾性研究数据显示,高剂量奥希替尼(160 mg)对LM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多中心、单臂、II期BLOSSOM研究(NCT04563871)将在韩国的5个中心入组一代/二代EGFR-TKI经治患者,评估80 mg奥希替尼对EGFR突变阳性患者LM(≥1个)的疗效,预计将入组40例T790M突变阳性和40例T790M突变阴性患者(患者颅外病灶需在末次TKI治疗后保持稳定)。研究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包括独立评审委员会(ICR)按神经肿瘤临床疗效评价(RANO)标准评估的LM-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并根据T790M突变状况进行评估。首例患者入组于2020年12月完成,预计研究将于2023年第三季度进行最终分析。
奥希替尼双倍剂量(160 mg)治疗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脑转移灶实现持久应答的一例真实病例(摘要号P46.05)
奥希替尼较其它EGFR-TKI的入脑效果更好,因此虽然目前尚未获得任何指南推荐,但临床实践中已有使用双倍剂量(160 mg)奥希替尼,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进展患者的报告,但疗效持续性有限,本次WCLC大会上报告了一例双倍剂量奥希替尼治疗CNS进展,效果较标准剂量(80 mg)治疗显著提升的案例。
患者为47岁男性,初诊确诊为IV期肺腺癌(cT2aN3M1),且有多发骨转移和3个不足1cm的脑转移灶,检出EGFR Del19突变后,患者起始治疗使用阿法替尼,整体缓解状况良好,3个脑转移灶均显著缩小,直至治疗12个月后出现CNS进展,随即停用阿法替尼,换用标准剂量奥希替尼治疗。
患者可耐受奥希替尼治疗,头颅MRI及胸部CT提示病情稳定,但治疗9个月后两处脑转移灶出现进展(右侧顶叶转移灶由6mm增大至10mm,左侧顶叶转移灶由1mm增大至3mm)。为进一步控制脑转移灶,奥希替尼用量增大至双倍剂量,患者仍可耐受治疗,且两处脑转移灶较前明显缩小(右侧顶叶转移灶由10mm缩小至4mm,左侧顶叶转移灶由3mm缩小至1mm),其它较小脑转移灶完全缓解,直至加量治疗8个月后出现CNS进展。
患者继续双倍剂量奥希替尼服药,并接受立体定向放疗处理进展脑转移灶,脑转移灶全部缓解,最近一次随访时复查头颅MRI未见活跃脑转移灶,胸部病灶维持稳定。患者自换用双倍剂量奥希替尼开始,缓解持续时间已超过24个月,且对治疗耐受好,仅报告1-2级面部及头皮红疹,经局部处理后可控。
真实世界中前线使用奥希替尼预防脑转移灶,对减少医疗资源占用的影响(摘要号P48.07)
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出现脑转移后,生活质量较差、医疗费用高昂,一项真实世界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意大利单中心收治的EGFR突变阳性,且使用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评估患者治疗失败后的CNS累积发病率、CNS无进展生存期、住院率及局部治疗使用率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对比同一时期使用一代/二代EGFR-TKI治疗的患者,评估奥希替尼通过预防脑转移,对减少患者医疗资源占用的影响。
研究共纳入47例患者,其中26例使用一代/二代EGFR-TKI,21例使用奥希替尼,两组中各有5例患者纳入时即有CNS转移灶,一代/二代EGFR-TKI患者治疗期间有11例(42.3%)发生CNS进展,中位CNS-PFS为42.5个月;而奥希替尼治疗组CNS进展发生率为0(p=0.007),中位CNS-PFS尚未达到(p=0.021)。
一代/二代EGFR-TKI治疗组CNS进展的患者中,有10例为有症状进展、6例需要住院治疗,中位住院时长为23天,患者接受CNS放疗(4例为全脑放疗,2例为立体定向放疗),3例患者接受神经外科手术,8例患者因CNS进展死亡。除预后相对更好外,奥希替尼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也更好,≥2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9.5%(2/21),显著低于一代/二代EGFR-TKI治疗组的61.5%(16/26),提示奥希替尼可显著减少脑转移患者占用医疗资源。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摘要号P48.17)
一项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开展的前瞻性研究,正在评估真实世界中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本届大会公布了研究美国部分的期中分析情况,共纳入美国全国性Flatiron电子病历数据库2018年4月-2020年3月的548例患者,主要评估指标为真实世界中患者的基线和临床特征、起始奥希替尼治疗至后线治疗或死亡的时间(rwTTNTD)及治疗停止时间(rwTTD)。
548例患者中82%确诊时为IV期,1%为IIIB期,剩余为出现病情进展的I-IIIA期患者,97%组织学类型非鳞癌,纳入数据库时中位年龄为70岁,69%为女性,54%为白人,57%无吸烟史,有相关记录患者中79%为ECOG PS评分0-1分。85%患者为EGFR常见突变(Del19/L858R)、8%为罕见突变、3%为原发性T790M突变、3%合并共突变,1%突变情况未知,基线有脑部影像学检查的427例患者中,43%存在脑转移。
中位随访时长为9.6个月,患者中位rwTTNTD为17.9个月(95% CI: 16.2-23.6),中位rwTTD为17.2个月(95% CI: 13.8-19.8),随访结束时仍有58%患者在一线治疗中,19%患者已进入二线治疗,18%在治疗期间死亡,5%患者停止治疗。期中分析的rwTTNTD和rwTTD数据均提示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在真实世界中的获益,研究将继续进行长期随访分析。
此外还有两项奥希替尼相关的研究摘要,将于本届WCLC上公布,即:
1)JMT101联合阿法替尼或奥希替尼,治疗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患者(摘要号P50.02);
2)对奥希替尼经治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中BIM基因mRNA的定量分析(摘要号P34.07),研究详情值得期待。
结语
FLAURA、AURA3两项关键临床III期研究的成功,让奥希替尼成为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TKI经治耐药且T790M突变阳性患者二线治疗的优选方案,在真实世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届大会公布的多项真实世界研究和病例报告,彰显了奥希替尼在控制脑转移灶、延长患者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价值。未来奥希替尼加量、联合其它药物等应用新策略,还有望破解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软脑膜转移瘤等难治类型的患者,解决临床实践中更多棘手的难题,成为临床工作者的破局利器。专家简介
蒋峰 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博士后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青年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兼纵膈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
首届“江苏省优青” 、“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江苏省医学拔尖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三层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和“南京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
加拿大阿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十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