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总喜欢把自己的思维放在自己所期待的世界中,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当下的世界。
有这样一番对话:
一个人问另外一个人:“如果你不是作为人存在,那你是愿意变作飞翔的小鸟,还是愿意当成在水中游泳的鱼?”
另一个人回答说:“我希望早上的时候可以做小鸟去飞翔,晚上的时候可以化作鱼在水中畅快的游玩。”
于是这个人又反问他说:“那你想变成什么呢?”
另外一个人回答:“是鸟的时候就做鸟,是鱼的时候就做鱼。”
人的本性就是带着主观意识和情感的,所以大多数人每天都在执念于自己想成为什么,从来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本身就是什么。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凡能於其府殆,殆之成也不給改,禍之長也茲萃,其反也緣功,其果也待久。
意思就是说:凡是心灵思虑过度,就会产生危险,危险形成之后就来不及悔改,灾祸也滋长的越来越多。要返回自然状态就需要修养之功了,要达到一定的效果也需要很长时间。
人类常把耳目心计看作人生的优势,但是优势的背后也藏着祸患,因为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当我们由五官接纳了外界五色五味五音的信息之后,就会产生很多纷扰,这个纷扰撩起的就是内心的欲望。
欲望多了,不切实际的想法也就多了,就越来越看不清当下,只能执念于自己无休止的期待。
南海的帝王名字叫儵,北海的帝王名字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字叫混沌。
儵和忽经常相会在混沌这个地方,混沌对他们很好。
儵和忽想要报答浑沌对他们的招待情谊,就在一起商量,说:“每个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孔窍来视听,吃喝,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不如为他凿开七窍吧。”
于是,他们每天为浑沌凿开一个孔窍,凿了七天之后,孔窍一开,混沌就死去了。
“混沌”是庄子刻画的无为无心的形象,正所谓“没有眼耳口鼻七个孔窍”,就代表着不以这些孔窍去观察世俗,但是儵和忽为他打开这些孔窍之后,他便死去了,形容当一个人接纳外界纷杂信息之后,对内心形成的蛊惑和侵害。
就是因为当下未曾拥有,所以总在期待,但是遗憾的是,人生不可能轻易满足一个人的想法,当你执念的事情没有出现时,产生的自然是失落和痛苦。
二、
就像我们总在臆想着未来应该活成什么样,但是当自己由欲望和妄念带领自己一步步往前走,没有达到满足自己的期望时,就会产生无尽的失落和痛苦。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不管他经历了什么,都不会开心,因为他永远执念在自己达不到的层面之中,无论走到什么程度,他的欲望都会高于现实。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就是从自己的幻想中走出来,回到自身的当下中,为鸟的时候就做鸟,为鱼的时候就做鱼,你当下拥有什么就好好珍惜什么。
如《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叫: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意思就是说: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结聚精气以致柔顺,能像婴儿一样的状态吗?
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以道家的无为修养自身的心神,达到形神合一的状态,形体存在于什么状态,念想也不会高于当下拥有的条件以及能力。
将自己的心神修炼到如婴儿一样没有机巧之心的状态,有智慧好像没智慧一样,有念头好像没有念头一样,这便达到了人生修行的适度状态。
很多人看到这里,总觉得这种心态过于消极,也失去了人生该有的追求,但是我们应该清楚最重要的一点,人生可以存在合理的欲望,但是当欲望过度的时候,就变成了妄念,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会有好的人生呢。
人生的追求应该在合理适度的基础上,正如《中庸》之中所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让天地各回其位便能运行不息,各随其性才能生生不息,这是事物良好发展的必然规律。
如果你总在贪求那些本不应该属于你的东西时,得不到就会遭受痛苦,即便得到了,当你驾驭不了时也会产生问题,从这个角度去看,以清静无为去管理人生,合理管理自己的精神追求,不正是我们应该达到的境界吗?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