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唐时期
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它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装饰图案,故称为“剪纸”。 剪纸起源于汉。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
后来,在节日期间用彩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等,贴在窗上的称为“窗花”,贴在门上的称为“门签”,用于喜庆的称为“喜花”。
唐诗人李商隐《人日即事》诗中,有“缕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句,意思是镂金工艺做得如此之好啊,它是传承自荆州的风俗;扬州的剪纸技艺是如此为人称道啊,是流传自晋代的风格。从诗句来看也记载了剪纸的历史。
2、南宋及明清时期
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 。
3、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导下,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新剪纸,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也丰富了中国民间装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
在新剪纸的创作中除了表现各行各业新气象的剪纸外,儿童、体育、杂技、歌舞等也成为剪纸最常见的题材。
扩展资料:
剪纸用途
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剪纸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
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二、摆衬用。
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三、刺绣底样。
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四、印染用。
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参考资料来源:
柘荣剪纸的工艺概述柘荣剪纸由于不同的风尚习俗、地理环境、审美观点的不同,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色。柘荣剪纸源远流长并得以在群众中萌生延续,是因为这些民间巧女,她们得祖辈传授,八、九岁便学抠花样。习针作线。剪纸形式服从于民俗,或装饰窗户,或为饰嫁妆,覆盖于箱、笼、枕、被和坛口上,从婚嫁、小孩满月到“大生大礼”有着广泛的用途,长期以来深受群众的喜爱,其旺盛的生命力是来自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需求。特别是春节来临之际,家庭主妇即在腊月二十三祭灶神这天将剪好的几对福、禄、寿、喜等帖于碗橱和灶边及陶瓷器皿上以祈福驱邪。农村则有贴在耕锄上的以盼来年五谷丰登。
柘荣民间剪纸之所以生生不息,繁衍下来是因为,人们在劳作之余,既充实了生活乐趣,又不必花费偌大的财力,其旺盛的生命力是来自劳动人民的生活需求。表现在剪纸众多的福建省汉族民俗活动中,无不围绕着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祖先祭祀到农事丰收、节日的祝福,但最重要的还是对生命兴旺和吉祥心里渴求,在他们的方寸纸中,从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倾注着质朴的热烈的情感和虔诚的心理寄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