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的背景资料

 魔术铺   2023-05-07 14:03:03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剪纸的背景资料

河洛剪纸文化的背景?河洛剪纸与河洛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已被列入郑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目。

它是河洛地区普通劳动民俗生活形象化、艺术化的反映,其题材内容大多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不仅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芸芸众生的生活写真,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剪纸作品有的来自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有的取材于戏曲人物、连环画。

剪得最多的,是人们眼中的大自然,身边熟悉的事物。而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剪纸,一般都是借物寓意,讲究艺术夸张,刻意追求形似和神似,用以表现生活环境和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河洛剪纸艺术的起源与特点

(1) 起源

2006年,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河洛剪纸现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在积极创造条件申报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剪纸艺术是千百年来河洛地区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作的、享用的民间习俗和民间技艺。河南巩义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地区,是民间传统艺术的沃土。河洛剪纸就是根植于河洛交汇地区的一朵艺术奇葩。据专家阎兴业先生考证,河洛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分布于巩义各镇村,尤以河洛镇洛口村曹氏家族独得真传,四代延续至今。河洛剪纸的直接传承人有据可查的始于清末,均为女性,或母女相传,或亲戚互传,言传身教,如此传承至曹慧贞,已达四代120多年。曹慧贞与弟子们近三十年全心致力于河洛剪纸的传承,深耕细作河洛剪纸艺术,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

曹慧贞这份对非遗的"坚守"是难能可贵的,值得点赞,令人敬佩!

(2) 特点

河洛剪纸和其他地区的剪纸相比,同中有异,特点为:一是,民俗烙印浓重;二是,保有黑色遗存;三是,多含吉祥寓意;四是,符号约定俗成。它对于研究河洛文化的历史发展、本地民风乡俗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对绘画、雕塑、印染、图案设计等其他艺术均有独特的启发借鉴意义。它在社会上应用甚广,可以美化环境,营造喜庆气氛;可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水平;可为现实服务,传播正能量,扩大当地文化影响力;可供产业开发,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可收藏,可作馈赠佳品,礼尚往来,促进文化交流、民心相通。

2、 河洛剪纸传承人曹慧贞

曹慧贞女士为河南省巩义市人,为高级民间艺术师,是河南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剪纸)第四代传承人。曹慧贞自幼受家庭传教,在奶奶、母亲及民间剪纸高手指导下,从事民间剪纸艺术传习、实践。其历任巩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研究员,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剪纸决赛选手,第一、二届全国非遗进校园剪纸大展赛论坛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1) 剪纸艺术作品成就:1980年代初就开始在不同刋物上发表作品,其中, 2002-2003年《凤凰牡丹》《河洛风情》获中国文联评审第一、二届"华夏风韵剪纸展"铜奖; 2003年《不夜成》《丹阳》《开普亭》《豫化在我心中》获中国文化促进会剪纸展"银奖"; 2004年《飞凤凰》获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艺术展"优秀奖"; 2005年《老鹰捉小鸡》《海的女儿》获中国对外友协艺术展(纪念安徒生200诞辰剪纸展)优秀奖并被永久收藏在丹麦国安徒生博物馆; 2 008年9月《民族花·哈萨克族女孩》获第四届国际剪纸艺术展"铜奖"; 2008年10月获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奖-"金飞鹰奖"-分项奖(剪纸)终身成就荣誉称号。2016年《文化河洛》《马到成功》获河南第三届中原文化博览会金奖、创意奖。2017年6月《富贵吉祥》获得全国非遗进校园研讨会暨剪纸展览优秀奖,并入编《童心飞扬》一书,论文《中原地区河洛民俗与剪纸》入编《春花秋实》一书;2018年《河洛人家》《四留余》《富贵留余》获中国文联、星河湾杯三个奖项。2019年,参与策划组织听爷爷讲故事非遗进校园"迎民族盛会·庆七十华诞"民族花·剪纸情百米长卷、助力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560米河南剪纸长卷行动,其18幅龙娃中体育竞赛项目剪纸作品入选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指定唯一剪纸文创作品烧制成陶瓷杯、明信片、摆台等纪念品亮相民运会。2019年曹慧贞系列邮票在国际上发行,是曹慧贞剪纸艺术达到国际水平的重要标志!

