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贝贝妈妈
宝宝没有生病,也没有身体不适,为何总是爱哭闹呢?这让不少家长伤透了脑筋。心里一万个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其实,宝宝爱哭闹,可能跟宝宝有关,也可能和父母的因素有关哦!
1.宝宝先天性格多愁善感或者急躁易怒——天生的;
谁的问题:宝宝的
如何应对:尊重
对于这样的宝宝,父母要懂得温柔而坚定地交流,不要过于宠溺,但也要接纳孩子的天性,尊重和顺应孩子的特质,并且学会与孩子的情绪做切割。
2.宝宝学会用哭闹控制成人——假装的;
谁的问题:家长的
如何应对:忽略
这种情况是父母面对宝宝不合理的要挟性哭闹不够淡定,宝宝一哭闹父母就焦虑或心疼得马上满足宝宝的任何不合理要求,久而久之宝宝就养成了哭闹的习惯,懂得用哭的武器(假哭)要挟父母。
所以,父母要学会面对不合理要求(比如冬天要吃冰激凌)时的控制型哭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应适当忽略——不批评,也不安慰,最好直接消失在孩子的视线范围。在心理学上,这种做法叫做“强化暂停”,因为孩子要挟性哭闹的时候,即使是严厉的斥责、温柔的劝慰、无声的陪伴,只要家长出现在孩子的视野里,就是对宝宝哭闹行为的一种奖赏(强化)。负面的关注也是关注(奖赏),因为这个时候宝宝就是需要家长当他们哭闹表演的观众。一旦没有了这种观众(控制对象)在场,宝宝就失去了哭闹表演的动力和兴趣,达不到要挟控制的目的,一般父母只需要离开几分钟大部分宝宝就不会再哭闹了。
但是,这种要挟性哭闹要和宝宝的情感性哭闹相区别,也要和生理不适的哭闹相区别,避免造成误伤。
那什么是孩子的情感性哭闹呢?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因为孩子的情感方面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的哭闹,比如宝宝的安慰物突然找不到了,或者孩子最好的朋友突然搬走见不到了、孩子感到孤独恐惧焦虑等等。这个时候的孩子处于内心受到情感打击,非常伤心难过的状态。此时如果斥责打骂惩罚孩子,家长不允许孩子哭出来或者冷漠地离开孩子不管,则孩子的情绪无法得到正常的宣泄和必要的安抚,会对孩子有心理伤害——此时的家长,就是射向孩子的第二支箭。
3.宝宝的表达能力有限——急躁的;
谁的问题:家长和宝宝的
如何应对:引导等待和表达
宝宝的语言在发展过程中,表达能力有限,一叫唤父母就能猜到宝宝的心意即刻满足,宝宝就会养成不好好表达的习惯了,用哭闹来代替日常交流。这时,父母应该积极引导宝宝冷静地说或者用其他可以的方式进行冷静表达,而不是急于满足哭闹中的宝宝。当然,这种延迟满足也不能过分长时间延迟,因为宝宝的耐心也是有限的,语言学习固然重要,基本的身心需求还是要相对及时满足哦。
4.父母的态度过于严厉——你逼的;
谁的问题:家长的
如何应对:温柔而坚定
父母过于严厉,宝宝就会觉得害怕,缺乏安全感。他们与父母交流时,容易缺乏自信和自尊,从而爱用眼泪来博取父母的同情。
正面管教理论认为,对孩子,应该态度温柔,立场坚定。而我们很多家长,往往做反了方向——态度严厉,最后熬不过孩子的哭闹,放弃正确的立场,又回头迁就孩子的错误。
这样下去,孩子就会变得性情急躁易怒,并且逐渐掌握假哭的武器要挟家长,缺乏自信和自尊,爱在家长面前假扮无辜和乖巧,背着家长又习惯悄悄干一些不妥当的事情——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5.父母过于忽略宝宝—— 你欠的。
谁的问题:家长的
如何应对:及时满足
父母对宝宝的基本生理需要或情感需要没有及时满足时,宝宝会觉得被忽略,从而爱哭闹,以引起父母更多的关注。
这时父母应该更多地和高质量地陪伴宝宝,及时满足宝宝的合理需要。
结语
育儿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过程,只有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特质。聪明的爸妈一定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对待宝宝的哭闹,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