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的现状

 魔术铺   2023-05-07 15:54: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剪纸艺术的现状

剪纸的历史来源、发展和现状

一、剪纸的历史来源

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

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

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

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

二、剪纸的发展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彭衙行》诗中有“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 。

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

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 。

而更多的是中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

三、剪纸的现状

20世纪40年代,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剪纸开始出现。

1942年, *** 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

此后,延安鲁艺的艺术家陈叔亮、张仃、力群、古元、夏风等人开始学习当地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间剪纸,对民间剪纸进行了搜集、发掘、整理和研究,并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边区人民生产、生活、战斗的新剪纸。

作品运用了民间传统的样式,描写了抗日战争和边区建设的新内容。

它推动了群众性剪纸的创作和发展,使传统的民间剪纸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944年,在陕甘宁边区还首次展出了西北地区的民间新剪纸作品,为新中国成立后剪纸艺术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可以说延安的剪纸开创了中国剪纸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导下,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新剪纸,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也丰富了中国民间装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

在新剪纸的创作中除了表现各行各业新气象的剪纸外,儿童、体育、杂技、歌舞等也成为剪纸最常见的题材。

扩展资料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

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

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在民间剪纸中有许多反映生产生活的画面,这些作品有着一个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对主体进行的夸大,大大的鱼、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蚕、大大的谷粒等,通过剪纸,人们虚构了美好的形象;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来张扬人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 。

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

《鹰踏兔》是民间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传统纹样,在民间流传极广。

鹰喻“阳”,同鸡、鸟、鸦一样。

在民间神化中称太阳为“三足鸟”,民间称太阳为“鸦”。

兔寓意“阴”民间称月为兔。

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坐帐花、喜花都以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对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与追求。

《扣碗》《抓髻娃娃》《鱼唆莲》等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比比皆是。

剪纸艺术在当今有无生存空间?

     随着社会不断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传统非物质遗产的重视,剪纸也一样。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活动在民间极为广泛,在河北民间至今都在传承,他和书法一样在人民心中喜爱,应用广泛,谁家结婚剪月亮贴在窗户上,剪鸳鸯戏水,并蒂莲等作品贴在墙上,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继承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不使民间剪纸艺术变味、异化,除了需要深入了解学习传统民俗文化之外,还需要向老艺人或保存下来的优秀传统剪纸学习,体味其创作精神和意图,感受其内心情感和思想,观摩其剪纸技巧和方法,观察和体会其造型语言的特色。

     2、剪纸进校园。作为美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活泼有效的形式,剪纸教学应在校园里进行普及,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美术教师参加剪纸培训。剪纸非遗宣传应多平台多样化。比如,可利用短视频,让剪纸技艺可以免费地便捷地公开传播。以往剪纸非遗的展示大多大型活动中露一手,观众如想学剪纸,苦于联络无门,剪纸人亦无更多的宣传方式。

      3、保护住民俗文化之根纵观传统民间剪纸的内容,包含大量的民俗文化信息,如岁时节气、婚丧嫁娶、狩猎畜牧,乃至巫术符咒、人生宇宙,以及神话传说、民谣俗语等等,都在传统民间剪纸中反映出来。因此,保护和继承民间剪纸艺术的第一步,是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要对本土民俗文化有认同感。

     4、剪纸作品商业价值的保护与开发,应得到官方的大力扶持。例如,原创版权与手工剪纸技艺的推广;手工剪纸与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予盾;剪纸技艺在互联网上的继承与创新,剪纸APP的研发等。

剪纸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那么它的发展现状如何呢?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而剪纸艺术,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地民众基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本土精神。千百年来,剪纸艺术以其特有的风格与魅力在民间广泛流传。

剪纸历史

剪纸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以前,那个时候,纸还没有出现,人们为了记事方便,就在青铜器、竹简、兽皮等这些载体上画一些图画,来呈现记事的内容,这就是剪纸艺术的前身。在纸张出现以后,这些创造性的图案便开始往纸张上转移,所以剪纸的由来就是来自于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应该是从纸张的出现才正式开始的,汉代时期纸张的出现,促进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到了宋代,造纸业成熟,使得剪纸艺术越发普及,宋代剪纸用于各种领域之中,明清时代,民间剪纸艺术越发成熟,种类也渐趋繁多。

剪纸用途

民间剪纸的种类极其丰富,用途十分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反映他们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1.装饰类

每逢新年家家户户贴在窗户上以彰显喜庆热闹的窗花,为装饰室内墙壁而贴在墙上的墙花,春节时悬挂在门楣上的门笺等等都属于装饰类的剪纸,大多数含有吉祥之意。

2.礼仪类

民间婚嫁喜庆时用来装饰各种器物,庆贺新家庭的诞生,寄托美好祝愿的喜花,给人祝寿时所剪的寿花,在祭祀或节日里装饰祭品或供品的供花等等,这些都属于礼仪类的剪纸,大多数都含喜庆、祝福与祈祷之意。

3.刺绣类

我国传统的劳动妇女在她们五六岁时,就早早开始“女红”的训练,她们要学习纺织、针线、厨炊、洒扫等,而剪纸和刺绣即是她们必须掌握的技艺,她们绣花之前产生了一种剪纸门类-----刺绣花样。刺绣花样均以白纸剪成,多用很薄的白粉连纸,刺绣花样剪纸的题材非常广泛,凡人物、山水、花鸟、瑞兽等均有表现。

剪纸种类

民间剪纸在长期的流传与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历代民间艺人们的不断创新和材料的变化,逐步形成了多种表现形式,而最为常见的还是单色剪纸、点彩剪纸、拼色剪纸和折叠剪纸。

1.单色剪纸

剪纸是在单色的纸上进行剪刻,主要是红色纸,这是由于中国人认为红色代表喜庆。

2.点彩剪纸

点彩剪纸选用白色的宣纸,因为宣纸易于渲染彩色。当作品剪刻完成后再点染上色,所用的颜色里加了白酒和药料,这样只要染了第一张,颜色就会自动往里渗透,并且不会向外洇开。点染剪纸的色彩丰富,变化无穷,由于所用颜色均为品色,色彩纯度高,明快响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3.折叠剪纸

折叠剪纸就是将纸对折或者多次折叠后进行剪刻,展后便成为一幅完整的剪纸作品,形成对称的或是以一个单元纹样为基础反复出现的图形。

4.拼色剪纸

以各种色纸剪成各个局部的形象,然后拼贴在一个画面上的剪纸艺术。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2676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