(2) 剪纸艺术理论成就:曹慧贞不但在剪纸实践中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而在剪纸理论研究上也是硕果累累,早在1994年就在有关杂志上发表《剪纸价值》一文,并被收录在倪宝成先生主编的《大河风》一书中,20O2年,编著《儿童剪纸》一书,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并被上千家小学,当成了课外教材。 奠定了河洛剪纸的理论基础,填补了地域文化的空白,在《嵩山文明研究通讯》发表。

(3) 社会公益活动贡献:曹慧贞与弟子们近三十年全心致力于非遗剪纸的传承教育,坚持开展"每周一课"公益讲堂,受到社会各界认可。曹慧贞多年来义务在巩义市文化馆讲授剪纸技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性文化活动,编写剪纸教材,带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为传承民间艺术默默耕耘。

3、 创新

民间艺术不仅需要研究、传承,更需要探索、创新。曹慧贞的可贵之处既在于其对河洛剪纸的坚守情怀,更在于她的大胆创新!这是笔者特别推崇她的原因。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迎接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郑州市特别策划了"剪纸花·民族情"560米民族剪纸长卷活动,共56卷,分别展示出17个民族运动项目以及56个民族的美好生活。从2018年11月开始谋划、论证、实施,到2019年8月12日最后一卷的精修拍照完成,历时近9个月,21个学校、3个剪纸工作室、3个文化馆近2000人共同参与。560米长卷基本都是由曹慧贞辅导教师们、学生们创作完成的,其中3卷(中中1卷,民族大联欢2卷)由曹慧贞设计主创、弟子们放样完成的。该剪纸艺术长卷一经面世,就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曹慧贞于2020年1月30日接到抗击新冠疫情通知的第一时间,就带头并号召剪纸艺人参与捐资捐款活动,又带领河洛剪纸艺人在做好自我防控的同时,创作出一组生动有趣的《小龙人抗疫情》系列剪纸,创作出白衣战士身着防护服,奋战在一线的动人作品,把白衣战士舍身疫区的大无畏英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创作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福佑中华》等正能量精品陆续问世,为抗击新冠疫情提供激励人心的精神力量,表现出我国"非遗"艺术家参与战"疫"的精神风貌。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中,"非遗"人没有缺席!剪纸资料

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先进知识分子蔡元培、鲁迅、刘半农、周作人等倡导下,建立了中国民俗学的雏形。

他们广泛收集民间文学资料,同时也努力收集民间美术作品,其中就有民间剪纸这一项。30年代,艺术家陈志农在北京开始了民间剪纸的研究与创作。他用速写和剪影的形式描绘了老北京大量的风俗民情,串街小贩、作坊工匠、食摊茶挑、集市庙会、市井闲人等。

20世纪40年代,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剪纸开始出现。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

此后,延安鲁艺的艺术家陈叔亮、张仃、力群、古元、夏风等人开始学习当地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间剪纸,对民间剪纸进行了搜集、发掘、整理和研究,并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边区人民生产、生活、战斗的新剪纸。

扩展资料:

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红色、绿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种颜色剪成,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刺绣的底样。主要有阴刻、阳刻、阴阳结合三种表现手法。

用于刺绣底样的剪纸,常用剪刺结合的手法。刺是以针尖在花纹的细部刺出小型圆点,在一些部位留出“暗刀”,可以作为刺绣时套针换线的依据。折叠剪纸、剪影、撕纸等都是单色剪纸的表现形式。

参考资料来源:

关于中国剪纸的资料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扩展资料:

套色剪纸

套色剪纸以阳刻为主,与点染剪纸相反,进行大面积镂空,给套色留有余地。从作品的背面贴以色纸块,多用黑纸或金纸剪刻,按肤色、服饰、器物、花木等分别贴以不同的颜色。

在拷贝箱上用铅笔把所需套色的形状勾画下来,再根据铅笔形状剪下来,按部位用小毛笔蘸糨糊粘好,可先套小色块,后套大色块,所套颜色要以一个色调为主,以三四色为宜,套色要少而精,注意冷暖对比关系。

有时套色有意超出或不到轮廓线,显得更生动。如套一个姑娘的脸庞、脸颊的红晕,剪成椭圆形,很具民间囡娃的艺术情趣。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2676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