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题有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时间”。
你的孩子多大了?所谓的频繁吃手,是有多频繁呢?
知道了这两个信息,更加有助于判断现在的状况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一岁以前:看情况
吃手,对于一岁以内的宝宝来说,是件挺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说,几个月大的宝宝,如果偶尔吃手,咱可以完全“视而不见”,当然如果宝宝吃得过于频繁,为了防止以后戒断困难,可以尝试用安抚奶嘴来代替吃手。
另外,也可以让宝宝多趴卧,不仅锻炼了大运动能力,也可以让宝宝的小手忙起来,没有时间塞进嘴里。
如果宝宝在出牙期间,也可能会用频繁吃手来缓解牙龈胀痛带来的不适感,这种情况下,可以给他准备个牙咬胶,必要的话在冷藏室里放10分钟再给宝宝啃,会让牙龈舒服一些。
1~2岁:得引导
无论是吃手,还是吃安抚奶嘴,1~2岁都是应该在逐渐引导下戒除的时间了。
所以这个阶段面对宝宝吃手,咱们不能再完全听之任之,而是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帮他转移注意力,逐渐减少吃手的频率。
不过千万记得,减少的方式是依靠积极的引导,而不是生硬的阻止。要知道,勒令、呵斥和惩罚,只能强化宝宝吃手的欲望,而且会让他变得很没安全感,从需要安慰的角度讲,只会吃得更厉害。
引导时遵循原则:占上双手,转移注意。
比如发现宝宝吃手时,可以亲亲或抱抱他,也可以和他一起做手工、搭积木、拼拼图、画手指画、唱手指谣、玩拍手游戏……总之做一些既能把他的小手占上又可以转移注意力的事情。通过这种正向的干预,慢慢减少宝宝对吃手的依赖。
另外要提醒的是,这个阶段宝宝仍然在出牙, 如果确认宝宝是因为牙龈不适使得他总想吃手,那么日常可以给他提供点可以啃咬的食物,比如一整个苹果、完整的大馒头,既锻炼了啃咬,还能缓解牙龈的肿胀感。多说一句,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日常的食物不用加工得太细,毕竟该开始认真锻炼咀嚼啦。
2岁以后:得干预
如果孩子已经两岁多了,依然习惯频繁吃手,那咱们就得认真干预了。
毕竟,说起长期吃手的危害,可绝对不止一两点——
不仅可能引起牙齿排列异常,影响咬合功能和颌骨发育,导致“天包地”“地包天”和撅嘴等一系列问题,严重的还可能会造成张口呼吸、口齿不清等等。而且手指被长期过度吮吸,也会出现茧子、皮肤破溃,甚至手指变形的问题。除此之外,宝宝长期依赖通过吃手获得安全感,进行自我安抚,也会影响心理健康。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2岁多的宝宝如果还“手不离口”,那务必需要干预了。
不过,得提醒大家一句,干预不是说直接阻止吃手这个行为,而是努力找到导致孩子吃手的根源。
比如,上了托班或者幼儿园、一直朝夕相处的妈妈突然回归职场、搬家换了熟悉的生活环境等等,都会给宝宝带来紧张焦虑的感觉,就格外需要安全感和心理安慰。另外,如果觉得孤独、无聊、伤心、或者困了、饿了、不舒服的时候,宝宝也可能会吃手。
所以,这就需要你先观察,看看宝宝在什么情况下吃手会变得频繁,然后分析一下宝宝的心理状态,再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比如和幼儿园老师沟通一下宝宝在园的情况,一起查找分析原因,并请老师帮忙关注,宝宝回家后,多和他聊聊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帮他减轻心理压力。
如果是主要照顾人要发生变化,一定提前和宝宝沟通,让他有心理准备,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新老照顾者”共同照顾一段宝宝,让宝宝有个心理上的过渡。
如果是因为搬家、更换生活环境等原因,那么父母就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帮助宝宝尽快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起安全感。
总之,要记住,解决这个阶段宝宝吃手的问题,更多时候其实是在解决他的心理问题。当然,咱们除了帮助宝宝重新找回积极的情绪体验,在他出现负面情绪时,你也可以尝试一些小技巧, 比如——
所以,还是尽早合理干预更好。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